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對劉姥姥不屑,卻為何心甘情願接受劉姥姥給女兒取名?


我認為王熙鳳對劉姥姥並不存在不屑的態度。

劉姥姥初次進賈府時,她的目的是去打秋風的,這對於見多識廣,精明能幹的王熙鳳來說,是一望便知的。


王熙鳳派人去請示了王夫人,這才知道了王家和劉姥姥的“親戚”關係。雖然說劉姥姥以前見到過王熙鳳,但是看來那時候王熙鳳還小,所以她對劉姥姥是沒有什麼印象的。

即使是這樣,作為一個大家庭裡的當家人,每日裡都忙的不可開交的王熙鳳,還是撥冗接待了劉姥姥,並且送給了她二十兩銀子,而且還把話說的很受聽,王熙鳳做的已經是仁至義盡的了。

她和劉姥姥的關係變的親近,是在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的時候開始的。為了給賈母取樂,王熙鳳和鴛鴦商議用劉姥姥來做笑料,沒想到得到了劉姥姥的積極配合。


過後,她們都向劉姥姥說明了情況,也都得到了劉姥姥的理解,從這裡,王熙鳳也就認識到了劉姥姥是一個有見識,懂人情的鄉下老太太。

至於王熙鳳讓劉姥姥給女兒取名字的原因,在文中也有了一些交代,是因為劉姥姥的生活貧苦,社會地位底下,而且還年長,由這樣的人給孩子取的名字,可就算是一個“賤名”了。

由於在古代的醫療水平不高,幼兒的成活率就比較低下,古人迷信地認為,有一個“賤名”的孩子,好養活。


所以他們或者讓劉姥姥這樣地位低下的人來給孩子取名字,或者如寶玉一樣,把名字寫好了到處貼在大街上,讓販夫走卒這些地位低下的人隨口可叫。

即使是現在的老年人,還有很多人有這樣類似的名字的呢!孩子們稱呼起他們來,都是叫狗爺爺什麼的,也沒有任何人表示不行,因為這都是他們小時候,他們的家長給他們起的“賤名”。

還有的地區喜歡給孩子起名為“亂”,比如王亂,李亂等等,也是為了表示孩子的名字是胡亂起的,將來好養活的意思。

不過劉姥姥給王熙鳳的女兒起的“巧姐”的名字,還是很應驗的,果然巧姐後來能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得到了劉姥姥的解救。我是煙雨江南話紅樓,喜歡我的文字就請關注我吧!


煙雨江南話紅樓


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態度,經歷了一個過程,並非一直不屑。

劉姥姥初進賈府時,本意要拜訪的是王夫人,被周瑞家的自作主張,臨時成了見鳳姐。加上王夫人恬淡的個性以及周瑞家的暗中幫忙,使得鳳姐對劉姥姥的背景比較模糊。從穿著打扮和言行舉止上,鳳姐是看不起劉姥姥的,而且她當時風頭正盛,所以有了那些張狂的舉動。

但是,因為王夫人說得模糊不清,鳳姐也不敢過於怠慢劉姥姥,所以打發了二十兩銀子。

當然,在劉姥姥眼裡,這已經是很多錢了,但在揮金如土的賈家人眼裡,這不過是一筆微不足道的零花錢。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一來就打破了賈府對她的刻板印象:她並非奸民,不是纏著富親戚打秋風的人。

受賈母邀請,劉姥姥在賈府呆了幾天,給賈府這些足不出戶的貴族小姐們帶來了豐富的民間見聞。其實,鳳姐也是見識的人,未嫁之時,孃家經常接待外賓,她親歷其中,耳濡目染,見過太多不同的人。因此,經過和劉姥姥幾天的接觸,她發現了劉姥姥的可貴之處:積極,樂觀,內心強大。

正是這種積極的心態,使得劉姥姥雖然貧困,卻擁有難得的健康及堅韌的性格。

這是貴族女子所缺少的,鳳姐的見識,讓她看到了這些,從心裡對劉姥姥產生了尊敬,並從尊敬到親近,心的距離也近了。

這是劉姥姥用人格魅力贏來的,也體現鳳姐也有樸實的一面,也有願意與人交心的時候。

作者對人物的描寫,都是多面的,這是作者作者的悲憫之心。鳳姐對劉姥姥的態度轉變,正是鳳姐另一面的體現。她有毒辣的一面,有拍馬逢迎的一面,也有真誠樸實的一面。


浮生漫讀


王熙鳳對劉姥姥,好像沒啥不屑的。貴族大家出身的人,其實反而更平易。最初的見面,王熙鳳只是若隱若現的顯示了一下自己的矜持,並沒有看不起勞動人民。而且,對劉姥姥粗俗的讚美,比如那句“您老拔根汗毛,比我們腰還粗呢”,楊柳細腰,光彩照人的鳳姐,聽了只是笑笑,一笑了之。她知道以劉姥姥的層次,也說不出什麼高雅的語言來,但對她的讚美是真誠的,所以,她不計較。

賈府的人,不是暴發戶,是有底蘊的,是累積的三代的大家族,大氣魄,不輕易的對下層人表示什麼看不起。除非是自己互相打趣。比如初見秦鍾那次,鳳姐跟尤氏說,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話他便罷了,一個小孩子倒來笑話我?其實也真是的,王熙鳳只是不笑話別人罷了,她要是和誰比,也沒多少能比過她的!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劉姥姥,王熙鳳最初是接濟,沒有多想什麼。劉姥姥第二次來呢,鳳姐最初也是單純處於善心,同情劉姥姥一把年紀,那麼遠的路,抗了那些沉東西來,不說值不值錢吧,難為人家一片心意,所以,她讓劉姥姥住一晚上再回家。這才引出後面一大堆故事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她對劉姥姥有了新的認識,甚至內心深處有了某種依託。王熙鳳沒有真正跟貧窮的底層人打過交道,這次接觸,她心裡雖然很冷靜,但也覺得新鮮有趣,她甚至把劉姥姥當成一個挺知心信任的人看待,告訴對方自己女兒總是病,出生的日子不太好,等等這些不怎麼和外人講的話。甚至於讓劉姥姥給自己金貴的女兒起名字!這是何等的信任和依賴!這就又給後面的故事做了充足的鋪墊,這才有了後續劉姥姥救了巧姐的情節。

總之,紅樓夢是故事,是小說,不能拿讀歷史或史實的心態去看。小說就是這樣的,你也不必非要問為什麼,作者就這麼安排的,你覺得好看,合理,就可以了。


gjygjyanan


個人認為說鳳姐對劉姥姥不屑過於片面。通讀全文,鳳姐對劉姥姥的看法和態度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概括的說是初倨、後戲、最後感戴不盡。而劉姥姥給巧姐取名字也是應鳳姐之邀,仔細閱讀原文不難發現,在鳳姐邀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的時候,她對劉姥姥已經沒有“不屑”,反而是非常認可的,所以才會懇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而這份認可,無關相貌、地位和財富,純粹是一個有膽識的人對另一個有膽識的人的理解和欣賞。

膽識,顧名思義,膽量和見識。《紅樓夢》裡裙釵眾多,有見識的不少,譬如寶釵、黛玉;有膽量的也有幾個,譬如司琪、晴雯;有膽有識的卻是不多,王熙鳳算是其中一個。

鳳姐其人,美貌與心計並重。說她狠毒不假,勢利也有,但不能否認,她是個有膽識的女子。無論是協理寧國府治喪、管理榮國府日常這些正面的事蹟,還是挪用公賬銀子在外放貸等負面的作為,甚至包括設計陷害賈瑞、逼死尤二姐、弄權鐵檻寺等傷天害理的惡行,多少都能夠反映出鳳姐的膽量、見識和心機。

大概是曲高和寡吧,這樣有膽識的王熙鳳在精神上應該也是寂寞的,最多跟平兒說兩句體己話吧。所以,對於身上有著相同特質的人,無論身份貴賤,她都會高看一眼,甚至發自心底讚美。

譬如探春,鳳姐曾稱讚探春:“好,好,好,好個三姑娘!”說她“心裡嘴裡都來得”;

譬如小紅,更是用了一回就喜歡上,特地從寶玉的怡紅院要到身邊聽差;

再譬如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專為打秋風,鳳姐礙於王夫人的情面給了二十兩銀子,當時心裡應該是有些不屑的;但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乃至進得大觀園之後迅速找準了自身定位,和貴族太太、小姐們閒話家常,投其所好;對沒經見過的富貴人家氣象由衷讚歎,毫不掩飾,一派純然;對擺明的戲耍不急不惱,高度配合,徹底甩掉了70歲高齡的包袱,勇當笑料……面對如此知情識趣,通透練達的老人家,目光如炬的“鳳辣子”想必早已刪除了心底的不屑,換上的即使不是尊重,至少也是一份理解和賞識。

對於劉姥姥,看好的人不多,黛玉和寶釵等一眾貴族小姐就以“母蝗蟲”取笑她,這是生長環境賦予她們的侷限性。鳳姐身為榮國府“大管家”,每日經手衣食住行、往來事故無數,見多了三教九流,各色嘴臉,深知生計艱難、世道不易,看人自與釵黛不同。她看到了劉姥姥成功以貧賤交富貴的背後顯露出的膽識和明白,由衷地投了脾氣。所以,才有了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字的舉動:

我想起來,他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藉藉你的 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們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

想來以王熙鳳的性子,若是她真心瞧不上之人,再怎樣貧苦高壽也不會央來跟唯一的千金扯上關係。

事實證明,“鳳辣子”識人還是很準的,無論在哪個版本里的續寫,劉姥姥都是仗義出手、值得託付的“良人”。

忽然不合時宜地想起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於是又想起,無論鳳姐還是劉姥姥,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如果說鳳姐的眼界和自信是源於強大的母族以及長年身居要位,那麼劉姥姥的膽量見識又從何而來呢?遍尋老太太的履歷,我想就只有經年的操勞、生活的苦難以及走投無路後的背水一戰吧。算作命運贈予老人家另一種形式的財富。


紅樓故事會


正是因為不屑,才讓她來取名。而且不是“接受劉姥姥給女兒取名”,而是“懇求劉姥姥給女兒取名”。

中國民間有一種習俗,認為越是尊貴、稀罕的,越容易受到鬼神的忌恨,所以富貴人家的小孩子特別容易夭折。就像馬道婆說的:“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 只一生長下來,暗裡便有許多促狹鬼跟著他,得空便擰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飯時打下他的飯碗來,或走著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孫多有長不大的。”

解決的辦法有兩類,一類是做善事,所以馬道婆向賈母騙取了每天五斤燈油,作為神佛保佑寶玉的代價。賈母也吩咐“以後大凡寶玉出門的日子,拿幾串錢交給他的小子們帶著,遇見僧道窮苦人好舍。”

另一類,就是讓尊貴的小兒與貧賤之人拉上關係。比如寶玉讓馬道婆為乾孃,比如麝月說的,“恐怕難養活,巴巴的寫了他的小名兒, 各處貼著叫萬人叫去,為的是好養活,連挑水挑糞花子都叫得”。反而是稱寶玉為“爺”,會被責備。

王熙鳳狠毒苛刻,但對女兒一片慈母心腸。女兒多病,她就請劉姥姥給女兒取個名字:“一則藉藉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他。”


棲鴻看紅樓


王熙鳳對劉姥姥確實很不屑,這一點,是不必否認的。劉姥姥一個窮苦的鄉下人為生活所迫,到城裡的富親戚家打秋風。機緣巧合,認識了王熙鳳。因為劉姥姥投了賈母的緣,讓王熙鳳在賈母面前得了好,因此,王熙鳳給了她豐厚的饋贈。也因這個機緣,劉姥姥為鳳姐的女兒取名為巧姐。劉姥姥為巧姐取名,是應鳳姐所請,而不是劉姥姥的主動行為。鳳姐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是與當時人的文化信仰有關。

古代由於醫學條件的限制,小孩的成活率比現在低的多。孩子出生後沒養活到成年,便去世的有很多。對於孩子養不活,人們往往歸結於命,認為孩子的夭折,是鬼神的捉弄,孩子遇到鬼神,就是所謂的撞客。關於撞客,《紅樓夢》中,有好幾處提到。第二十五回中,賈環因為妒忌賈寶玉與丫環們關係好,故意用蠟油燙了寶玉的臉。這件事,到了馬道婆的嘴裡,就變成“撞客”了。因為鬼神的捉弄,才使寶玉吃虧的。所以,有個名詞叫“鬼使神差”。

馬道婆媽是這樣和賈母說的:“祖宗老菩薩那裡知道,那經典佛法上說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長下來,暗裡便有許多促狹鬼跟著他,得空便擰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飯時打下他的飯碗來,或走著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孫多有長不大的。”

賈母聽如此說,便趕著問:“這有什麼佛法解釋沒有呢?”

馬道婆道:“這個容易,只是替他多作些因果善事也就罷了。再那經上還說,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薩,專管照耀陰暗邪祟,若有善男子善女子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佑兒孫康寧安靜,再無驚恐邪祟撞客之災。”

賈母說:“既是這樣說,你便一日五斤合準了,每月打躉來關了去。”馬道婆唸了一聲“阿彌陀佛慈悲大菩薩”

神婆三言兩語就從大家族裡騙走了多少東西。

神婆的騙術之所以能奏效,就是因為在科學文化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相信這些不經之談。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時候,陪著太太小姐們熱熱鬧鬧的玩了一天。大約是玩的太瘋的緣故。劉姥姥要走的時候,鳳姐的女兒身體不舒服。劉姥姥做為民間文化的信奉者,首先想到的是大姐是不是撞客著了,也就遇到什麼神啊,鬼的了。於是,鳳姐便命人查《玉匣記》,《玉匣記》大約就是講什麼方位有什麼神之類的。書中給出的指示是:“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東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紙錢四十張,向東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鳳姐得到這個指示之後,立馬給花神燒紙。這時,感到大姐果然睡安穩了。可見,劉姥姥果然是見多識廣。其實這不過是鳳姐自己的心裡暗示罷了。

既然劉姥姥這麼厲害,鳳姐便想到讓劉姥姥為女兒取個名字。貴人取賤名,也是為了好養。中國古代的信仰是世俗化的,鬼啊,神啊的,大約都有嫌貧愛富的毛病。窮人家的孩子,到處亂跑,也沒什麼事,而富人家的孩子,卻常常遭到鬼神的捉弄。所以,以前叫“鐵蛋”“狗剩”之類賤名的有很多。

鳳姐讓劉姥姥給起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借壽。在古代人的信仰裡,覺得人在相互交往時,命運會互相影響的。這就是所謂的借福借壽。和有福的人在一起,你也會有福,與高壽的人在一起,你也會高壽。直到今天,農村人結婚做被褥的時候,還要找夫妻雙全的,若是離異喪偶之類,是不能用的。其道理是一樣的。其實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讀名校的邏輯,也是一樣的。

鳳姐的女兒出生之後,就是多病多災的。鳳姐的心裡,一定是希望女兒能健康長壽的。在人到七十古來稀的時代。劉姥姥已經七十五歲了,還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所以,鳳姐就想到和劉姥姥借壽。借福借壽,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是利人不損己的。所以,藉藉無妨。《道德經》中不也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嗎?

以上這些,就是劉姥姥與巧姐取名字的原因。人與人的緣分,或者真是天註定吧?巧姐最後成了板兒的媳婦。


  


七月流火140400643


其實我覺得這個題目中說王熙鳳對劉姥姥不屑,可這種不屑並沒有到嫌棄的程度。又何故不能接受一個為了自己孩子好的名字呢?

以王熙鳳在當時擁有的社會地位,家庭背景來說,她接待了劉姥姥這個窮親戚就不能說對她很討厭或者嫌棄。

可能只是因為不是一個階層的,根本沒法談得上志同道合,而且門不當戶不對,所以敢明目張膽地拿她打趣逗樂,可是也不見是什麼惡意的。

所以對劉姥姥應該是不見得多麼尊重,但也絕不會討厭的程度。

再說,王熙鳳請劉姥姥為巧姐起名。一來我認為是劉姥姥在看到巧姐生病後,就很有經驗地指出巧姐年紀小,眼睛乾淨。前一天進園子可能被什麼給衝撞了也未可知。王熙鳳聽聞立刻讓彩明查了《玉匣記》,並認可了劉姥姥的觀點。這件事應該增加王熙鳳對劉姥姥刮目相看。

二來,王熙鳳自己也說了,劉姥姥是莊稼人,起的名怕也壓得住。這應該是有中國古代起賤命好養活的傳統,而窮人雖然很多,絕不會像劉姥姥一樣,到底沾親帶故,有經驗,又認識了且相處了一段時間,知道她老人家是個熱心腸的人,肯定會全力相助。

第三,王熙鳳當然也表達了想借一下劉姥姥的壽,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和賈母的第一次見面就聊起了年紀,比賈母還要大一些,而且板兒現場就說劉姥姥能吃能喝還能幹活,身體好得很。這也符合中國民間一直以來流傳的習俗,比如結婚縫喜被最好是找兒女雙全的有福的婦人等,所以我覺得王熙鳳找劉姥姥給孩子起名很正常。

加上,父母都是為了自己孩子好!只要能讓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我相信父母很多犧牲和讓步都可以做,更別說只是一個名字了。





車安琪


讓什麼人給自己的孩子取名,代表著你對自己孩子有什麼樣的期盼。

現在很多人都想給孩子起個有文化有內涵的名字,那麼他們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這是一種望子成龍的表現。

而王熙鳳則不然,她找目不識丁的劉姥姥給女兒起名字,其實這是另一種期盼。

劉姥姥雖然很貧窮,但是她活得快樂充實,而且身體也很健康。王熙鳳雖然過著富裕生活,但是大家族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生活也讓她精疲力盡。而且她的身體還非常不好,要忍受病痛對她的折磨。因此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過像自己這樣生活,要過像劉姥姥那樣過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生活,身體也要像劉姥姥那樣健康長壽。

雖然這樣,但是不代表她對劉姥姥的貧窮認可,她對劉姥姥貧窮低賤是不屑的。她只是對劉姥姥的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比較認可,對劉姥姥的健康長壽比較羨慕。因此才讓她給女兒起名字的。


佔禮雜談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三進大觀園,都與鳳姐的女兒巧姐兒結緣的,此書中的任何一處景物描寫還是取的人名都是有一定的寓意故事鋪墊的。

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是因為家境貧困,女婿王狗兒顧頭不顧尾,生活窘迫,又因祖上曾為一小官巴結鳳姐之祖之勢力,今想存僥倖心理,求得資助。一進大觀園,周瑞家的將她領進去見鳳姐,最先進的屋子就是巧姐睡覺的地方。這就與劉姥姥結下了緣。鳳姐雖說賈府已不如往日,只留下富貴的空殼,但是還是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可見鳳姐雖然潑辣,但還是憐貧濟困的。此次施恩,卻為女兒積下了福。

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不是來打秋風的,而是收成好時來感恩的,她帶來了大量的農產品與眾人分享,劉姥姥很有智慧,大家都很喜歡的,故意地出醜供大家玩樂,當一天盡興之後,劉姥姥鬧肚子,賈母著涼,巧姐兒因在風中貪吃了賈母給的食物,也體弱著病。此時的鳳姐仍相信某些傳說,讓長壽之人幫忙取名而得福,此時的鳳姐或許因劉姥姥的知恩感恩而感動,又或許因為劉姥姥雖為村婦,但她的智慧非能常人所比,不敢小視,報上大姐兒的出生日期,劉姥姥為其取名為“巧姐兒”。


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就是聽說賈府已敗,來探視曾經的恩人的,此時巧姐兒被自己的狼舅狠兄賣入煙花之地,被劉姥姥、平兒、王夫人等救出。巧姐兒終被劉姥姥帶到鄉下,與孫子板兒成親。過著恬靜的農婦生活。


睿謙韻婧名著賞析


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開始有不屑,到後來也變成了發自內心的信任。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時候,王熙鳳確實是高高在上的,擺足了譜。

  • 這時候的王熙鳳,只是把劉姥姥當成了個打秋風的窮親戚,自然壓根就看不上眼,隨便給了仨瓜倆棗就打發走了。

但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情況就不一樣了——

最大的改變是,劉姥姥得到了賈母的賞識和接見,王熙鳳發現劉姥姥是個很有智慧的人,所以對她另眼相待。

例如,劉姥姥在賈母面前毫不怯場,能夠“把些鄉村中所見所聞的事情說與賈母聽”。

結果不僅賈母聽出趣味,就連寶玉也覺得比說書先生還厲害。

不僅如此,面對王熙鳳這些人的取笑,劉姥姥表現得非常豁達:

  • 姑娘說的哪裡的話?咱們哄老太太開個心,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我心裡要惱,也就不說了。

這些表現,都讓王熙鳳對劉姥姥刮目相看。

在劉姥姥臨行前,巧姐得病,劉姥姥講了一番風水理論,王熙鳳照做後,巧姐的病就治好了。

這就導致王熙鳳對劉姥姥更為信服了。在這種情況下,她才會請劉姥姥幫巧姐起個名字,希望女兒能像劉姥姥那樣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