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一個男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還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張愛玲 《紅玫瑰與白玫瑰》

民國時期天才級女作家張愛玲,優雅而飄逸的文字,創造出一個個世俗而又光怪陸離的愛情故事。善於將現實,映射在筆端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比如著名的《色戒》其原型是中日混血兒鄭蘋如;《殷寶灩送花樓會》中出軌的羅潛之,是得罪了她的傅雷;或者自己切身經歷糅雜到主角身上,她與胡蘭成的恩恩怨怨,成了《小團圓》的故事。後來她懷了第二任丈夫賴雅的孩子,卻吃了藥,流掉的孩子扔進馬桶沖走,這一幕就出現在《小團圓》中。

再一個,就是這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愛上房東太太的已婚男人,他的原配為了報復,和一個猥瑣的小裁縫苟且在一起。小說發表於1944年,距離真實發生的這件事,已經過去了22年。

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的故事,發生在她的一個遠房表姐身上,她叫楊芬若。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01

瞭解張愛玲的人,一定知道她顯赫的家世,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最喜愛的女兒李菊耦。李中堂的長子李經方並非親生,他是在李鴻章四十幾歲無子的時候,從六弟李昭慶那過繼而來的。

但李鴻章對他特別厚愛,竭力培養,一直帶在自己身邊,並作為助手,比親生兒子還要器重。李經方有一位叫李道清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御史楊崇伊的兒子楊圻。

楊圻有才,五官俊朗硬挺,言行瀟灑倜儻,就是有點自命不凡且疏狂。

別人稱讚他“少有不羈之譽,長負公卿之許”,自己也號稱“長揖王侯,馳鶩聲合,以求激昂青雲,致身謀國”。很多時候,以字“雲史”行走江湖,齋名江山萬里樓。

李經方覺得看他挺順眼,“即以女(李道清)妻之”。李經方是李鴻章器重的兒子,而楊圻又成了李經方的愛婿,楊圻可謂少年得志官運亨通,但是很不幸,李道清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唯一的女兒,楊全蔭(字芬若)。後來楊圻娶了續絃夫人徐霞客,不幸又於民國初年去世,後娶狄美南。後兩位夫人陸陸續續給楊芬若添了三四五,一共六位妹妹。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楊圻

生於1893年的楊芬若,始終是李鴻章一系的後人,因為幼年喪母,父親狂放不羈,繼母和妹妹一大堆,貴族少女情感上她多少是有些孤寂和落寞的。

直到1910年,18歲的楊芬若出嫁,由外祖父李經方做主,嫁給了揚州儀徵的畢家。

02

揚州的畢府,當家老爺叫畢奎(號畏三),祖上並沒有什麼顯赫出身,但他家境貧寒的父親憑藉一介讀書人,竟然娶到淮軍主將劉銘傳之女,這裡該有一出秀才與大小姐的佳話呢。

劉夫人為畢家育有二子一女,長子是皖軍的將士,在太平天國時期陣亡,長媳殉情自殺,不愧是劉銘傳之後,忠義剛烈。次子就是這位畢畏三老爺,因為劉夫人已經失去一位從武的兒子,便堅決讓次子從文,所以畢畏三也是以文治家,自己先去私塾教書,後來娶了一位鄉紳小姐,於1892年生下長子——畢振達(字倚虹)次子畢振泰(號介清)和一個女兒。

1910年,楊芬若嫁的就是這位畢振達公子,時年19歲。

因為科舉制度的廢除,畢振達並無功名,但是其父畢畏三經過多年官場浸淫,早已如魚得水,不僅在各地做官,還到上海經營生意,積攢了一筆財富,1906年帶著15歲的畢振達到了京城,捐班買了個陸軍部郎中職務,相當一名見習生,做起了京都小官。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畢振泰 、畢畏三、 畢振達

他還是個少年究竟是頑劣,腦子特別靈光學什麼都易如反掌,聰明伶俐是出了名的。

李經方從他身上彷彿看到了年輕時楊圻的模樣,做主將楊芬若嫁給了他。

新婚燕爾,小兩口吟詩作對卿卿我我,第二年便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之後楊芬若以一年一個的速度,陸續為畢振達生了四男三女一共七個孩子。

這在當時也算多子多福,對畢家原本稀薄的香火,那是絕大的貢獻。

捋一捋關係,就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嫁給了劉銘傳的重外孫子。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李鴻章和家眷們

03

1911年初,畢振達被任命隨員,出使新加坡,他攜家帶口的從北京出發經由上海坐船,沒想到剛到了上海,就發生了武昌第一槍,清政府垮臺,進入民國時代。畢振達迅速放棄清廷官職,轉身去了江灣中國公學就讀法政,準備將來留學日本。

此段時間,父親畢畏三開始改行做稅務工作,先在南通裡金局稅務所當所長兩年,後來又升任浙江省印花稅處處長、菸酒公賣局局長。這些都是肥差衙門,畢家依舊是高門大戶。畢振達不用為生計犯愁,做著逍遙公子哥。

法政的枯燥課本,對於他這種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讀書天才來說,學起來不費吹灰之力。他三天兩頭曠課逃學,作業不交,偏偏考試又是滿分通過。

楊芬若始終是腆著懷孕的大肚子,一年生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奶媽和保姆,所以她是不需要親自哺育和操勞,除了懷就是生,空餘的時間寫寫詩填填詞,維持著和丈夫唯一的共同話題。楊芬若的才情,他是欣賞的。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畢振達

此時有大量時間的畢振達,也是被勾起了文學創作的熱情,與同學創辦“夏星雜誌”、“學藝雜誌”。當時包天笑創辦著《婦女時報》,接受新時代女性賣字投稿。畢振達就拿了楊芬若平時寫的小詞,略加修飾潤色,以她的名義去投稿,果不其然被錄用刊發。

夫妻合作的詞作,既有女性哀怨閨情,又具男子的豪邁大氣,引起包天笑的懷疑。在畢振達去領稿費時,兩人釋然大笑,並一見如故,從此成為莫逆之交。

楊芬若:清代人。名士畢幾庵之妻。芬若工詞,著有《綰春詞》集流傳於世。丈夫曾選輯《消魂詞》集,內有芬若之作。另外芬若還有論詞之作《綰春樓詞話》一卷。對詞頗有見解。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04

楊芬若的才情,未必輸於畢振達,只不過她骨子裡深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意識,風頭不便蓋過夫君,再加上深閨女性只顧生兒育女,不可拋頭露面的封建思想作祟,倘若她將種種對女性的桎梏都打破,假以時日也說不定成為,李鴻章後輩中另一個女性作家。

可惜,她沒有!

丈夫在上海求學,她住上海;公公到南通任職,她隨全家遷居南通;等公公到了杭州高就,她又隨著住到了西湖邊,她就像個附屬品,從嫁入畢家的那天起,為畢家生兒育女成了她唯一的功用。

她的理想無非是做一個“賢妻良母”,能與丈夫舉案齊眉,琴瑟和諧,可畢振達卻非安份之人。

包天笑在《回憶畢倚虹》一文中提及此事,無限感傷地寫道:“誰知這一個娃娃(樂弟),竟支配了倚虹半生的命運,這真是佛家所謂孽緣了!”

畢振達在上海的文界掀起了一陣陣排空巨浪,沉醉於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之中,樂不思蜀。 事業家庭拋擲一邊,連日參加各種文人雅聚,詩酒唱和,風月無邊。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袁克文和張學良

民國初年,滬上最流行的時尚是吃花酒。談生意要吃花酒,宴賓客要吃花酒,官場應酬要吃花酒,甚至鬧革|命,往往也以吃花酒的名義做掩護。畢振達在這一場場的風花雪月之中,不僅結識了袁克文,張學良等貴公子,也見識到了各位名妓的風采。只是沒想到,將一番刻骨銘心的初戀,付諸到一個叫樂第的清倌兒身上。

樂第不過是個十四五歲的女孩,並無傾國傾城容貌,勝在嬌羞天真,一副楚楚動人的憐愛之處。畢振達疼她,卻捨不得要了她,畢竟一是拿不出老鴇惜春老四開的價錢,二是家中已有正室,他還不能得罪了岳父家。

蘋果臉,一笑兩個酒窩,尤其是一雙明亮的眸子,看人時猶如放電一般,直射進人心最深處。

畢振達與樂第在上海如膠似漆的時候,楊芬若在杭州家中,忍著劇痛,為畢家又生下一子。等他接到消息,回來探望,孩子已經過了百露。而他回來的目的,竟還是與妻子圓房,來緩解他在上海純帕拉圖之戀,造成的空虛。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05

久而久之,畢振達在上海與妓女廝混的消息,終於還是傳到杭州的畢家。畢畏三動用關係,給兒子謀了個官職,強迫他到了浙江,任蕭山沙田局局長。畢振達忍痛與樂第分開,去浙江就職,不出一個月,就向包天笑求救:這裡的人面目可憎,舉目無親,生活枯燥無味。拜託他替自己找一個信得過的副手。

果然過完年,畢振達將工作權職都交給包天笑表弟江紅蕉打理,自己偷偷溜回到上海,再次去尋找樂第,才得知她已經被鴇母以大價錢賣給一個富商,遠去北京了。畢振達失戀了。

他開始夜夜醉生夢死,流連青樓勾欄,他開始嘗試禁果,沉淪於風月場尋歡買笑,過起放縱而墮落的生活。雖然沒有了樂第,他憑著豐富的才學,英俊的長相,成了滬上風月場的紅人。包天笑創辦的《小說畫報》的刊物上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十年回首》,寫其所經歷的官場現形記。

畢振達的名氣大震,一是才氣,二是浪名。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丈夫的放浪形骸,令楊芬若苦不堪言,已陸陸續續生下了三五個孩子,一大家子跟著公公在杭州生活,可是他孤身在上海,很多次楊芬若提出要過去陪他,都被婉言拒絕了。沒有辦法,只得提出畢振達未經允許不可納妾的要求。

沒過多久,楊芬若就聽說,他已經收了一個叫做“月”的妓女,贖身從良,但沒有帶回家來,在外租了房子安置。

她清楚知道,丈夫對她毫無感情,除了借她的肚子為畢家綿延子嗣。他的心裡住著樂第,住著月兒、雲兒,卻塞不下一個楊芬若了。可是她沒有辦法,自小受到的教育和薰染,所學婦德婦言,容不得她放下矜持的身段,像一個青樓女子那般,去討得男人的歡笑,她做不來。

她越發開始冷漠起來,丈夫三五個月才回家一趟,住兩晚便離開,那好,你要生,便生吧。楊芬若賭氣一般,繼續懷孕生子,生下來交給奶媽照顧,自己逛街聽戲做頭髮,享受著畢家少奶奶的榮華富貴,再也不貪戀那奢侈的夫妻情分了。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06

1921年,楊芬若的第七個孩子,已經三歲了。這年初,畢家劉太夫人(劉銘傳之女)去世,彷彿畢家的恩澤也就此散去。

很快畢畏三遭人陷害,導致印花處官帳上虧空累累,最終客死任上。父債子還,畢振達被送看守所,逼代償父債。

可這時畢家早已被蛀空,根本無力償還大筆債務,畢振達坐牢的那三個月裡,楊芬若和婆婆徐夫人想盡一切辦法,賣田產賣房子,甚至也賣了嫁妝首飾,不得已找了孃家相助,畢竟她有幾個妹妹嫁的都還不錯。

原來那個清高孤傲的楊芬若,在夫家遭受滅頂之災時,終於放下身段向別人求助。可是她們婦人,如何鬥得過浙江官場那批陰人呢?老謀深算的畢畏三都栽在他們手下。萬般不得已之下,楊芬若想到了認識的一個人,他叫李鳳來,是個唱戲的武生,與之有幾分交情。

李鳳來的乾爹是杜月笙。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中間為畢家太夫人 劉銘傳之女

由杜月笙出面,畢家很快擺平了官司,錢財賠了不少,連西湖邊那戶豪宅也被沒收了。不過好在人沒事,吃了三個月牢飯的畢振達被釋放。因為是經濟犯,又只是連累的,他倒沒吃什麼苦頭,三個月裡被好生款待著,寫了近二十篇精奇內容的短篇小說,寄登在包天笑替大東書局主辦的《星期週刊》上,後彙編為《畢倚虹小說集》問世。

還有心情創作了小說《人間地獄》,完成了前半部分,後來這部小說,給畢振達成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礎。

陳贛一所說: “ 此書以海上倡家為背景,以三五名士為線索”

周瘦鵑的《申報》副刊“自由談”欄目中連載發表。這部小說對金錢之誘惑、戀愛之變幻、都市之罪惡,無不刻畫入微,描寫的淋漓盡致。情節纏綿悱惻,令人神往。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其實這就是以他與樂第為藍本的半自傳小說。楊芬若讀了這本書,恐怕此時對畢振達是心灰意冷了。這還不算,畢家的老宅沒了,奶媽傭人都辭退了大半,剩下一家老小全家搬到了湧金門外西湖邊的堤上,租了一所小的房子。

這個時候畢振達做的事情,竟然是把他養在上海的外室,那個從良的妓女,也接了過來。楊芬若不允,提出當年不許納妾娶姨太太的規矩。畢振達無奈,只得在家附近,給她租了一間屋子。

07

畢家經濟已經大不如前,可他還是沉迷寫作中,雖然名氣很大,但稿費真掙不了多少錢。還要養著外室,畢振達兩邊住著,一邊是尚未成年的七個子女要養育,一邊是高消費慣了的風月女子要侍候,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參與到吃花酒的行列中,為的是不能脫離他們的圈子。他不得不賣命地寫作,常常一熬就是幾個通宵。

楊芬若勸他,算了吧,別再做那清貧的苦差事了,擁有律師執照,謀個一官半職,或者職位,安安定定地過個小日子吧。

但畢振達捨不得,捨不得紙迷金醉的十里洋場,捨不得沉醉於繁華紅塵中的虐戀情深。

楊芬若含著淚,懷著恨,守著這份破敗的家業,忍著為救夫家不得不去求謀害了她舅舅李國傑的杜月笙,為此她受到李家人的誤解,也不過就是想著能把這個家,有著七個孩子的家維繫下去。

很快,楊芬若徹底絕望了。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畢振達與給外室租房的房東太太,有了私情。房東太太叫汪鳳箏,蘇州人,讀過幾年書,是個文學愛好者,曾在雜誌上發表過一篇《冬閨之夜》的散文。當她遇到《人間地獄》的作者本人,瞬間向偶像投來了炙熱的目光。畢振達從她身上看到了楊芬若不具有的熱情,也看到了外室月兒風塵味之外的才情,於是兩個人一見鍾情,乾柴烈火。

已婚的房東太太懷了孕,紙瞞不住火地,她和丈夫離了婚,就等著畢振達迎娶她過門。當楊芬若知道這一切時,她徹底怒了。你日夜沉溺於滬上風月,我忍了;你身陷囹圄想著全是舊好,我忍了;家道中落經濟窘迫,你還養著從良妓女的外室,我依然忍了。現在怎麼樣,勾了一個已婚太太,仗著懷了孩子,帶小三逼宮嗎?

像楊芬若這種性情孤傲的女性,無論如何也無法容忍下去了。她的反抗方式也很奇特,有一種魚死網破的決絕。她離開了那個為之操勞的家,去找了對她久慕的李鳳來,兩人同進同出,公開相好,絕不避人耳目,形同示威。

08

兩人對薄公堂,楊芬若堅決離婚,畢振達等著法庭判決,最終兩人反目成仇。離婚之後,畢振達娶了已經兩個多月身孕的汪鳳箏,可惜八個月後,她生產時難產而亡。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畢振達

畢振達在悲痛之中寫下了《十月姻緣記》並登上報紙,遠在北京的樂第聞訊,特意跑到杭州來,願意重修舊好與他結婚,在跟樂第糾纏了一段時間後,他終於覺得這朵紅玫瑰也成了牆上的蚊子血,便拒絕和她結婚。

樂第走了之後,畢振達很快娶了28歲的未婚女粉絲繆世珍,然後因日夜操勞,肺病加劇1926年5月15日,在天祥裡家中伏案病逝,那年才三十四歲。

楊芬若和李鳳來的感情,是真非假,但若不是畢振達如此薄情花心,她未必會走到現實中來。離婚後,楊芬若並未再婚,和李鳳來相處了一段時間,他因年紀趨長無力再演,迴歸老家天津,但楊芬若沒有跟隨他,一個人留在了上海。

當畢振達病逝之後,他留下的七個子女,還有繆世珍所生一個遺腹女,只能分散在諸多親友家寄居生活,顛沛流離。楊芬若沒有將他們聚集起來生活,甚至沒有再與他們相見。並非不愛孩子,或許是恨他們的父親吧。但她私下裡,拜託生活條件尚可的妹妹們,養育照顧了幾個女兒,自己悄悄給了錢資。

楊芬若:表妹張愛玲筆下的白玫瑰,經歷了怎樣的痛,成一抹白月光

劇照

22年後,楊芬若的表妹張愛玲,以她的故事演繹出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曾因拒絕過玫瑰的求歡而獲取了“柳下惠”的好名聲,正如畢振達愛戀樂第卻拒絕破身,樂第成了他心中永久的玫瑰。他開始嫌棄家中妻子(楊芬若)的清湯寡水,正如振保雖然娶了靜如止水的孟煙鸝,卻對她提不起興趣,於是也和畢振達一樣,開始在外邊嫖妓,沉醉風月之中。

佟振保和畢振達一樣,都愛上了房東太太,被他們視為沒有任何光澤的白玫瑰孟煙鸝和楊芬若,則選擇了同一種報復的方式:找一個不如丈夫的男人出軌。

多年後,被視為紅玫瑰的房東太太們,一個俗了,一個死了,成了牆上的蚊子血。而白玫瑰呢,變成了白月光,永遠那麼亮,卻那麼冰涼……

多年後,孩子們都成才,第四子畢慶杭在北京從事外交,將楊芬若接到北京稱畢太夫人。據稱,楊芬若八十高齡時,有人曾見過她,望之猶似五十餘歲之人,由此可以想見她曾經是個多麼美麗風雅出眾的女子。


參考資料:《回憶畢倚虹》《釧影樓回憶錄》、《人間地獄》、《綰春樓詞話》《紅玫瑰與白玫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