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本田歌詩圖側面照)

對於廣大車友來說,合資車三個字顯得如此親切,因為無論質量還是價位,它都能合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相比之下,國產車卻略顯尷尬。長期以來,兩者雖一直處於對立,但有不少消費者將簡配合資與高配國產看做同級。那麼,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根據乘聯會2019年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銷量方面主流合資車累積綜合銷量為10635197臺,同比下降-5.2%;自主品牌累積綜合銷量為7862242臺,同比下降-14.3%。在市場份額方面,合資車在任一季度的份額都高於自主。以Q4為例,二者份額相差12%。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看出,

在目前的國內汽車市場,合資車無論在銷量還是市場份額上都要強於國產車。當然了,理論上其實合資車也算“國產車”,只是名義上不算而已。下面,讓我們從多方面來評析二者的區別。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起步較晚

首先不可否認一點,國外汽車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制動系統等多方面,都大幅領先於國產車,不過這並非關乎科技高低,而是國外起步遠比國內早。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不提汽車本就發源於德國,就投入資金而言,國外主要集中在研發配置和車身上,而國內由於競爭激烈,許多重要部件起初都是基於國外產品打造,因此不僅核心技術缺乏加之廣告宣傳需要力度,從而

在研發上的投入就相應減少了。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附加值與趨勢

整車做工的確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大類,但同時“品牌”價值也顯得尤為重要。也許在國外,人們對汽車作用的看重大於其帶來的附加值,但在國內卻不能同一而論,汽車代表了車主的身份地位,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追求品牌的高大上,而逐漸淡化了對汽車載人載物這一根本用途的看法。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於是乎,在這種趨勢的引導下,合資車這一由中外雙方聯合打造的車型開始“火熱”,不僅在價格上較進口車便宜,同時也擁有著一定的“洋基因”,做工、配置方面與高端車差距並不很大。而反觀國產車,上探高端車市場暫時無望,在中低端市場更有日系三強、南北大眾、上通等強勢合資對手,優勢也不明顯。因此,現階段國產車銷量低於合資車實屬正常。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消費者心理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汽車完全算的上“奢侈品”的定位,奧迪和皇冠售價近50萬,最貴的奔馳甚至價高至160萬,這在當時城鎮居民人均月收入幾百的背景下顯得遙不可及。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因此,大多數人的購車觀念早於父輩時代就已定型,對洋品牌的信任程度遠勝於後來興起的國產車。還有,在現代互聯網發達的環境下,各類網絡汽車訊息雖數不勝數,但專業程度往往龍蛇混雜。因此對於國產車知識認知不足的年輕消費者而言,合資無疑成了最佳選擇。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豐田凱美瑞

最後,通過分析2019年國內轎車及SUV銷量排行榜可以發現,轎車榜單前10均為合資車型,“國產之光”吉利旗下帝豪僅排在11位;SUV榜單前二分別是哈弗H6和吉利博越,但其後排名直至位列第十的榮威RX5,其間車型也均被合資佔領。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寧可低配合資也不買高配自主,合資車真有這麼香嗎?

汽靈靈感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