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有大成就?勤奮地積累點滴之功,終將會有質的飛躍

明代的翰林學士宋濂便是一個持之以恆、勤學不倦的人。宋濂,字景濂,潛溪(今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1310年,卒於公元1381年。宋濂很有學問,散文寫得很生動。明太祖起用他做翰林學士,當時朝廷上的重要文章都是他寫的。他編修過《元史》,著有《宋學士集》七十五卷,在當時被人們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普通人如何有大成就?勤奮地積累點滴之功,終將會有質的飛躍

不知道底細的人,一定認為他大概有很好的學習條件,其實不然。他自己曾說:“我從小就特別愛學習、好鑽研。那時候家裡窮,沒錢買書,我只好到有書的人家裡去借;借來以後,就抓緊時間抄寫,以便按預約時間歸還。有時天氣特別冷,硯裡的墨汁都凍成了冰,手也凍得彎不過來,但我還是趕著抄寫,不敢有半點怠惰。抄寫完了,總是趕快把書送還,絕對不敢超過還書的時間。因為我守信用,所以好多人家都肯把書借給我看,我也因此能夠遍覽群書了。到了成年,我就更加羨慕學者們的成就和品德,想學到更多的東西,但苦於沒有好的老師指導,也沒有知名的朋友互相切磋,只好趕到百里之外,找有名望的老師請教……

“我向百里外的老師去求教的時候,自己要背上書籍和行李,爬過高山,越過深谷。那時天氣極為寒冷,颳著大風,飄著大雪,腳下的積雪有好幾尺深,腳上凍裂了口也不知道疼痛。等趕到老師的家裡,凍得四肢僵直,都動彈不了了。老師家裡的人給端來熱水燙洗,又給我身上披上被子,好長時間才算暖和過來。住不起學校,我便和一個窮店主一起吃住,一天吃兩頓飯,談不上有什麼魚肉。和我一起學習的人,都穿著繡花的綾羅綢緞,戴著鑲嵌明珠、珍寶的帽子,腰裡繫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寶刀,打扮得光彩照人,神仙似的,而我卻穿著舊衣破袍,夾雜在這些闊學生中間。但自己從來沒羨慕過這些人,因為我自己得到了知識的極大樂趣,什麼吃得不如人呀,穿得不如人呀,這些便根本不去理會了……”

普通人如何有大成就?勤奮地積累點滴之功,終將會有質的飛躍

宋濂的一生都在勤奮學習,正是長達一生的堅持不懈,才成就了這樣一個文人。勤奮的力量是很大的,而持之以恆的勤奮力量更加強大。《荀子·勸學》中有這樣一段話:“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它告誡我們,無論是學問還是事業,都是點滴積累起來的,只有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方能得大學問、大事業。為何如此說,因為“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清代的顧炎武如是說,學習工作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一刻都不能鬆懈。那些放鬆了對自己要求的人,即便是原本佔據優勢的人,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淪為平庸者。

一個天資聰慧的男孩,自幼表現十分出色,後來以高分考上了一所名校,他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在別人眼中,他也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普通人如何有大成就?勤奮地積累點滴之功,終將會有質的飛躍

大學畢業後他被分到一家不太景氣的企業,待遇不好,他上了兩年班就辭職創業,開了一家商店,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又缺少從商經驗,經營一直不順,最終他決定放棄了。但上帝還是眷顧他的。之後不久,一家知名企業招聘管理人員,由於豐富的經歷、活躍的思維,加上朋友的引薦,他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順利地成為了這個企業的一員。企業待遇很好,工作清閒,沒有什麼壓力,在這樣輕鬆的工作環境中,他感到十分愜意,每天過著這樣輕鬆自在的生活,日復一日,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創新。一年以後,以前的同學見到他,都說他有些變了。

時光飛逝,十年過去,同學聚會時,大家見到了他,都很吃驚,他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不僅沒有精神,而且說話辦事慢慢吞吞,過去那種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精氣神消失殆盡。不少同學經過艱苦的打拼都有所成就,只有他還是一個普通的科員……

普通人如何有大成就?勤奮地積累點滴之功,終將會有質的飛躍

原本的天資在他不再堅持前進的那一刻便已經離他而去了,因而結果只能是做個普通的科員。而那些持之以恆,勤奮地積累點滴之功的人,則會在一點一滴的累積之後,有質的飛躍。

陶淵明說過:“勤學似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以持之以恆的心態去求知,即使不能遍訪學海,也必定能將喜馬拉雅山滴出個窟窿。同樣,以持之以恆的精神去勤業,即使不能建下豐功偉績,也必定能將自己的人生過得豐富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