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事業:所謂英雄,不過是身邊普通的好人

——記崔道植、韓順軍事,兼憶我爺爺往事

公安事業:所謂英雄,不過是身邊普通的好人

最近我們都知道了崔道植、韓順軍的名字,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他們的精神令人欽佩,然而他們的模樣和一舉一動卻是那樣的普通——成為了眾人皆知的英雄,不過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或努力向前奮鬥的路上不測的遭遇。

他們一個今年已經85歲,卻仍然堅持工作、退而不休,一個才33歲,卻已經永遠地離這個世界而去;一個在日復一日的枯燥中熬成了“首席專家”,一個勤學苦練、不懼艱險、勇赴一線卻已經沒有了成為行業領軍人物的機會。

“崔道植,男,1934年6月出生,朝鮮族人,原黑龍江省公安廳刑事技術處處長,高級工程師,全國著名痕跡檢驗專家,公安部特聘專家之一。崔道植在52年的刑偵時間內,平均每3天鑑定一件罪案痕跡,無一錯案。2018年12月18日,中央政法委長安劍揭曉‘改革開放40週年政法系統新聞影響力人物’,崔道植入選,並獲評:他,是中國首席槍彈痕跡鑑定專家。2019年7月26日,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2019年9月25日,崔道植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百度百科如是說)

“韓順軍(1986年1月-2019年3月18日),四川綿竹市清平鎮人,四川綿竹市公安局禁毒大隊民警。 2019年3月18日,因病搶救無效逝世,享年33歲。 10月15日下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已作出決定,追授四川省綿竹市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民警韓順軍‘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稱號。”(百度百科如是說)

百度能展示他們的頭銜、經歷、榮譽、成就甚至舊事趣事和軼事。

但我想,百度不會告訴你在汶川地震中父母、爺爺奶奶等7名親人遇難這件事對後來從警的韓順軍在維護公平正義事業的每一件小事中的表現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同樣不會告訴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某一瞬間成為孤兒的崔道植又為什麼不願意把精力盡可能多地用在陪伴親人、共享天倫上。

所幸,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科技發達、宣傳手段高明而豐富——我們還有宣傳片、紀錄片、專題片等等各種影像傳媒手段。

看片子是人們在讀圖時代的廣泛樂趣。有片子誰還會看書呢,文字哪有人演得活靈活現呢?

所以,通過片子,我們既看了特效低級而又經典不可複製的《西遊記》,也看了真人CG美輪美奐的《爵跡》,我們既能感受張涵予在《集結號》裡再現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場面時所受的真實的苦,也能感受楊冪、又廷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一眼千年、一步萬年地在仙胎、神女、上仙之間自如切換、飛騰來去的情。

同時,還能看到崔道植、韓順軍的事蹟。

自然,不是單位組織學習的話,我想即使是我們公職人員中的很多人也不會主動去翻出他們來看,比起《陳情令》和《長安十二時辰》,他們既不是盛世美顏,也並不扣人心絃。

對我們來說,與《陳情令》和《長安十二時辰》相比,他們之所以吸引人,靠的不是資本的導向,而是信念的光芒!他們不愛錢嗎,當然也愛,但錢之上,他們更愛這個國家——家國情懷是二人的共通之處!

大地震奪走了韓順軍的家,他能做到按耐個人的背痛先救國家的急,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先去幫助需要救護的別人家,雖然自己的家沒了,但在地震中他看到了國家的力量,也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當做國家的一份子。我想,這就是他後來能夠出離悲傷,認認真真組建自己的家庭,照顧妻子、生兒育女和義無反顧地選擇從警,從輔警一路幹到一線精英的初衷所在!

有些事崔道植能夠做到,我們每個健全的人基本上都能做到,那就是打一發子彈,撿起彈殼來照一張相。還有些事崔道植能夠做到,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做不到,那就是用同一只槍連續打出三千發子彈,從第一發到最後一發,每一發打完都把彈殼撿起來拍成照片,收錄成冊,把細微的痕跡特點牢記於心。此外,還有盯著幾發彈殼或半枚指紋連續研究幾天幾夜,反覆比對、用心分析、科學判斷直到得出結論,這些事不是誰都能輕易做到!我們都一樣,都是從幼年、童年、青年走到老年,我們都想追求幸福、努力過得更好,使自己變好、家人變好,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能夠看到、想到、夢到的極限,我們難免常常作出追求錢或者名利的決定,但崔道植只是說:“我就是一個感恩、報恩的思想,是黨和國家給了我知識和生命……”

生活在這個年代的我們都足夠聰明:從很多的片子裡,我們能夠看出娛樂的目的、價值的權重和宣傳的導向,我們能夠看到那些製片方、拍攝者想讓我們以為的內容,以及他們刻意用心營造的痕跡,但崔道植和韓順軍的事蹟裡沒有這些。

他們所有的只是普通和真實。

國家法律允許崔道植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但得知全國任何一家同行需要使用設備都得向他付費時,他沒有想利益是他應有所得,他只是想東西做出來就是給人用的,就是為執行任務、完成任務準備的,就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所以他放棄了因專利而唾手可得的利益,使全國的同行都能夠無償地使用。

用知識獲利是很多人所希望的,有發明卻不賺錢,很多人會說這是傻子,但崔道植並不在意。

這不是能靠劇本拍出來的。

韓順軍已經沒有機會再接受採訪,通過他留下的影像資料,我們只能看到泥石流災害來臨前堅定地站立在皮卡車斗子裡用高音喇叭疏散群眾的身影,只能看到地震救災現場眾多彎腰戰鬥著的迷彩綠中不起眼的一員,只能看到抓捕現場趴在地上牢牢控制住嫌疑人的魁梧的背影,只能去看戰友、同事、家人痛惜的、悲傷的講述……當看到他女兒做作業用“……很好,……更好”造出一個“我在,很好,爸爸在,更好”的句子時,這個幾乎可以算作病句的句子一下子讓在座的戰友全都落淚了,我們的孩子都有下班回家的父母陪伴,那小女孩的爸爸再也不會回來了……

這也不是能靠編劇拍出來的。

崔道植今年85歲,只比我爺爺小四歲。我爺爺也是建國前參加革命的幹部,今天還健在。

去年我開始接觸到一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墾荒戍邊的真實故事,由此認識到爺爺的偉大,那是於絮絮叨叨、固執保守、遠遠落後於時代生活的日常表現背後深藏著的犧牲小我、為國奉獻、終身忠貞的偉大。我專門用了十天的時間去採訪他,聽了他六十歲前的幾乎所有故事(因為他覺得退休後沒再為國家做些什麼了,所以也就不值一提)。

其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最大:

一是關於剛建國時的幹群關係。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識字的爺爺有幸進入銀行工作。那時候爺爺的母親去世了,他拿著借來的十個銀元回家奔喪,回來時兜裡的錢全被偷了,恰巧腳又受了傷,沒法行走。船一靠岸,他央求船伕把自己攙扶回銀行由行長來墊付路費,船伕小心翼翼地把爺爺送到銀行門口,爺爺叫他不要走動等著人來,說罷由同事攙扶進了大門,很快,行長出來給錢時,門口的同志說那個船伕早就走了,他留下話:送共產黨的幹部,不要錢!

這件事讓我爺爺感動了一生,也讓身為黨員的我不由得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確實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確實做到了無愧於人民了嗎?搖搖頭,看來,需要改進的還很多!

二是抗洪救災。他記不清是1953年還是1954年,長江發大水。彼時,洪水兇猛、九縣統為澤國。首先,人民正在遭殃,老人、小孩靠自己無法從灌進屋內的水流中抽身而出;其次,本職工作是很重要,但搶險是中心工作,在災害面前,本職工作要讓位於中心工作,不論部隊上、地方上、學校、醫院……總之不論什麼單位的人、哪裡的人,大家都要把工作放下,一塊去抗擊洪水。

這件事他說起來津津有味,說到“大堤缺(決)口了”的時候,那種語氣語調,使坐在一旁的我確實感到洪水從沙發對面的牆上滔天而來,彷彿一下子要完蛋了一樣,渾身一緊。但我最有感觸的還是那句他並不在意的“本職工作要讓位於中心工作”。說實話,在我們身邊,包括我自己身上有太多太多“明確責權”“劃分職能”“不歸我的我不管”這樣的標牌,實際上固定這些標牌的膠布上面就一句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韓順軍只比我大五歲,乾的也是同一類工作,可我能夠判斷地出:自己的工作目標、態度、效率都比他差太遠了,用心程度不夠、總是著眼蠅頭微利。

最關鍵的,比起崔道植、韓順軍和我爺爺,我的信仰遠沒有他們那麼堅定,更談不上什麼情懷!他們都是從身邊的普通人裡走出來的英雄,但即便成了英雄,他們還是一樣普通,只是這種普通就會把我自己的普通裡潛藏著的齷齪照的無比通透,讓人無地自容。

無可避免的,我爺爺那一輩建國前的老兵正在很快的凋零,但崔道植的精神頭依然很足,他思維清晰而敏銳,天天夜裡起床整理資料,他很健談,但講的都是大白話,他說:清楚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就想把自己的經驗多留給後輩一些……

韓順軍也是好樣的,他的家人也會慢慢地出離痛苦,堅強地活下去……

關於他們兩個,我想,和我們單位的戰友們有很多相似點:我們都當過兵、我們都幹過警察、我們都肩負重任去到離危險最近的地方、我們都曾痛失身邊的戰友親人、我們都在兢兢業業、加班加點中保證完成任務也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

最後,關於成功。

翻翻微博熱搜榜,崔道植、韓順軍們的名字可能永遠達不到上榜的分量,而在今天,似乎很多時候,其實熱搜的流量才是能夠反映是否“引起廣泛關注”的真實而準確的數據來源,比如今天這一會兒的前三條:“周震南 我不想再吃狗糧了”“王思聰還能坐私人飛機嗎”“蔡徐坤素顏”。

公安事業:所謂英雄,不過是身邊普通的好人

但毫無疑問,崔、韓包括我爺爺都已經成功了,並不是說他們功成名就,把後人都安排得很好,能保證幾輩子無憂,不是那樣。

古人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他們有信仰,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

至少他們的心緒不會被熱搜榜左右,因而他們能夠做到專注於自己的事業——不去盲目跟風,堅持把它幹好、幹精,年深日久,就比大多數人都強了,經受的考驗多了,就會從“普通”裡脫穎而出,成為英雄!

風潮總會過去,風尚卻會留下。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鴻飛冥冥 弋人何篡”,內有往期精彩,期待您留言,關注,與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