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01、父母要有利他思維和行為

父母的每個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包括最基本的家庭衛生、擺設、坐立行站都在塑造著孩子的未來。當然如果父母在這方面不太注意,孩子在未來或許會邋遢一些,也不是什麼致命的問題;但如果父母的行為總是自私自利的,就算能為家庭爭取一些暫時的蠅頭小利,長遠而言,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而成為自私自利的人,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這筆賬是划不來的。所以,父母的有利他思維和行為,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我們70後的父母大多是50後或40後,他們很多是不認識字的,身處那個年代的農村,我相信,家庭衛生、擺設、坐立行站或許都不會太好,甚至很糟糕,但他們的孩子卻發展得很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淳樸的40後50後老農民身上有著天生的利他思維和行為,他們或許只會教孩子一句話“不要做壞事”,或“不要佔別人便宜”,或“吃虧是福”,或“人不能懶惰”,70後的孩子們就在40後50後父母們這樣的教誨和身體力行中長大,所以70後的樹根都很正——正氣,有正氣的人,當然能有很好的未來。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02、與孩子間的溝通要有抓手

父母和孩子間溝通障礙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溝通的抓手。父母往往直接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要求說輕了,沒效果,說重了,孩子逆反;任何人都討厭被人直接命令,任何人都喜歡聽從自己的心聲。所以,沒有抓手的溝通,孩子會一直活在父母的命令中,這種溝通環境會直接導致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在我的課堂上,有個12歲的男生說“我和我媽媽的關係是虛偽的母子關係。”我相信這對母子的關係不糟糕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不會如此說話的。


舉例:我和兩個孩子之間就有溝通的抓手,我曾經帶著女兒去看《狼圖騰》,其中有個片段成了我和女兒間溝通的抓手,電影的主人翁帶著小狼在草原上奔跑,甚至還爬山過河,我當時就和女兒說“看,這就是訓練,你就是爸爸的小狼,未來爸爸也要訓練你。”這畫面和觀點得到了女兒的確認,直到現在,我邀請或建議女兒跑步時,我都用七八年前電影中的那幅畫面作為抓手與她確認,效果還不錯。


我和孩子們之間還有一個更大的抓手,那就是《大學》、《論語》和《孟子》。我兒子四五歲的時候就會背誦大學的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段文字會徹底影響我的兩個孩子並確保他們的人生不會偏航。孟子的“浩然正氣”、“親親,仁民,愛物”、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我和孩子們之間溝通的抓手,即便四五歲的孩子都懂,這就是國學的魅力,經典的魅力。


舉例:飯點到了,孩子還在看電視,我就和他說“知所先後”,他就明白了,此時,吃飯在先,看電視在後,他不是被我說服的,是被《大學》中的“知所先後”說服的。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當他心情不好,不想搭理我的時候,我就和他說“親親”;當他不願意將東西和小朋友們分享時,我就和他說“仁民”,當他玩興奮了,甚至會摔玩具,我就和他說“愛物”,當他做事虎頭蛇尾時,我就和他說“事有終始”,總體來說,溝通效果還是不錯的。另外,

從小我就給兒子灌輸一句話“走大學之道,生浩然正氣”,每天我們都重複這句話,孩子的行為一偏差,我就問他“你這是在走大學之道嗎?”孩子的情緒一偏差,我就問他“你生的是浩然正氣嗎?”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未來能否考上頂級名校,但這不重要,我相信在這些溝通抓手的護航下,他和她的人生是不會偏航的。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03、父母要用閱讀和朗讀兩種形式影響孩子

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出現,讓真正的閱讀成為奢侈品,表面上大家都在閱讀,其實那種碎片化信息、毒雞湯、短視頻、聽書已經讓人們那顆蒼白的心變得更加寡淡,更可怕的是人們不再有“沒學習”的危機感,因為他們認為已經在手機上閱讀了,也看了很多哲理性的金句和視頻,還能在聊天中說上幾句,甚至很有成就感。哎!我該怎麼說呢?當然,這是你的權利,我也不想評價。但說到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我建議你放棄這種自欺欺人的學習形式,讓學習回到原點——閱讀和朗讀。關於閱讀,不需要更多解釋,大家都明白,也偶爾會去做;在這裡,我希望父母能養成朗讀的習慣,並帶著孩子一起朗讀,朗讀有很多好處——提升普通話水平、增大說話音量、增加演講能力、陶冶情操。這些年,跟著我學演講的上千位企業家,很多都建立了企業內部朗讀群,家族內部朗讀群,保守估計,我發起的“群內朗讀”已經影響了幾萬人,還在繼續擴大。


有些書適合於閱讀,有些書適合於朗讀,在這裡,我推薦大家朗讀經典,首推《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當然《增廣賢文》、《格言聯璧》、唐詩宋詞,現代散文詩都適合於大聲朗讀。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04、父母做好自己,把結果交給時間

最好的領導方式不是語言而是行為,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自己能身體力行並建議孩子跟著自己做,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這麼幹的。但很多父母在後面的環節出問題了,問題出在心態和思維上,部分父母們認為,“我這麼熱情這麼苦口婆心地教你,給你做示範,陪著你,而你卻不願意,甚至愛答不理,真辜負我的一片用心。”


我本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我能理解父母們的失落。事實上,教育不是灌輸,是點燃,是浸染,所以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要一次兩次就失望,不要三次五次就抱怨,不要十次八次就指責,孩子是你的孩子,他身上的問題一是來自於你的遺傳,二是來自於你的影響,所以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父母的問題。


還是以跑步為例,有些孩子不喜歡跑步,怎麼辦?父母可以自己先跑起來,並和孩子分享跑步對自己的好處,再鼓勵孩子嘗試一下,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父母也不要失望、抱怨、批評和指責,而事實上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常陷入“失望、抱怨、批評和指責”的惡性循環圈,美好的親子關係就在一個個“失望、抱怨、批評和指責”的惡性循環中慢慢僵化和疏遠。面對抗拒,父母要打內心深處不失望,一旦失望,言行舉止必然受到影響,孩子就能敏銳地感知到,並慢慢疏遠父母,怎麼辦呢?繼續身體力行,用持續的行動影響孩子,並伺機繼續鼓勵孩子嘗試一下,請記住:永遠不要放棄對孩子的建議和鼓勵,你放棄了TA,TA就放棄了世界。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抗拒的不是你的要求,而是你的情緒和溝通方式,所以父母要能時刻覺察自己與孩子溝通的行為偏差。我相信帶著愛、溫和、耐心、建議和商量口氣的溝通一定能讓你的孩子和你一起跑步,但在時間上,要由短到長,在力度上,要由弱到強,不要一開始就把孩子累壞,讓孩子對跑步產生恐懼感,在運動方面,培養孩子的耐力比爆發力更重要。當然,如果你的孩子還是不願意跑步,也請不要著急,父母先做好自己,堅持跑步,100天,1000天,並繼續和孩子分享跑步的感受,分享1次,10次,100次,並不斷鼓勵孩子嘗試,3分鐘,10分鐘,30分鐘,把結果交給時間。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05、父母不要過於挑剔和苛刻

太過挑剔和苛刻的父母或許在工作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在家庭上卻很難取得豐碩的成果。我們常看到身邊很多事業上的成功者,其家庭往往是支離破碎的,因為夫妻雙方都將工作中精益求精、挑剔苛刻的風格帶到家庭中——夫妻間彼此看不順眼,甚至對孩子也看不順眼,於是夫與妻對抗,親與子對抗,冷漠壓抑的家庭和高大寬敞的房子形成鮮明對比。有句話說得好,家不是個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講寬容的地方,講理解的地方。


太過挑剔的父母往往會培養出倔強的孩子,這是很糟糕的,希望這樣的父母能降低標準和力量,給孩子,也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太過寬容的父母往往會培養出任性甚至粗鄙的孩子,這同樣不好,希望這樣的父母能提高標準和力量,先拿自己開刀,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有資格做孩子的導師。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06、注意對孩子的稱呼

我看到很多父母親密地稱呼孩子為“寶寶”,“寶貝”,“小*”,這當然是親與子之間的真情流露。我建議可以在孩子3歲前用這樣的稱呼,3歲後的孩子就開始變得更獨立了,建議少用“寶寶、寶貝或小*”這類稱呼,因為寶寶和寶貝總有被庇護的感覺,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建議少用“小*”或“小**”,因為“小”是不用擔當責任的,長期稱呼孩子為“小*”,會弱化孩子的擔當意識,容易培養出玻璃人和草莓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個有獨立性有責任感的人,請直接稱呼Ta的名字,如果覺得直接稱呼名字缺乏溫度,就稱呼Ta為“大**”,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稱呼中變得更有獨立性和責任感。我稱呼女兒為“姐姐”、“大姐”、“大凡”、“正氣大凡”、“親愛的大凡”,稱呼兒子為“大軒”、“正氣大軒”、“親愛的大軒”或“四哥”(我弟弟的兩個孩子是二姐和三哥。)b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課程創始人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馬克 (一當先,己復禮)

字:水鏡;號:正毅中人

偶像:孔子……陽明子


2008年出版著作《虎口奪單》,2012年出版著作《舌行天下》,並在北京大學總裁研修班、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浙江大學總裁研修班、中山大學總裁研修班及眾多企事業單位講授上述同名課程。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2019年出版著作:《少年正氣說》、《顏氏家訓》,立志在全國中小學做公益演講,為父母演講怎樣做《智慧父母》,教學生如何《養少年正氣》。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馬克《智慧父母》親子溝通的12個關鍵(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