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消滅“地主階級”?

我國自古是個農業大國。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地主這個群體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地主階級卻逃脫不了被“消滅”的命運。

為什麼說地主會阻礙社會發展呢?

因為,土地經濟擁有很強的封閉性。一旦投資成功,只要不出什麼大的變動,子子孫孫都可以衣食無憂。甚至可以說,土地經濟是一種複利投資。

假如隔壁老王有100畝土地,隨著對土地的慢慢兼併,等到老王晚年的時候,已經積攢了200畝土地。

有這樣的基礎,老王的兒子就可以勾結官府,進入當地的核心圈子,兼併起來速度更快。

為什麼一定要消滅“地主階級”?

如果發展順利的話,老王的孫子接掌家業時,已經坐擁良田千畝。那麼問題來了:老王家的後代還需要奮鬥嗎?顯然不需要了。

既然土地數量是有限的,每個地主的土地佔有量也是有限的,一旦達到某個峰值之後,增長必然會停止。

老王的後人累死也種不完千畝良田,那就不如租給佃戶。每年按時收租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是一種特別穩妥的經營方式。

“只要土地在手,子子孫孫都能享受好生活。”

由於土地瓜分完畢,佃戶只能租田種。不是租王家的地,就是租李家的地,反正就這麼幾家人,只要不租就得全家餓死......於是,地主可以聯合起來抬高地租。

這樣一來,佃戶對地主的人身依附越來越強,活的越來越沒有尊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社會矛盾也會更加尖銳。

為什麼一定要消滅“地主階級”?

既然可以躺在土地上生活,那麼到了近代,地主們投資工業的慾望顯然也會很低。

土地不會跑,只要地契在手,種出來的糧食一定是自己家的。只要社會形態不變,地主就餓不死。

而投資工業是有風險的。取出多年積蓄來投資辦廠,還有倒閉的風險。仔細想想,還是當地主靠譜。

所以地主是這樣的群體:財富全部存起來,基本不會用於對外投資,唯一的消費是改善個人生活,希望依靠地主實現工業化是痴人說夢。

當歷史走到近現代以後,地主做為階層已經落伍了。

如果地主階層一直存在下去,那麼資本、人口永遠不能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國家想投資工業也有心無力。

清除地主只是歷史的車輪碾壓過來時,解放生產力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一定要消滅“地主階級”?

從世界歷史就可以看出來,當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時,不約而同做出清理農業地主的選擇。

完成土地改革,把資本和人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給農民兄弟鬆綁,才是新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基礎條件。

地主的天然封閉性,又讓他們抗拒任何改變。自然,站在多數人的利益上來考慮,這一階級難免逃脫不了被“消滅”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