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有哪些方法有助於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

Alin要勇敢


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如何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很多家長所關心的問題。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對於一個人的學習成長史非常重要的,那麼小學生應該如何培養那?

第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做好課前準備。上課前要提前幾分鐘準備好上課需要的書本,學習用具等。

2.  養成正確的坐姿寫字的姿勢,這樣更有利於孩子身體的成長和眼睛的保護。

3.  要獨立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後才能玩耍。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是否認真按時完成,不能養成拖拉的習慣。

4.  每天都讓孩子閱讀,閱讀是個特別好的習慣,可以給孩子一起親自閱讀。有助於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

還有每天要養成給家長交流的習慣等等

 

第二:行為習慣

還有懂禮貌,節約時間,講衛生的習慣等


遊學課堂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必不可少

首先,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其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剛從輕鬆快樂的幼兒園教學中卝出來,一下子就步入了緊張的小學生活,心理接受不了。

其次,這時期的孩子專注力差,約束能力差,要他一下子認真聽上幾十分鐘是個挑戰,畢竟,在幼兒園時,氛圍輕鬆,有問題時可以打斷,老師對於孩子的形象還是溫和的,而小學開始,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裡是威嚴而莊重的,從以前的主動接受到強迫接受,得幫孩子轉變這樣的心理變化。

最後,孩子還小,對於學習習慣並沒有自己的概念,加上自制力差,沒有父母來幫助,告知明確地學習習慣,孩子就是想養成也做不好。

所以,在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長,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幾點寫作業,怎樣檢查作業,幾點睡覺等等。

時間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成了。

要培養習慣,不可操之過急

孩子剛從輕鬆愉快的幼兒園轉向緊張的小學生活,勢必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家長們不能操之過及,注意循序漸進,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細無聲。

給大家講講寶媽A給她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做法:

每天放學後,先回家休息半個小時,期間可以吃吃零食水果,讓他從學校的緊張氛圍緩和下來;

休息好後,提醒他從手機中將今天要做的作業一個一個抄下來,然後做完一個打一個勾;

做作業時,我在旁邊引導即可,不能代勞,當孩子遇到不懂的知識點時,在稍微地幫孩子回憶一下,點到即可,就能加深孩子的印象,同時也能讓他獨立思考,我坐在旁邊給他的心裡打個強心劑,增加自信。

做完作業後,先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然後自己再檢查一遍,發現錯誤後及時更正,這個習慣非常重要。

檢查好後,讓孩子將書本、文具收拾好,放進書包裡,明天要帶的書提前放好,檢查書有沒有都帶齊。如果孩子累了可以讓他去休息,如果時間還早,陪陪孩子看看課外書,但是電視要少看;這期間,媽媽卝的陪伴很重要。

定好鬧鐘,21點準時睡覺,早上7點起床,讓他自己刷牙洗臉背書包上學。

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是個非常好養成的學習習慣,效果非常好,絕大部分的家長都能做到。

所以我們可以從中得出幾個要培養的學習習慣:

1、早睡早起,按時上學

在幼兒園時,可能每天都要被拖起來上學的,但是小學開始必須要改掉了,早睡早起的孩子精神好,學習才能進步,得到老師的青睞,上課遲到對老師來說是大忌,老師最討厭中途被人打斷,是不尊重的行為。

2、按時寫作業

每天放學回家,讓孩子先休息一會兒,然後就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假如孩子不肯寫?家長就要花點時間在旁邊陪著他寫,也能防止作業途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題,適當引導一下。

據說,按時寫作業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因為足夠自覺。

3、檢查作業

馬虎是每個學生的通病,而由於馬虎造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讓人扼腕,從小不糾正的話,會形成丟三落四的毛病,所以檢查作業就是糾正馬虎的有利武器。

4、整理書桌、學習用品

以貌取人是有道理的,連自己的外表都控制不了,何談能力?學習也是如此,一個學生的書桌亂七八糟的,寫作業時找筆和本子都要花時間,你覺得他能學好嗎?很難,因為整理書桌和學習用品也是是否學習好的一個重要體現。

5、閱讀的習慣

從一年級就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其學習的興趣一定會增加,成績也會好。

6、正確的寫字姿勢

很多小學生就已經帶上眼鏡了,寫作業時喜歡趴著,視線不佳,會造成視力下降、孩子駝背等現象,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有個正確地寫字姿勢:

頭正:書寫時頭應端正,微低。不能左右傾斜,頭微前傾,下巴稍向內收,眼睛距書本一尺(約30釐米)。肩平:兩肩齊平,兩臂自然展開,右手執筆,左手按本,以自然舒適為宜。

身直:胸挺起,背撐直,胸口距桌沿一拳(大約10釐米)。

足安:雙腳自然平放在地上,兩腳自然放開與肩同寬,小卝腿與地面垂直,腳尖和腳跟應同時著地。


墨i竹


1、認字

好處:

一年級後孩子可以獨立做題,不用家長幫忙讀題,提高學習效率!

有助於孩子獨立閱讀,幫助孩子從書本上接觸新的事物!

方法:

隨時隨地,路邊、超市、公園的廣告牌、指示牌上出現的字都可以隨時指認。

閱讀,這裡敲黑板啦!!!一定要重複閱讀,不在於量,而在於那些字重複出現在孩子面前的次數!

2、閱讀

好處:

認字,上面說過了,不在重複!另外一個很重要,有助於孩子上一年級之後對題目意思的理解!也就是可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得不提的是一年級下學期還有看圖寫話,相信我,這個時候的閱讀一定會幫你大忙!

方法:

選擇一些色彩豐富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一定要注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意思,你覺得簡單但是你要記住你的孩子第一次接觸!

3、方位的認識

好處:

一年級後數學學習中很多都會涉及到方位,很多孩子上一年級之後會因為前後左右分不清楚搞錯!

方法:

平時日常生活中可以在讓孩子拿東西時告訴他拿一下你左邊的玩具!也就是父母請孩子拿東西時可以有意識的告訴孩子方位!

4、漢語拼音

好處:

一年級以後漢語拼音會在學習幾篇課文以後學習,但是相信我,漢語拼音一定是一年級上學期的重點學習內容,且經常容易出錯!提前接觸有助於孩子真正開始學的時候更易接受!

方法:

藉助漢語拼音的卡片,認識什麼是聲母,韻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

最後,提醒各位已經上大班的父母們

除了關注孩子學習情況之外,父母也要準備,比如:誰陪孩子寫作業,因為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很多字都還認不全,題目是需要家長讀的,如果父母上班比較忙下班比較晚的這個時候一定要安排好!另外,父母可以提前熟悉一下一年級的課本內容以及教學計劃,這樣有助於你更好的為孩子做準備!

不知道以上內容能不能幫到各位家長呢?能幫到您的話記得點贊哦,內容持續更新中~


講講身邊故事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覺得孩子學習起初,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不管是語文,英語還是數學新課之前一定要預習,讓孩子學會發現問題,並且把問題記下來,等老師上課的時候看看是否解決了!如果沒有解決,課後要及時的問老師。英語不急於讓孩子寫,主要是聽和讀。語文寫字和數學的口算是基礎,這個貫穿了整個小學的。家長的引導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對了,對於數學我要著重說一點,孩子做錯的題,家長一定要做一個錯題本,把錯題再重新做一遍,還要再出一些類似的習題讓孩子鞏固,這個是學習數學的關鍵呢!



學習型寶媽團創始人


1.用積極的暗示成就孩子。首先小孩子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他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得到結論的。所以,在小孩子面前,可以說一些積極暗示的語言,比如:我發現你在寫字方面不久就可能成為你們班寫字最好的那個人;我發現你有些作業認真的品質;我發現你這個想法挺獨特的,很有自己的想法;我發現你不久就會超越你們班的大多數人,成為班級最優秀的那個。通過你的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就快成為那樣的人,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期待,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要求。積極暗示是有實驗驗證的。羅森塔爾效應,是對皮革馬列翁效應的現實運用,是最典型的積極心理暗示的案例。可以自己瞭解一下。同樣,消極的暗示也會毀了孩子,比如,有的人常說,你真笨,蠢死了,這麼簡單都不會啊,結果,當然是他越來越笨,什麼都不會了。

2.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要把自己的立場擺對,你是站在孩子身後的,起到鼓勵、支持、幫助的作用,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批評挖苦他。孩子有進步,取得成功,和他一起高興。孩子遇到困難,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他解決困難,鼓勵他戰勝困難。而不是急於和他撇清關係,“你看,你又錯了吧,這個我告訴過你的,你不聽,下次你要當心了!”而應當這樣說,“這次考試我們有幾點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書寫工整,答題態度也很好,但是我們的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紮實,如果再多下點功夫,把知識記準確,下次一定能考得很好!加油!”

3.用你的語言把孩子塑造成你希望的,這隻能說在個人素質的基礎上,而不是說大反轉,把孩子塑造成和他完全相反的,這個是不現實的。比如你希望他寫字更好一點,可以針對這個方面表揚鼓勵。比如,“今天字寫得比昨天好!”他寫一堆字總有一個是漂亮的,你可以說“這個字寫的太漂亮了,跟書上的一個模樣呢!”他知道了標準,要和書上寫的一個模樣,也知道自己有這個可能達到這個標準。

4.家長可以示弱。可以爸爸媽媽兩個人配合,跟一個人學會,去教另一個人,在教的過程中,他自己理解的更深,記憶的更準。也可以說,“這個字寫的和媽媽的一樣好呢!下次要超過媽媽的!”這樣他就有了一個目標,超過媽媽,如果都能比媽媽寫的好了,你說,他會寫的很醜嗎?

5.多讀書,家長言傳身教。讓孩子讀書,你必須喜歡讀書,和孩子一起讀,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比如我和孩子讀《歡迎光臨智能家庭》,說的是未來我們的家庭會是一個計算機化的環境,我們會和機器人住在一起。讀過了書,我們就一起暢想,你希望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他說自己想的,我說我想的,說了好幾天了,還樂此不疲。


吳老師原在職教師


一年級的小孩,1.建議可以讓孩子練練字,每天堅持;2、看圖用一句話簡單描述;3、給孩子看些簡單中英文對話的動畫片


漫步陽光下魚生


說是培養興趣,那都是騙人的,學習就跟工作養活自己一樣,有幾位是自己興趣愛乾的。對於一年級小朋友個人覺得家長應該全程陪同直至4年紀,讓其養成好習慣。要不到5年紀什麼習慣都沒有,再重頭培養難上加難。過來人的忠告。


bzwl95266259


孩子現在小,自控能力比較差,家長一定要按照學生特點制定計劃,要有規矩,小的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回頭想改就難了。

一定要養成按時完成作業,做事不磨磨蹭蹭,有時間觀念,寫字讀書都要按照要求做到 還有就是每天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不拖拖拉拉的 每天堅持讀書,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


嘟嘟丁丁媽媽123


一年級就是打好基礎的起點,在孩子整個的學習生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在6-7歲間,而這段時期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深遠,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其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剛從輕鬆快樂的幼兒園教學中出來,一下子就步入了緊張的小學生活,心理接受不了。這時就需要家長在一旁進行陪伴、引導。

其次,這時期的孩子專注力差,約束能力差,要他一下子認真聽上幾十分鐘是個挑戰,畢竟,在幼兒園時,氛圍輕鬆,有問題時可以打斷,老師對於孩子的形象還是溫和的,而小學開始,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裡是威嚴而莊重的,從以前的主動接受到強迫接受,得幫孩子轉變這樣的心理變化。家長在這時就不能迎合孩子的要求,而是對孩子進行交流,告訴孩子一些道理,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

最後,孩子還小,對於學習習慣並沒有自己的概念,加上自制力差,沒有父母來幫助,告知明確地學習習慣,孩子就是想養成也做不好。

所以,在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長身教才能言傳,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幾點寫作業,怎樣檢查作業,幾點睡覺等等。

時間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成了。


小張兒老師


1,計時學習模式,能讓孩子感覺時間;

2,注重數學的自學能力培訓,數學是腦體操,沒有自學數學的學生,思考力不足,各科學習非常吃力。

我用這個模式已經培養了2萬多學生了!家長們的非常感激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