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外國人也喜歡蘇東坡?

亙古懷念說史


往大了說是對中華文化的仰慕,往小了說是被蘇東坡人格魅力所吸引。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東坡肉好吃。


手心我心bxl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是難得一見的大才子,相比於其他的文學家,蘇軾的文學作品中更多的是一種灑脫與不羈。在很多的問題上,他能比陸游還有辛棄疾看得開,這也一方面是由於他坎坷的人生經歷,“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詩中更多的是對個人思想的追尋與探索,回憶起自己已經去世的妻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他痛心到不能自已。

然而,要是比灑脫,中國歷史上,在蘇軾所處的北宋之前就有唐朝的詩仙李白了,為什麼蘇軾在國外的名氣會更大呢?這就要從一個人說起了,這個人就是中國上世紀偉大的作家,翻譯家林語堂先生。林語堂,福建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讓人佩服的是,他還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從小到大上的都是名校,哈佛畢業,學歷更是讀到了博士。在今天,能將書讀到博士的人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佩服,更何況在那個年代。

林語堂先生能讓蘇軾火到國外,也必然是有一定原因的,這個原因就在於林語堂先生是唯一用英語寫作的作家。即使是在今天,在日本的很多的貴族家庭,英語也是必學語言,就是因為英語的廣泛適用性。所以當時,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林語堂,也必然是從小就在接受英語教育,這也是林語堂先生英語如此之好的原因之一吧。當然,在漢語逐漸國際化的今天,相信漢語也會逐漸變成了另外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因為我們看到,如今特朗普的孫女都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

僅僅是擁有良好的英語交流能力還不夠,要想然蘇軾火到國外,翻譯者在英語國家中的知名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在林語堂先生身上,這些都變得不是問題。直到今天,林語堂先生在英語區國家的知名度甚至還是要比與他同時代的其他作家名氣大得多。林語堂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吾國與吾民》,這本書向西方國家詳細介紹了我們偉大的中國以及中國人的歷史與生活還有文化,賽珍珠曾為這本書做序,賽珍珠是誰?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可見林語堂先生的知名度完全不是問題。

最後一點,當時歐美學界對中國的哲學非常的感興趣,這裡麵包括法國伏爾泰等人對中國古代先賢的推崇,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對老莊哲學的喜愛,這些也造就了一種環境。蘇軾的文風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這種當時的思潮想接近的。在林語堂先生方面,先生則直接稱蘇軾是自己最喜歡的文學家,並且用英語寫了一本《蘇東坡傳》。一直到後來,林語堂先生都認為,《蘇東坡傳》是自己寫的最好的一本書。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可能與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林語堂有密切聯繫。林語堂曾創作《蘇東坡傳》,在序中寫到: 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我全家赴美時,身邊除去若干精選的排印細密的中文基本參考書之外,還帶了些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至於在行李中佔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諸腦後了。那時我希望寫一本有關蘇東坡的書,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而且,即便此事我不能如願,我旅居海外之時,也願身邊有他相伴。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志寫他這本傳記,自然是一大樂事,此外還需要什麼別的理由嗎?


夢尋鎮江


看樣的外國人又開始研究文學了,我回答這問題不是說,外國人就喜歡單獨的蘇東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外國人對咱們老祖宗的文化很多都在研究,只不過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罷了,畢竟咱們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重要的是,曾經的我們的祖先,有著爭霸世界的能力和文明,所以這就是他們研究的目標,不光喜歡蘇東坡,早在幾十年一來,很多外國學者一直研究怎麼的文化,比如管理學來說,就是他們研究咱們的創新,而可笑的是,國人很多學習管理的還學人家的,因為他們的底蘊太少,也就只有科學可以,其它的都是沒什麼底蘊的,所以研究咱們國家的,根據咱們老祖宗的東西,能創新出新的,比如他們研究咱們的儒家,創立人性化管理,接著又研究怎麼的軍隊,又出來軍事化管理,這些都外國提倡的,都是從外國進來的,現在有研究文學了,[捂臉][捂臉][捂臉]


雪落無聲愛有聲222


在中國文化史上,你最喜歡哪一位文學家?”在我的記憶中,不止一位讀書人曾經面對這樣的提問。許多人脫口而出,“蘇東坡”。眼角眉梢,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這位遠隔千年的大才子的喜愛。就連許多剛剛開始涉獵文史的中學生,也把稚嫩的目光投向了蘇東坡。

中國文化史上,有才情,有個性,元氣淋漓,好玩有趣的作家多了,為什麼蘇東坡獨得了這麼多“喜愛”?這實在是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

或許是由於蘇東坡的多才多藝。你看,在眾多的文學家中,有誰能像蘇東坡一樣詩、詞、文、賦無一不會,無一不精?書法,豐腴遒潤,名列宋四家之首。繪畫,高潔空靈,尤精於墨竹寫意。甚至在今天,當我們與朋友推杯換盞之際,也能從“東坡肘子”、“東坡肉”中感受到他的生活意趣。


微視影459


這個不奇怪,蘇軾作為藝術和文學方面少有的天才,對人情世味的體味不可謂不深。

“人有悲歡離合,”世人的性情意趣和種種離合悲歡大致不過如此,那麼自然容易產生共鳴。

再說外國文學當中,我們也喜歡狄更斯、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夏目漱石、德萊塞、泰戈爾等等。這隻能說文學這東西其實就是人學,用來表現人心所思所念所見所感,也就正好說明了一問題,不管什麼人種什麼國度,人們的感情是想通的!

如此說來,也就不奇怪外國人也喜歡蘇軾了。


宏石


蘇東坡是我國文化史上屈指可數的文化巨人之一,他多才多藝,精通詩文、書法、繪畫等領域,而且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

在中國古代,蘇東坡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很少有人能與之並肩,自林語堂英文版《蘇東坡傳》問世以後,外國人逐漸瞭解了蘇東坡,至於喜歡他的原因,一句話兩句話不能說清楚,有人說過,100個讀者喜歡蘇東坡的話,就有100種不同的喜歡的角度。總體上說,蘇東坡兼具其他文化名人的特點和個性。他有李白一樣豪放的性格,但比李白更有溫婉的柔情和倔強的執著;他和杜甫一樣有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卻多有樂觀的性格和隨和的魅力;他和竹林七賢一樣瀟灑隨意,內心卻沒有那麼多愁苦壓抑;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人,哲學,文學,工程乃至玄學等都有涉獵。

林語堂說: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2000年,法國《世界報》把蘇東坡列入人類千年英雄中唯一的中國人;我認為,凡是人類,沒有不會喜歡蘇東坡的。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歡瞭解東坡喜歡東坡。


佛頂山問答


蘇東坡有很多可愛之處。他年輕時便紅榜高中、身負才名;他“烏臺詩案”中受到的排擠與壓迫,被捲入朋黨之爭後外放出京、幾度被調任;他曾紮根杭州,百姓對他十分愛戴;他屢遭貶謫、顛沛一生,卻始終如一的愛家人、愛朋友、愛百姓、愛世間萬物。他的才華橫溢招來粉絲無數,被貶到天南海北還沒心沒肺的快樂著,他非同一般的好吃與且有好廚藝,常常喝酒喝到斷片。但是,不管怎麼說,蘇東坡是史書裡活得最接地氣、最有性格的一個人。其他那些人呢,要麼厚黑得很,要麼喜歡裝模作樣。

蘇東坡是幽默的。他與王安石談其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他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

他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為免朋友擔憂,居然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裡,死漢尤多。”實在風趣得很!

蘇東坡也是熱愛生活的,或者可以單純概括為“好吃”。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餘秋雨說林語堂把被貶黃州以後的蘇東坡寫得太過樂觀,我覺得有失公允。想來是他自己有公費展開“文化苦旅”,所以便不能想象蘇東坡窮到一文不名,居然還可以如此快樂。


自在為懷


一、蘇東坡在詩詞歌賦方面有很深厚的造詣,而且宋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開放的時期,因此很多外國學者都瞭解蘇東坡。

二、蘇東坡的詩詞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非常的通俗易懂,傳說蘇東坡為了大家能夠看懂自己的詩詞,經常會給一些文化水平很低的人看自己的詩詞,不明白的地方,他會修改簡單。

三、喜歡蘇東坡,除了他在書法與文學方面的成就,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始終不改的樂觀與豁達的胸襟和他真摯,內斂的情感。

林語堂曾說: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軾從小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卻仕途坎坷,他從政四十年,卻一再遭貶,竟有三十三流放在外,最後竟被貶到最偏遠的地方儋州。但他在貶謫的過程中,並不在乎官位高低,而是一心想著為民造福。並始終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朝氣與快樂知足。透過詩詞,我們可以窺得一二。

他被貶到杭州擔任通判期間, 他親自帶人在西湖邊實地勘察,疏通“錢塘六井”,使西湖煥發迷人風采,蘇軾 徜徉在美麗的西湖之畔,品清茶,飲美酒,詩興大發,信手寫下那首千古傳誦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職場航標


蘇東坡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留有一千多首詩詞歌賦傳世,廣為流傳。通過他的名句“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見蘇東坡的豪情、明理、豁達、樂觀,對兄弟親友時刻寄以良好的祝願,怎不令人喜愛?再通過他的名句“老夫聊發少年狂,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到“鬢微霜,又何妨,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中國熱血男兒保家衛國,可隨時出征,抵抗外敵的英雄氣概,這樣的人,怎不令人敬佩?而從他的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表達了他對亡妻始終念念不忘的深情,就算不是常掛嘴邊,其實始終難忘的人之常情。這樣一個對家人,對親友,對國家都有情有義,才華橫溢,在人生得意時沒有驕橫,在失意時始終保持豁達樂觀,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被貶惠州當時是荒涼之地反寫出了“日談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句,並在惠州任上積極治理,造福地方百姓,貶到哪裡都可隨遇而安,始終心繫百姓疾苦,不因個人得失意而消極。與許多失意中消極悲觀的人相比,可謂一股清流。正是中國古人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真實寫照!可問世間古今中外名流,如此曠世才情,又能一輩子身體力行,如此親民者,實不多見。怎不受國人喜愛,亦受很多外國人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