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2019年上半年,人們在美洲沿岸發現約160頭死亡的灰鯨,原因是人類長期大量捕撈磷蝦,導致灰鯨收食物短缺,最後慘死。為什麼面對滅絕,大型動物總是首當其衝?

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近年來,這種生物大規模死亡事件屢屢發生,據統計,從2019年開始,全球800多萬物種中,超100多萬中正面臨滅絕之災。甚至科學家推測,第6次生物大滅絕或許已悄然開始,在過去的5次生物大滅絕中,最難存活下來的是大型或者是巨型生物,比如說猛獁象、恐龍,而小型微生物卻能持續繁衍,比如蚊子、水母,大型生物看上去兇猛,很多都沒有天敵,為什麼卻更容易滅絕呢?

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這裡面有幾個重要原因,首先,大型生物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高,比如史前時期擁有大量巨型生物,那時候地球含氧量高,充足的氧氣使動物體型變得龐大,後來地球氧氣含量降低,為了避免缺氧,生物的提醒逐漸縮小,比如曾經一米長的蜻蜓,現如今不到10釐米。所以,大型生物是滅絕了嗎?有些是,有些可能只是變小了。

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第二,極端的氣候變化和災難對大型生物的生存影響更大,細胞結構簡單的生物基因相對穩定,可以根據環境變化產生基因突變,從而存活下來,但大型生物的細胞構成複雜,基因突變能力較差,還沒等它適應新環境呢,機體系統就先崩潰了,最終導致滅絕。

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第三食物鏈變化影響大型生物的生存,大型生物都處於食物鏈較高層,佔用的自然資源多,更容易受資源限制,比如一頭鯨魚需要吃100只魚,一隻魚需要吃100只蝦,如果蝦的數量突然從100萬隻驟減到1萬隻,以它為食物的魚也會數量下降,最終導致鯨魚族群面臨生存危機。

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另外,大型生物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大,食物鏈的消費者在向上一級傳遞能量時,都會造成大量能量損耗,以人、玉米、牛三者的關係舉例,如果人只吃玉米。一年需要消耗20畝玉米的能量,如果人只吃牛,一年需要吃10頭牛,而10頭牛一年需要吃掉100畝玉米,也就是人只吃牛的話等於消耗100畝玉米的能量,是人單獨吃玉米的5倍,類似這種鉅額消耗,如果無法降低,大自然遲早會淘汰。

此外大型動物雖然天敵少,但在人類世界裡他們經常成為被驅逐和捕殺的對象,畢竟沒人願意和虎視眈眈的大型生物生活在一起,這導致他們的生存更加艱難,那我們人類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物種滅絕?

為什麼每次面對大滅絕事件,大型生物總是率先被滅絕?

很遺憾,大自然並不太給面子,儘管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球環境,甚至加快了生物滅絕,但對於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來說,物競天擇仍是硬道理,即使以造物者的身份通過人工繁殖或克隆技術拯救瀕危物種,也不過是複製粘貼會嚴重影響生物基因多樣性,導致生物停止進化,最終仍會走向消亡。

所以避免滅絕,我們阻止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維護好所有生物的生存環境,儘可能延緩生物滅絕的到來。

如果您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歡迎到討論區來與我討論~喜歡本篇文章的話動動您的小手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