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王維此人,平常話少,走路總是眉頭微皺,若有所思。

給人的印象,他就象一尊沉默的石佛。

其實,他也熱血過。

我總記得,他年輕時寫的這首詩——

《少年行四首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這首詩,代表了他的前半生。

噴薄而出的俠義,至死不悔的熱血。

估計像高適、王昌齡、陸游、辛棄疾那樣專寫軍旅題材的詩人,都會大喊“666”。

可是世事如棋,後來王維沉淪了。

也超脫了。

相比同時代的大詩人,如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等,他的人生忽然變得單調,似古井無波。

經過一些事,他不願再折騰。

這人生態度浸透了他的詩。

看下面這首——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代表了他的後半生。

表面上自得其樂,閒適得一逼,深層次卻是佛教的精華,“不執”。

歷經苦難,一路走來,卻發現人生之路,居然是個死衚衕。

怎麼辦?

不妨歇一歇,抬頭看看天上的雲彩。

世間種種,再難過,再不平,看看眼前的花,聽聽窗外的雨,吹吹山間的風,就釋然了。

他從燃系,徹底走向了佛系。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出名要趁早,王維DO IT。

他出生豪貴,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祖父是知名音樂人。

史料中的他,“風姿鬱美”,剛出道就迷倒萬千粉絲。

見過王維的人都說,這個人帥呆了,即使他不會畫畫,不會寫詩,他至少還有英俊帥氣。

對“顏值無用論”,我是不信的。

一個人長得好看,總會幫他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特別是古代,沒有完備的人力資源體系,不知道如何辨才,相面業因此火爆。

官場職場,很多人因外貌出眾而被選拔。

王維能夠早期成名,是因為他的粉絲大軍裡,有很多幫他買熱搜的人。

包括歧王李範,以及玄宗皇帝的親妹妹玉真公主。

……

最可怕的是,王維和弟弟王縉還是學霸。

除了對文字的掌控力,他很早就畫得一手好丹青。

關於他的音樂才華,也不是吹的。

據說有個人給王維看一幅奏樂圖,問他畫上奏的是什麼曲。

王維沒有去百度,脫口而出,“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

一查,果然如此。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不過20出頭的他,很快又增加了一個標籤——科舉狀元。

那是天下所有讀書人,一輩子的夢想。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

最容易導致成功的,就是不斷地成功。

當別人不懈奮鬥,一次次衝擊科舉的時候,王維已經成了進士。

但誰都沒想到,他會成為狀元,畢竟從概率講,比中彩票還難1000倍。

公元721年(開元九年),躊躇滿志的王維從太原趕到長安。

消息靈通人士告訴他,一個叫張九皋的考生已被提前確定為狀元,原因只有一個,他關係硬。

看來要在考場上出人頭地,僅靠有才,是不夠的。

聽說岐王李範是自己的粉絲,他決定上門抓住機會。

“這樣的內定,確實有失公平正義,”李範第一時間見他,並給他出主意,“你三天內準備好10首詩,沒問題吧?”

“沒問題!”王維拍拍胸脯。

3天后,在李範的引見下,王維在長安郊區的一棟別墅裡見到了一個老女孩。

她就是當朝皇帝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且深得聖眷。

聽完王維吟出的詩句,又現場觀摩他譜曲《鬱輪袍》,大王維11歲的玉真公主笑了。

“這麼有才華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公主眨了眨眼睛說,“而且,你還是個小帥哥。”

沒多久,內定的狀元被取消,王維變成了當年的榜首。

他的第一個公務員崗位,名叫太樂丞,也就是皇家音樂負責人。

雖然級別只是從八品,卻已是公眾焦點人物。

這也算繼承了祖業,幾十年前,祖父王胄就曾擔任這個職務(當時叫律協郎)。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一出道就是上流社會的寵兒,夢幻一般的開局。

他屁顛屁顛地跟在皇族們身後,寫一些漂亮的文章。

可是一眨眼,他就被權力刺傷。

當時,李範要看黃獅子舞蹈,按慣例,那種節目只能皇帝本人觀看。

作為幕僚,王維沒有及時阻止,

玄宗大怒,將王維貶到地方上做倉庫管理員,就此蹉跎6年。

每天打開倉庫門透透氣,拿棍子趕走老鼠蟑螂等小動物。

等回朝之時,他已經35歲“高齡”。

當時幫他的,是一直很喜歡他的宰相張九齡。

就是寫出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那位。

……

但是,王維再也不法適應官場。

寫出來的詩,風格也大變。

看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類詩,圓融敦厚,佔據了他創作的絕大部分。

隨便來一句,就精彩無比。

  •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大多筆調平淡,情感緩和,意境優雅。

除了這種治癒系作品,偶爾,也會有下面這樣包藏鋒芒的詩句。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有時候,他會去找孟浩然、裴迪、賀知章喝兩杯。

輞川,西安市藍田縣城西南約5公里之地,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為秦嶺北麓風景之最。

最適合王維這種喜歡安靜,又懂得欣賞和感悟的人居住。

在輞川,他半官半隱,與好基友裴迪同住。

你孤獨,我就陪你一起發呆。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王維作品:輞川圖。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35歲那次被貶後,王維開始寄情於詩畫。

之前說過,王媽媽是佛教徒,兒子還沒出生,她就迫不及待地為他起了名字——

王維,字摩詰。

合起來即“維摩詰”,這是佛教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

她希望兒子淨已淨人,不沾染人間的塵埃。

她經常教兒子,人生要平靜內斂。

順境不要貪,逆境不要怨。

王維將佛教思想注入自己的作品,創作出了世人驚歎的詩與畫。

開元二十四年,王維被降職為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跟王昌齡、高適、岑參等唐朝詩人一樣,他有了塞外工作經歷。

在那裡,他寫出了一輩子最出色的詩句,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世道混亂汙濁,我的精神世界卻風和日麗,淡然寧靜。

看了塞外的天與地,他的詩與畫,已配合得天衣無縫。

大文豪蘇軾說,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有此境界的古代詩人,王維獨一無二。

……

王維一生,很忠誠於母親的決定。

他特別喜歡看得道高僧的傳記;

他修煉辟穀;

他把手杖頭雕刻成斑鳩的樣子;

他把烏龜殼拿來墊在床腳底下;

他常在家裡焚香打坐。

能堅持做到上面這些,並不容易。

他還寫過一部對後世影深遠的《山水論》,開頭便是——

“凡畫山水,意在筆先。


丈山尺樹,寸馬分人。


遠人無目,遠樹無枝。


遠山無石,隱隱如眉;


遠水無波,高與雲齊。”

告訴我,裡面是不是充滿了佛教的禪意?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安史之亂對李白、杜甫和王維來說,都是一道人生的坎。

李白因投奔永王,犯“附逆”大罪,成了囚徒。

杜甫回到家,發現小兒子餓死了,連夜寫出500字的控訴書《自京赴奉先縣詠懷》。

裡面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

對王維來說,那幾年也很難過。

公元756年,長安陷落,唐玄宗倉皇奔蜀。

王維當時的崗位是給事中,職位較低,來不及逃跑,被安祿山的部隊捕獲。

他不想在安祿山的政府裡為官,偷偷吃了瀉藥,一天拉十幾次。

安祿山不相信他有病,將他關押在洛陽的菩提寺,逼迫他就範。

聽說賊軍正在慶祝,王維含淚賦詩。

標題比正文還長。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當年9月,王維無奈在偽政府中就職,崗位還是一樣,給事中。

第二年,政府軍收復長安,因為上面那首控訴詩,王維被從輕處分,削官為民。

後面的幾年,是王維生命的最後時光。

他對自己擔任偽職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覺得自己“沒於逆賊,不能殺身,負國偷生”(《責躬薦弟表》)

他斷斷續續在朝中為官,但看到後宮女人弄權,朝廷毫無振作氣象,於是心灰意冷。

每日退朝,便在家靜坐,焚香禪誦。

他就象《鹿柴》裡寫到的青苔那樣,默不作聲,悄然長在角落。他已經不再期待“明月來相照”。

曾經的轟轟烈烈,早被時光燒成了灰燼。

公元761年,王維在家中無疾而亡。

王維——從爆燃青年到佛系人生


最後再說說王維與李白。

他們之間,遠非“不來往”那麼簡單,而是隔著一層厚厚的、令人打寒戰的堅冰。

兩人的共同點,其實很多。

他們都出生於公元701年,並於同一年(762年)去世。

他們都是大唐文化金字塔尖的人物,喜歡寫詩唱歌,有很多機緣成為好友,

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也有相似之處。

比如,

新豐清酒鬥十斤。(王維《少年行》)

金樽清酒鬥十斤。(李白《行路難》)

再比如,

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

縱死俠骨香。(李白《俠客行》)

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

我發現,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

這完全不符合古代詩人的作派。

……

他們倆確實很不搭。

一個求道,一個信佛。

一個愛四處浪,一個比較宅。

一個狂放到極致,一個內斂到心痛。

我總覺得,他們完美錯過,有點說不過去。

有人認為,王維與李白沒有交集,主要是因為玉真公主。

說他們是,著名的“唐三角”。

至少在對李白的態度上,王維就象一尊冰冷的石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