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長歌君按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

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明廷設置貴州布政司,立三司等官,治貴州宣慰司城,使貴州正式成為明廷的第十三個行省。永樂貴州建省至萬曆播州之役前,明廷鑑於明軍在貴州軍力薄弱,採用倚重貴州土司力量,一方面善加安撫各路土司,一方面充分利用貴州水西安氏土司、水東宋氏土司和播州楊氏土司等各土司之間的矛盾,使其相互掣肘而無法一致對抗明廷,較好地 保持了貴州土司之間力量均勢,維持貴州較長時間的局勢穩定。

長歌君敘

一、貴州建省後行政機構建置情況

太祖(朱元璋)言:靄翠(貴州水西土司首領)輩不盡服之,雖有云南不能守也。——《明史·貴州土司》

貴州是明朝十三行省中建省時間最晚的省,也是十三個行省中轄地最小、管民最少的省。但其轄地東連湖廣,西接雲南,南北又分別和廣西和四川比鄰,在明代一直是西南地區最為重要的戰略要衝之地,同時由於元明兩代湖廣通往雲南的驛道貫穿貴州全境,貴州又被視為雲南之鎖鑰。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貴州布政使司圖(萬曆十年)

明代貴州建省後的轄地多是從四川、雲南、湖廣三省陸續劃撥而來,據統計,截止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貴州布政司下共轄有八府四州一宣慰司,八府指貴陽府、都勻府、黎平府、思南府、思州府、鎮遠府,銅仁府、石阡府,四州指安順州、鎮寧州、永寧州、普安州,八府四州直接接受貴州布政司,管理官員隊伍主要以流官為主體。宣慰司指貴州宣慰司,官員則由貴州當地土司管理,管理官員以土司、土官為主體。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貴州宣慰司管轄範圍

初,安氏世居水西,管苗民四十八族,宋氏世居貴州城側,管水東、貴竹等十長官司,皆設治所於城內,銜列左右。而安氏掌印,非有公事不得擅自還水西。——《明史·貴州土司》

在明初貴州行政建置中,貴州宣慰司較為特別,由貴州水西安氏土司和水東宋氏土司共同管理。明永樂貴州建省以來,一直是貴州省行政級別最高的土司機構,行政級別僅次於貴州布政司,早在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任命水西土司靄翠為貴州宣慰司宣慰使,水東土司宋欽為貴州宣慰司同知,故貴州宣慰司實際上一直由水西、水東土司共同掌管。不僅如此,貴陽周邊的不少戰略要地,在明代都處在水西和水東土司的掌控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代貴州的省會貴陽的安危要依靠水西、水東土司的協助保護。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水西、水東土司對明代貴州局勢是有重大影響的。

二、貴州建省後的軍事力量部署情況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明廷駐貴州軍事力量看似表面風光

明廷在貴州的軍事力量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為直接由明廷管轄的衛所軍隊及各府、州所屬的漢、土軍;其二則為由土司直接控制的,不受朝廷直接管轄的土司軍隊。除此之外,還有明廷為保障湖廣通滇驛道暢通,在驛道附近投入的人力、物力設立的軍事據點和駐守軍隊。據《貴州通志:萬曆志》記載,在播州之役前,明廷在貴州共部署有18個衛,其中大部分都是部署在驛道沿線,以便開展各種軍事行動,明初戰力相對較強,是明廷最為依仗和依賴的軍事力量。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明朝衛所制度簡表

貴州,“各衛所,原額旗軍及銅仁、思、石等府戍守漢土軍民,通計一十五萬八千七百零七名。萬曆二十五年,查存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名。各衛所原額操馬,通計二千三百九十一匹,萬曆二十五年,查存一千一百九十匹。各衛所原額軍器,通計一百四十三萬六千零一十三件,萬曆二十五年,查存四十九萬一千六百二十九件。”——《貴州通志:萬曆志》

不過好景不長,到了萬曆年間,隨著軍中各類貪汙腐敗之事盛行,在加上貴州久無戰事,貴州此時駐紮的明軍總體戰力大不如前,甚至極為薄弱。從《貴州通志:萬曆志》記載的萬曆二十五年,全省明軍實際控制總兵額尚不及原額的五分之一,僅有不到三萬人,戰馬也僅有一千餘匹,這樣的軍力部署維持和平時期貴州漫長驛道的暢通尚屬勉強,但如果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則難以應付。有鑑於此,明廷在播州之役前管理貴州的過程中,更加依賴於當地土司的軍事力量,希望藉助各土司的軍事力量相互牽制來加強和鞏固朝廷在貴州的統治。

長歌君探

因貴州建省後的轄地是從四川、雲南、湖廣三省陸續劃撥而來,由於歷史等原因行政統轄體系長期處於不斷的調整和變化狀態中,行政管理體系遠不如內地布政司那樣系統和完善。加上朝廷軍事部署力量有限。採取倚重貴州土司力量,安撫和分化貴州各土司,使其相互掣肘而無法一致對抗明廷,保持貴州土司勢力之間的均勢便成為了明初朝廷管理貴州的方略。

一、善加安撫水西、水東土司,利用其軍事力量用兵西南,維持貴州局勢總體穩定。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電視劇《奢香夫人》靄翠劇照(呂良偉飾)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太祖“詔貴州宣慰使靄翠位居各宣慰之上。”——《明太祖實錄》

水西土司自明初其先祖靄翠歸附明廷以後,由於勢力較大,水西土司家族一直擔任貴州宣慰使一職,並被授予崇高的地位,位居各宣慰之上,確立了水西土司家族在西南地區土司中的地位。加上明廷貴州軍事力量部署有限,水西土兵一直是明廷用兵西南時所仰仗的軍事力量之一,幾乎逢戰必用。水西特有的地緣戰略優勢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明廷對此諸多仰仗,在處理和水西土司的關係時歷來謹慎,無法輕易對其用兵,以免激化矛盾,反而依賴其政治和軍事力量來鞏固明廷在貴州的統治,從而維持貴州局勢的總體穩定。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水西土司、水東土司大致管轄範圍

宣慰宋氏,親領夷漢民十二部。謂部長曰馬頭。——《貴州通志:萬曆志》

水東土司宋欽隨靄翠先後歸附明廷,明廷授予其貴州宣慰同知一職,給予很高的政治待遇,並令其管水東、貴竹等十長官司。即便在明正德年間,水東土司宋然“貪淫科害苗民”,引發“阿朵之亂”,明廷平定叛亂後對宋然寬大處理,“依土俗納粟贖罪”,並沒有將宋然問斬,也沒有乘機將水東所屬的“貴築、平伐七長官司地設立府縣”。明廷通過對宋氏的善加安撫實現穩定水東局勢的目的,又可以利用水東土司制衡日益強大的水西土司,通過水東土司和水西土司相互牽制形成均勢,維持貴州土司力量的均勢。

二、充分利用貴州水西安氏土司、水東宋氏土司和播州楊氏土司之間的矛盾,讓其互相掣肘,保持貴州的戰略平衡。

明初,水西土司實際是貴州實力最強、地位最高的土司,必要時,明廷在政治軍事上也需要水西土司的支持。下面以水西土司為中心,分析明廷如何利用水西土司與水東土司、水西土司與播州土司之間的矛盾關係,讓其互相掣肘。

在明代貴州的諸多土司中,以水西和水東土司的級別最高,關係也最為緊密。早在明初,水西土司先祖靄翠和水東土司先祖宋欽歸附明朝,被明廷分別授予貴州宣慰使和貴州宣慰同知的職務,共同執掌貴州宣慰司。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電視劇《奢香夫人》奢香和劉淑貞劇照

靄翠死,妻奢香代立,宋欽死,妻劉氏代立。劉氏多智術,時馬燁以都督鎮守其地,欲盡滅諸羅酋,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撻奢香,欲激怒諸羅夷為兵端,諸羅夷怒欲反,劉氏止之,為走愬京師……乃召馬斬之,遣奢香歸。——《廣志繹》

靄翠死後,發生了“馬燁事件”,水東土司宋欽遺孀劉淑貞為奢香奔走的表現來看,明初水西和水東關係非常緊密,甚至可以說成是“過命之交”。然而到了明中葉的正德年間,雙方的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裂痕。在水東“阿朵之亂”中,水西土司安貴榮因懷有兼併水東轄地的野心,故而誘導阿朵等人叛亂,坐收漁翁之利,安貴榮的行為在當時被人送交朝廷審議。這一事件對水西和水東累世交好的關係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因利生怨,二者之間的利益衝突正好被明廷利用,給朝廷寬大處理宋然,聯合水東土司制衡水西土司提供可能,明廷此事之後成功把水東土司變成制衡水西土司的戰略力量之一。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紀錄片《海龍屯》劇照:播州土兵

水西土司和播州土司,在明初貴州未建省之前同屬四川管轄。貴州建省後,水西土司劃歸貴州管轄,播州土司仍由四川管轄。

初,楊相之祖父皆以嫡庶相爭,梯禍數世。至是,相復寵庶子煦。嫡子烈母張,悍甚,與烈盜兵逐相。相走,客死水西。烈求父屍,宣慰安萬銓因要挾水煙、天旺故地,而後予屍,烈陽許之。及相喪還,烈靳地不予,遂與水西構難,又殺其長官王黻。——《明史·四川土司》

明嘉靖年間,發生了“楊相客死水西,楊烈許地求屍”事件,雙方在爭奪水煙、天旺二地管轄權而引發衝突,此衝突持續十年之久,水西土司和播州土司結怨較深。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記錄片《海龍屯》劇照:播州楊氏日益飛揚跋扈

到播州楊應龍承襲土司之位後,水西土司曾試圖與之結親以改善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料卻遭到楊應龍的拒絕,給一向高傲的水西土司當頭一棒,水西土司和播州土司因此相互敵視,這給明廷利用二者之間的矛盾提供便利,讓其相互掣肘,保持貴州局勢的戰略平衡。

長歌君觀

明廷在貴州建省以後,鑑於在貴州行政管理體系尚不完善、部署軍力薄弱等現實原因,為防止土司勢力的日益強大而威脅到自身在西南的統治,採取倚重水西安氏土司、水東宋氏土司和播州楊氏土司三家土司力量,一方面善加安撫各路土司,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土司之間的矛盾,相互掣肘保持貴州戰略平衡,保持力量均勢維護貴州局勢的穩定,從而鞏固明廷在貴州的統治。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播州土司城堡海龍屯遺址

不幸的是,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總體局勢穩定,這套管理貴州的方略只持續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土司楊應龍發動叛亂,貴州穩定局勢急轉直下。明廷不得不從四川、貴州、雲南、湖廣等省調集24萬大軍,分八路夾擊楊應龍,開始明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播州之役”。

1.張廷玉等,明史[Z]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2.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古籍整理委員會,貴州通志:萬曆志[Z]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

3.王世性,廣志繹[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2月.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長歌君刪除

明初朝廷管理貴州方略:利用土司相互掣肘形成均勢維持局勢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