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最近大熱的電視劇《安家》,收視率頗高,熱度也頗高,電視劇裡面的房似錦的奇葩母親潘貴雨,花式向女兒炸錢的手法,讓人看了目瞪口呆。

潘貴雨對女兒房似錦完全沒有一絲情意,卻用感情來勒索她,這樣的情形就是原生家庭之傷。

什麼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一般是指自己的親生父母的家庭,也就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孩子一般在原生家庭中度過了人生最初始的階段。

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原生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受父母影響是最大的。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

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當我們遇上第二種的話,就是原生家庭之傷。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原生家庭之傷中的情感之傷,情感之傷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傷害,它分成四類:情感忽視、過度控制、情感敲詐,和被迫捲入父母的婚姻。

一、 情感忽略

臺灣電影《陽光普耀》中的陳伯,他對成績良好的大兒子阿豪,是關懷備至,以致阿豪心理壓力太大跳樓自殺。

對成績很差,又惹事生非的二兒子阿和,他是連個眼角都不想給。別人問他有幾個兒子的時候,他一向回答只有一個,可見對二兒子忽視得夠徹底。

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這樣的忽視就是情感忽略,也是非常現實的親子關係。

父母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吃穿用度,卻不懂得關懷我們的情緒和感受,更不可能像西方父母那樣把“我愛你”掛在嘴邊。

甚至有時,當我們主動要求父母來關心或者安慰自己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提供這樣情感上的支持。

而孩子是需要穩定、持續的情感滋養的,才能成長為健康和獨立的人。如果父母不能提供這樣的情感支持,還表現出對情感需求的厭惡。

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他們就會壓抑自己的情感,成為情感孤兒,長大後就很難獲得幸福感。

大冰寫的《孩子》中的客家女孩採,就是被情感忽略的孩子。她儘管能力超人,也有錢,但是她一輩子都是不開心的,也沒有辦法過正常的婚姻生活。

二、 過度控制

北大學子王猛出國留學12年不回家,也不跟父母聯繫,後來寫了一封12萬字的信控訴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他說父母只要求他學習,其他一切事務都是不允許做的,包括挑穿的衣服和跟親戚聊天。

到了國外父母還要叫朋友繼續控制他,他實在受夠了這樣的生活。他,只能靠距離來逃離父母,且切斷了父母的一切聯繫。

他現在的生活非常的糟糕,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差勁,更悲慘的是他不會跟別人相處,情商幾乎為零。

父母對於孩子過度控制,完全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長大了也繼續像小時候一樣“無微不至”地滲透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父母的羽翼下,受控者生活得壓抑而矛盾,既無法心甘情願地被父母繼續掌控,又感到自己並沒有多少能力可以脫離父母、獨立生活。

美國心理諮詢師皮婭·梅樂蒂稱父母這樣的做法是一種“知性虐待”。

即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過度控制,抑制了我們發展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阻礙了我們發展面對挑戰和困難的適應能力。

因此,成年後踏入社會,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和沮喪,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和勇氣,行為舉止稚嫩隨性,也沒有足夠的自信心與人社交。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若不改善現狀,我們必然會被其他自信、果敢、獨立的同齡人超越,最後不得不繼續依附著父母,成為“啃老族”。

然而,歸根到底,這“啃老”背後的原因是父母根本沒有給我們機會從兒童的狀態中成長起來,父母的過度控制剝奪了我們的知性發展。

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第三、 情感敲詐

房似錦的母親,不把自己女兒當人看,卻認為她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她的,這是原始家庭吸血鬼父母的底層根本邏輯“我生養的女兒,她工作的每一分錢都是我們的”。

在他們的邏輯思想裡,女兒不是人,是他們生出來的掙錢工具。是沒有感情的掙錢工具,於是女兒是否需要關心,過得好不好沒關係,不重要,能掙錢就行。

這是中國親子關係中最常見的心理操控術—情感敲詐,父母一方面以受害者的姿態在道德和良知層面上指責、攻擊子女;一方面利用子女的內疚感迫。

除了《安家》的房似錦外,還有《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都是情感敲詐的受害者。

第四、 被迫捲入父母的婚姻

《安家》中的羅晉,對母親的回憶充滿了痛苦和血腥,也充滿了自責,因為他認為母親是為了他而死的,這個也是情感之傷。

媽媽是為了叫爸爸來給他過生日而死的,實際上羅晉已經被迫捲入了父母的婚姻中。

羅晉的母親想要用羅晉來挽回父親的心,失敗後直接跳樓。她跳樓前就沒有想過孩子受到的傷害嗎?

父母明明婚姻十分不幸福,卻因為想要給子女“一個完整的家”而硬撐著,其實這是對子女更大的傷害。

這樣的傷害,會讓孩子覺得孤獨無助,對於親密關係的不安全感,以及對他人信任感的崩塌。

面對這樣的情感傷害,要怎麼去撫平呢?對於施害者父母來說,解決方法有以下三點:

第一、放手:

誠然,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照顧,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但是孩子一點點的長大,父母應該一點點的放手。

就好像風箏一樣,想要它高飛,你就必須一點點的鬆開繩子。龍應臺在《目送》中說: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

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不要再控制他,孩子長大了父母應該去追求自己的自我價值。

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第二、無條件的愛孩子

健康的父母之愛是不需要條件的。孩子從未主動要求降生,是父母將孩子帶到世界上來的。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滋養,是上天賦予父母的責任,也是每個孩子應當享有的權利。

中國的父母也要學國外一樣,把愛說出來,讓孩子知道;另外儘量公平地對待孩子,不要太過偏心。


第三、回憶往事,寫下創傷,從根源去尋找,你會成為施害者的原因。

《都挺好》中的蘇玉,自己受原生家庭的迫害,自己努力的逃離那樣的家庭,自己卻成為了施害者,對女兒做了同樣的事情。

原生家庭的傷害,是具有延續性的,從父母那受到了傷害,就必然會重複出現在孩子身上,除非你自己有意識是錯的,並且去改變它。

要改變最好的方式,就是寫回憶錄。回憶往事,寫下創傷,尋找根源。如果父母仍在,可以給父母寫信傾述父母對自己的傷害,然後跟過去的自己告別。

從《安家》看原生家庭情感之傷和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結語:

父母是不需要持證上崗的,所以原生家庭的傷害,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原生家庭的傷害,是可以阻斷的。

只要父母瞭解原生家庭的創傷,並且為之努力去擺脫它,它就可以被阻斷,它的影響就可以被擺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