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界为何偏爱“正能量”?

据中国新闻出版网报道,2020年2月26日,湖北“正能量”网络作家培训线上开课。该培训目的在于以强

大的“正能量”助推网络文化建设,打造全国首个“正能量”网络作家培训基地,“在中国文学圈和网络文学

圈形成强势的湖北声音。”但不知何故,没过几天,这一报道的网页已经“无权访问”。

湖北文学界高举“正能量”几乎是一种偏爱。

据《湖北日报》2018年9月14日报道,“全国青年网络作家相聚井冈山”,“湖北网络文学写出正能量”。

湖北文学界为何偏爱“正能量”?

《湖北日报》的“正能量”报道(2020年3月,网站截图)

2017年,湖北作协会员培训班强调要“传递正能量”。

2016年,湖北作协会员培训班强调要“传递正能量”。

2013年,湖北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发挥正能量”。

……

硬生生把一个无来由、反逻辑的“伪概念”炒成“网红词”,湖北文学界功不可没。

湖北文学界为何如此偏爱“正能量”?其实作为文化江湖中人,我也深知:湖北作家未必真心喜爱“正能

量”这个词,而是因为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让他们不得不穿上这幅盔甲,好与“负能量”一决胜负。盔

甲好不好用,只有上前线打仗的人才知道。

“正能量”未必是个坏词,只是当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只能由一家说了算的时候,它就变味走

样了。好比选美,一名选手美不美只能由一个评委说了算,哪怕是绝代佳人也会受到质疑。

两湖之地素来以“惟楚有才”相标榜。众多作家若真能步武屈原,以“哀民生之多艰”为念,有担当有骨

鲠,就算不穿“正能量”这副盔甲,读者也还是认你“有才”的。动辄以10亿阅读量来炫耀自己“才”倾天

下,除了赚点流量费,其实没什么鸟用。

方方一篇封城日记的阅读量,日夕之间何止亿万,可她并不借此来证明她“有才”。她的才华依凭的是勇

气,是她用梗直的笔触告诉亿万国人,封城中的武汉那些脆弱如你我的众生,如何活着,死去,叹息,

如何高喊“都是假的”。没有方方和一批未必知名的顶着压力讲述武汉故事的人,武汉该是多么温馨祥

和,充满“正能量”!好像九百万人等不及开城解禁,就想高歌一曲“感恩的心”。

(不知何故,要让武汉人民学会“感恩”的报道网页,现在一个都找不到了)

湖北文学界为何偏爱“正能量”?

方方近照(2020年2月,中新网)

其实,“正能量”并不玄奥,也没那么难。老百姓心里在想什么,本身就带着天然的“正能量”,这天然的

正能量,即所谓的“自然法则”。法国思想家卢梭就说过: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但那指导着公意的判断却

并非永远明智(《社会契约论》)。方方在某种意义上接续了屈原的楚地遗风,接续了“不能变心而从

俗”的文学传统,至于湖北系列作家培训班中的青年才俊能不能承前“启后”,“上下求索”,真正在中国文

学圈形成“强势的湖北声音”,那就要看造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