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低應變完整性質量現場檢測中的注意事項

低應變樁基完整性質量檢測的曲線分析成功與否與現場測試中獲得的原始曲線質量的精準程度息息相關,同時,原始曲線的質量也是實施誤差檢驗的主要來源。巖聯小編將在本文重點介紹分析樁低應變完整性質量現場檢測中的注意事項。 

1關於樁頭處理作法   

在現場信號採集工作中,樁身完整性檢測儀器樁頭的處理是質量測試成功的首要步驟。特別是灌注樁,但有不少測試人員對這一點忽略掉了。由於施工的原因,往往樁頭部分有浮漿,如果對樁頭的處理不加重視的話,直接就在浮漿上進行測試,那麼無論怎麼轉換傳感器以及傳感器的安裝,不管怎樣改變振源,都不會產生理想的測試信號,還往往會在測試信號的淺層部位產生非常嚴重而劇烈的反向脈衝。

施工現場的地面要平整無異物,地面較軟的場地中可以通過煤渣道的鋪設進行改善,否則地面不平的話,容易在打樁過程中發生不同程度的沉降,造成管樁傾斜,一旦發現現場有障礙物存在必須立即清理,沉樁過程要及時糾正傾斜問題。排水渠道也要暢通,大多數工程會設置橫向排水坡和路堤外排水深溝。

樁低應變完整性質量現場檢測中的注意事項

2 影響敲擊脈衝寬度的因素   

樁基完整性檢測的各種方法以一維波動理論為基礎支撐,而樁基實際上是一個三維體,只有在脈衝中的高頻分量的波長大於十倍樁徑時,才能獲得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分析方法。

但脈衝中的高頻分量在數量上應有所控制,所以實際完整性質量測試中,對敲擊脈衝寬度會做相應的要求,由於寬脈衝能夠有效地將高頻成份帶來的干擾降到最低,同時藉助低頻波衰減慢的特點,寬脈衝中的低頻分量增加可以加大測試的深度,所以設置脈衝寬度時不宜過窄。  

錘墊厚度、軟硬程度、錘頭硬度以及錘重等都是對敲擊脈衝寬度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錘墊越厚、越軟,脈衝越寬,但是脈衝的寬度也會有一個臨界點,需要保持在界限範圍之內。一旦脈衝超出寬度的臨界點後,就容易掩蓋淺部缺陷反射,並且對測試的靈敏度產生不利的影響。   

3 淺部缺陷識別問題   

低應變動測在樁頂實施的激振一般為手錘或力棒,敲擊樁頂時為點擊引起質點振動形成波動傳播,在樁頭附近可近似認為半球面波,遠離樁頭後可近似為平面波。

由於檢波器接收的是平面波,在樁頭附近就會存在測試“盲區”,如果“盲區”範圍內存在缺陷,我們很難分出來,所以說樁身淺部缺陷的識別是低應變中另一難點問題。

對於淺部缺陷的識別,巖聯小編認為最重要的是激振方式,採取不同頻率的激振力棒。提高激振脈衝波頻率可以提高分辨率,力棒可保證彈性波的垂直傳播,減少淺部折射損失,另外在敲擊時,敲擊位置儘量靠近檢波器,便於獲取入射波,提高靈敏度,採用不同頻率敲擊,可以有效地識別淺部缺陷。   

在城市建設和建築市場如火如荼的發展中,樁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正視樁實施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與時俱進、攻堅克難不斷克服技術上的缺陷,及時解決需要關注的問題,總結和借鑑成功的施工經驗,明確樁低應變完整性測試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做好樁低應變測試工作,就可以更好的服務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其他道路工程建設。

樁低應變完整性質量現場檢測中的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