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數字廣西建設領導小組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西壯族自治區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數字廣西建設領導小組(代)

2020年3月3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實施方案

根據《關於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發改高技〔2019〕1903號)精神,為促進我區“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助力新動能成長,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全局,緊扣“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促進社會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助力新動能成長,為紮實推進富民興桂事業、奮力開啟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新徵程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協調。強化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全區“互聯網+社會服務”工作,整合各地各部門已有基礎資源和數據,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堅持公平可及。堅持以公平可及、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社會服務資源供給,加快將網上社會服務向基層延伸,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堅持協同發展。加強協作配合和工作聯動,明確責任分工,實現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整體推進,做好制度銜接,為“互聯網+社會服務”提供保障。

堅持創新發展。運用互聯網思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渠道,開放服務資源,構建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多元化社會服務新格局。

(三)總體目標

——到2022年,基於互聯網的社會服務基本普及,全區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城市和農村固定寬帶接入能力大幅提升,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移動網絡、物聯網深度覆蓋,實現社會服務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培育壯大一批“互聯網+社會服務”龍頭企業,形成一批“互聯網+社會服務”試點和示範平臺。

——到2025年,基於互聯網的社會服務全面普及,實現互聯網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合,初步形成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社會服務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以數字化轉型擴大社會服務資源供給

1.推進社會服務資源數字化,激發“互聯網+”對優質服務生產要素的倍增效應。

加強社會服務領域數字資源的載體建設,健全社會服務領域數字資源服務體系。藉助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推動社會服務領域從業者、設施、設備等生產要素數字化,培育以專業設備、專用工具、智能產品研發製造為支撐的社會服務產業集群。支持社會服務機構、互聯網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精準對接市場服務需求開發教育、醫療健康、文化和旅遊、體育健身等數字資源,提供網絡化服務。鼓勵發展互聯網醫院、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虛擬博物館、虛擬體育場館、慕課(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推動社會服務領域優質資源放大利用、共享複用。到2022年,社會服務領域數字資源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優質社會服務資源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到2025年,社會服務領域數字資源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優質社會服務資源覆蓋範圍進一步加深。(牽頭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文化和旅遊廳、體育局、廣電局、醫保局、藥監局;配合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督管理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2.加大社會服務領域數據共享開放力度,提升數據資源利用效率。

建設和完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完成國家、自治區、設區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互聯互通工作,實現多源異構數據共享交換。建設全區統一規範、互聯互通、安全可控的自治區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依託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應用,完善全區社會服務領域公共數據開放目錄和開放清單,優先推進文化、旅遊、體育、醫療等領域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明確通過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向社會開放的原始數據集、數據類型和時間表,提供一體化、多樣化的數據服務。支持社會服務各領域間、各類主體間的數據交易流通。充分發揮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基礎支撐和交換通道作用,在保障隱私和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社會服務所需的數據資源和核驗服務。到2022年,以“愛廣西APP”為全區統一公共服務載體建設平臺,並按照人人機會均等的目標,推動公共服務產業地圖、公共服務項目供給等應用。到2025年,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普惠可及的線上線下公共服務。(牽頭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配合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文化和旅遊廳、體育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3.推進社會服務主體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資源匹配效率。加快推進學校、醫院、養老機構、公共文化體育場館、家政公司、社區等社會服務主體的信息化建設,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管理與服務的智慧化應用,為服務對象提供全程的智慧化服務,提高服務效率。支持社會服務主體建立必要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提供在線諮詢、網絡教學等服務,加強優質資源輻射。鼓勵服務主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和模式,支撐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旅遊等態勢研判,精準施策。推動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體育、家政等服務領域供需信息對接,更好地促進以市場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到2022年,社會服務主體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有效解決社會服務資源相對短缺、優質服務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牽頭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文化和旅遊廳、體育局;配合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發展改革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以網絡化融合實現社會服務均衡普惠

1.加快各類社會服務主體聯網接入,促進社會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入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加快推動農村及偏遠地區、邊境地區4G網絡覆蓋。構建數字廣西“廣電雲”服務體系,實施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工程,實現農村全光纖覆蓋格局,增強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產品和服務供給。實施教育基礎網絡提升行動,推進廣西教育網建設,實現所有中小學校接入快速穩定的互聯網。面向深度貧困地區建設數字教材資源,開展同步課堂、專遞課堂試點。擴大遠程醫療覆蓋面,豐富服務應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繼續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建設農業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農業大數據體系及農產品上行體系三大服務體系,實現普通農戶不出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社會服務。到2022年底,推動4G網絡覆蓋95%的自然村;光纖網絡累計通達16.2萬個以上自然村,農村“廣電雲”戶戶用累計覆蓋1000萬戶家庭;全區學校基本覆蓋寬帶網絡;遠程醫療覆蓋面不斷擴大;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取得一定成效。到2025年,社會服務主體聯網接入不斷向農村延伸,物理空間限制進一步突破,服務的可及性進一步增強。(牽頭單位:自治區通信管理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廳、商務廳;配合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財政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2.開展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社會服務在線對接,助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區域等交流合作,支持我區教育、醫療、健康等社會領域平臺與國內先進地區資源平臺的對接融通,擴大我區優質社會服務資源供給;合作建立面向基層地區、欠發達地區、邊遠地區的遠程在線服務體系和基層從業人員培訓體系,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指導與合作,提升社會服務水平。藉助互聯網手段,推動我區具備條件的教育機構、醫養結合機構等向區域化、全國化拓展。加強在線服務能力評估,重點抓好農村地區服務質量評估與指導工作,持續改進提升服務效能。到2022年,與先進地區合作進一步加深,優質服務資源向基層、偏遠地區傾斜延伸,有效化解城鄉區域間社會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到2025年,社會服務資源配置均衡發展。(牽頭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大數據發展局,配合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文化和旅遊廳、醫保局、體育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3.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擴大線下社會服務半徑。探索建立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社區、家政、旅遊、體育等領域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社會服務供給體系,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加快推進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與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融通,抓好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建設拓展項目,擴大服務覆蓋面。推動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其他優質課程學生跨校選修,逐步形成高校間學分互認與轉換合作機制。持續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繼續推進廣西智慧養老數字平臺建設,為旅居老年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養生養老服務;創新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社區居家“虛擬養老院”,使老年人在家中即可享受到專業服務。到2022年,基本建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社會服務供給體系,完成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對接工作,社會服務優質資源受益面不斷擴大。到2025年,全面建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社會服務供給體系,實現社會服務優質資源全覆蓋。(牽頭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配合單位: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體育局、財政廳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以智能化創新提高社會服務供給質量

1.鼓勵新技術創新應用,培育壯大社會服務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推進中國-東盟雲端智能創新產業研究院、中國-東盟信息港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中國-東盟(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強社會領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鼓勵多元市場主體深度挖掘民生數據資源價值,支持引導開發健康管理類智能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服務機器人、在線服務平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產品和服務研發,豐富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消費體驗。通過新產品和服務開展遠程手術指導、沉浸式運動、數字藝術、演藝直播、賽事直播、4K/8K直播和點播、高清視頻通訊社交、智慧導遊等智能化交互式創新應用,強化示範引領,帶動數字創意、智慧醫療、智慧旅遊、智慧文化、智能體育、智慧養老、智慧廣電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深入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加強廣西特色文化等挖掘創新與數字化展示利用,積極創造具有桂風壯韻的數字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到2022年,通過綜合應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數字技術,不斷衍生出社會服務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到2025年,各領域社會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社會服務的需要。

(牽頭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文化和旅遊廳、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自治區通信管理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體育局、廣電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2.夯實新型數字基礎,為智能化社會服務應用賦能。構建高水平全光網絡,優化網絡架構,推動南寧至設區市基本實現三路由,各設區市至所轄縣(市)基本實現雙路由的網絡架構;優化互聯網省際出口結構,按照業務需求及時增開跨省直達數據電路。繼續推進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的試點工作,推出一系列基於5G網絡的示範應用,推動5G通信技術與現實生產、生活融合。加快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去,全面完成IPv6改造,加強網絡監測優化,持續提升IPv6網絡質量和服務能力;不斷優化窄帶物聯網(NB—IoT),促進物聯網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積極爭取國家物聯網試點示範,廣泛開展物聯網應用創新。加速構建支持大數據應用和雲端海量信息處理的雲計算基礎設施,積極發展基於雲計算的信息存儲、在線工具、學習娛樂等服務,支持政府和企業建設人工智能基礎服務平臺,面向社會服務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的基礎數據、計算能力和模型算法,提升社會服務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全光網絡,省際出口帶寬及本地網間帶寬增加50%以上;累計建成5萬個以上5G基站,實現設區市深度覆蓋,縣城和鄉鎮重點區域全面覆蓋;建成60個以上自治區級大數據重點支撐平臺,全區數據中心承載能力達到50萬架標準機架。到2025年,新型數字基礎得到夯實,社會服務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牽頭單位: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大數據發展局、廣電局,配合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南寧五象新區管委會)

(四)以多元化供給激發“互聯網+社會服務”市場活力

1.放寬市場準入,引導各類“互聯網+”要素有序進入社會服務市場。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創新性,催生更多“互聯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參與“互聯網+社會服務”供給,發揮市場主體資金、數據、技術、人才優勢,激發社會服務市場活力。降低社會服務進入門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互聯網+社會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運動社交娛樂、移動體育培訓、運動教學指導等一系列的網絡化功能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網絡課程、社會化教育培訓產品按照相應規定和程序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培育在線輔導等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新模式,打造學習型社會。按照《在線教育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細則》等相關制度,規範和引導面向中小學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線上培訓活動。落實國家《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規範引導藥品網絡銷售健康發展。到2022年,社會服務各行業領域“互聯網+”的各要素環境進一步優化。到2025年“互聯網+社會服務”的市場環境規範有序發展。

(牽頭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衛生健康委、教育廳、體育局、藥監局等)

2.培育社會服務平臺,推動社會服務市場融合發展。促進社會服務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支持跨領域綜合性、行業垂直等類型的社會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優質社會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創新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社會服務平臺建設和運作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社會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平臺提供企業、產品、服務、項目等信息匯聚及供需無縫對接服務,加強產業鏈延展協作。鼓勵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雙向帶動,支持互聯網企業基於技術優勢搭建社會服務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服務機構搭建網絡平臺、雲服務平臺,推動傳統業務企業向“互聯網+社會服務”轉型,培育一批具有引領示範效應的平臺企業,推動社會服務智能化發展。推進社會服務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推進產業交叉融合互動發展,推動醫養結合、文教結合、體醫結合、文旅融合。到2022年,培育建成自治區級社會服務綜合示範平臺“愛廣西APP”和3個以上行業示範平臺。到2025年,社會服務各行業平臺數據覆蓋全區,依託“愛廣西APP”,構建橫向數據共享、縱向可及每個市民的社會服務信息供給體系。

(牽頭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配合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民政廳、商務廳、文化和旅遊廳、衛生健康委、體育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五)以協同化舉措優化社會服務發展環境

1.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營造良好社會服務環境。探索社會服務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的容錯機制和監管模式。對社會服務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原則上不新增前置審批和行政許可事項,除涉及個人隱私、道德倫理、資金安全、責任事故、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情況外,給予市場主體充分的容錯試錯機會和更多的發展空間。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重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公平競爭。加強社會服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依託廣西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西)等監管系統與自治區“互聯網+監管”平臺對接聯通、數據共享探索建立政府、平臺、協會等多方協同的新型監管機制,規範認定並設立市場主體信用“黑名單”,制定“互聯網+社會服務”自律公約,強化社會服務資源提供者的約束。加強“互聯網+社會服務”領域內容創作、產品研發、模式創新等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針對教育、醫療健康、文化等網絡侵權假冒高風險領域,創新線上線下維權機制,加大侵權犯罪行為打擊處罰力度。到2022年,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實現監管綜合執法的信息化,監管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健全。到2025年,實現信用監管數據可比對、過程可追溯、問題可監測。

(牽頭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展改革委、大數據發展局,配合單位:自治區廣電局、文化和旅遊廳、教育廳、衛生健康委、公安廳、版權局、稅務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等具有監管職能的部門)

2.強化數字安全防護,增強社會服務消費信心。強化數字安全管理理念,探索“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養老”等商業保險支撐和保障機制,構建良好的社會服務消費環境。加快建立“智能+”產品和服務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安全檢查、風險評估工作,完善數字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嚴禁社會服務提供機構違法違規收集、使用、篡改、洩露用戶個人信息和隱私數據。加強數據資源安全保護,研究制定安全應用指南,推動數據安全技術在“互聯網+社會服務”方面應用以及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中的部署應用。開展數據安全攻防實驗,加大對網絡坑蒙拐騙行為的監管和執法力度,讓群眾放心消費。打造數字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支撐平臺,對於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社會服務的,加強對承擔企業數據使用的全過程監管。推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計算基礎設施安全防護中的應用,推進計算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標準規範建設。到2022年,互聯網技術在新一代公安信息網、公安監控視頻聯網、應急指揮中心中的應用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和智慧化應急指揮體系更加健全。

(牽頭單位:自治區公安廳、網信辦,配合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通信管理局、衛生健康委、民政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3.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強化社會服務經驗推廣。制定“互聯網+社會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做好試點地區遴選論證,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指導試點地區做好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啟動培訓、試點任務組織實施等工作,定期對試點地區進行督導。從理念、制度、運營、技術、人才等方面深入剖析、系統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加大試點地區做法推廣力度,發揮典型經驗的引領作用,探索創新符合實際需要的廣西“互聯網+社會服務”模式。支持試點地區和相關市場主體開展平臺經濟創新、服務產品創新、產業鏈協同創新、跨領域融合創新,打造一批“互聯網+社會服務”示範平臺。建立常態化宣傳機制,營造典型經驗學習推廣的良好輿論氛圍。到2022年,建成2個“互聯網+社會服務”試點,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到2025年,建成5個“互聯網+社會服務”試點,全面推廣試點工作經驗。(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大數據發展局,配合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醫保局、藥監局、商務廳、文化和旅遊廳、廣電局、體育局、通信管理局、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教育培訓,增強數字技能

鼓勵依託各類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研究機構,優化升級現有社會服務實驗平臺與培訓基地,開展“互聯網+社會服務”試驗及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積極引進一流高校在我區設立創新中心,鼓勵學校增設關於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專業和相關課程,加強數字化人才供給。為偏遠農村地區教師、醫護人員等提供遠程培訓、遠程手術示教等服務,為基層從業者提供便捷可得的終身教育渠道。加強全民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針對信息技能相對薄弱的老年人等服務消費群體,普及信息應用、網絡支付、風險甄別等相關知識,逐步培育群眾新型服務消費習慣。

(二)加大財政支持,優化融資服務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全區各地各部門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創新投入方式,通過以獎代補、貼息、股權投資等方式,大力支持區內社會服務信息化重大項目建設,引導帶動社會服務企業進行數字化升級。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針對市場化機制缺位、薄弱的公共服務領域,積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積極支持,並不斷拓寬購買社會服務的領域和範圍。積極爭取國家相關專項資金扶持,鼓勵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等加大對“互聯網+社會服務”的投資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互聯網+社會服務”企業發行包括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在內的公司債券和“雙創”債務融資工具。

(三)強化統籌協調,推動任務落實

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明確任務分工,提高質量效率,抓好貫徹落實。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商務廳、文化和旅遊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體育局、科技廳、藥監局等有關部門要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工作思路,加快推進分管領域“互聯網+社會服務”工作,加強對地方相關工作的指導支持。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工作協同推進、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推進“互聯網+社會服務”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各地各部門要強化監督考核,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建立考評機制,將“互聯網+社會服務”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