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載淳說過“最恨生在帝王家”嗎?為何?

鐵男春秋


“最恨生在帝王家”這句話,出自南北朝時代,年僅十歲的劉宋皇族劉子鸞臨死前的遺言,原話更叫人淚奔:願生不復帝王家——下輩子,我絕不要生在帝王家。

這句淚奔遺言背後,就是當時劉宋王朝,一場空前血腥的殺戮。

劉子鸞,是劉宋孝武帝的第八個兒子。由於母親得寵且自己天資聰穎,他自幼就深得宋孝武帝的寵愛,五歲時就得封王位,後來又身兼徐州刺史領南琅琊太守。等於是一個還沒讀小學的小孩,就手握北方軍事行政大權,典型“含著金鑰匙出生”。如此好命,為何要喊“不生在帝王家”?因為父親宋孝武帝去世後,他攤上了一個出名兇殘的“皇帝哥哥”:劉宋廢帝劉子業。

當年做皇子時,他就以荒淫殘暴著稱,宋孝武帝一度打過換太子主意,讓劉子鸞來替代他。待到劉子業登基,血雨腥風立刻刮遍。

攤上這樣一個嗜血暴君,劉子鸞的處境也可想而知。劉子業登基後,立刻給劉子鸞下詔書,命他自行了斷。悲憤的劉子鸞無可奈何,臨終前發出了這句悲聲:願生不復帝王家。





鶴鳴九洲


最早說過類似話語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劉宋皇子劉子鸞,攤上個荒淫暴虐的皇帝哥哥,直接被自殺了。臨終前說了這麼一句:願生不復帝王家,假如有來生,一定不要再出生在帝王家了。

當皇帝對同治來說,大概是一種負擔的。

他六歲就即位了,比康熙還早。老爹咸豐死的時候,給他安排了顧命八大臣,權傾朝野。而且咸豐的幾個兄弟正值春秋鼎盛,歷來對咸豐即位多有不滿,同治、慈禧孤兒寡母,可謂是風雨飄搖之中。

慈禧

八大臣囂張跋扈,當著同治的面吹鬍子瞪眼,嚇得小皇帝屎尿齊出,估計是留下了一輩子的陰影。

多虧是慈禧聯合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誅殺八大臣,皇權才穩固下來。

同治六歲即位,十八歲親政。雖然親政,但也是“恪遵慈訓”,什麼都是聽慈禧的。

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自己選妃立後,無不在慈禧的掌控之下。

生活在紫禁城中,卻如同是身陷囹圄。掌握著最大帝國,數億子民,卻擺脫不了傀儡的命運。

同治

他是幸運的,慈禧就他一個兒子,不會像武則天一樣,說殺就殺,說廢就廢。

或許是這種逆反心理,他偏偏要做個壞孩子,會偷偷跑出宮去尋花問柳。

或許是想早點擺脫母親的掌控,他才不顧一切,迫不及待地讓人重修圓明園,也不管有錢沒錢。

他必然是極為懼怕母親的,皇后被慈禧責罰,他竟然嚇得暈厥過去了。這種恐懼,我還在漢獻帝面對曹操時見過,以及廬陵王在武則天威壓下瑟瑟發抖時見過。

或許在他看來,自己這皇帝當的,還不如個老百姓自在。還是老祖宗順治有先見之明哩!

塵歸塵,土歸土。同治19歲就英年早逝了,整天擔驚受怕的心理,對他的健康肯定又極大的影響。

紫禁城就是一個圍城,很多時候,外面的人擠破腦袋想進去,裡面的人恨不得脫層皮也要出來。


煮酒論千秋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皇子劉子鸞非常不幸,他有一個荒淫暴虐的皇帝哥哥,自己因而被無緣由聲自殺了;臨終前他有“願生不復帝王家”的唉嘆,意思是如果有來生,我希望不再出生於帝王之家了。

看一下同治的人生遭遇:

由於咸豐英年早逝,他六歲就當了皇帝;咸豐彌留之際,給他安排了肅順等顧命八大臣,這些老傢伙權傾朝野、飛揚跋扈;而同治的幾個叔伯如鬼子六等又都年富力強,覬覦權力;咸豐當初即位時,這些油光粉面的叔伯們都有腹誹,咸豐撒手人寰後,同治與慈禧就形成了孤兒寡母之勢,嗚呼哀哉,這個時候,小同治只有低眉順眼聽話的份,沒絲毫作為帝王的尊嚴!

還好,慈禧老媽骨子裡的霸道與強勢遠遠超過了顧命八大臣,肅順等沒有囂張多少時日,長袖善舞的慈禧就聯合小叔子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誅殺了八大臣,才使同治從一群橫蠻的權臣陰影中走了出來;但,腥風血雨絕對漂洗了他幼小的心靈,應該說他比康熙更早體味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此後,二宮決斷事務,小皇帝自然沒有話語權,依然是傀儡。好不容易熬到了十八歲,但親政了還要“恪遵慈訓”,因為他的老媽更喜歡權力。

軍國大事不說了,連自己選妃立後之事,老媽都要橫加干涉,同治的生活仍然被慈禧掌控著;在紫禁城中,他就是一隻關在籠子裡的金絲雀———外表光鮮亮麗卻毫無自由,有翅膀卻永遠不能飛翔,遼闊的天空他只有悵望的份!這對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一種悲哀,然而,他的苦楚又能向誰訴說呢?

同治有幸運的一面,就是慈禧就他一個親生兒子,儘管叛逆行為時有發生,但慈禧沒有像武則天逼死章懷太子一樣讓他死於非命;然而,風華正茂的時候,沒有真正實現君臨天下的機會,沒有體味過普通人日子的安閒與愜意,他的苦悶就可想而知了,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他就偷偷地跑出去尋花問柳。

潛意識裡,他可能是想以此不可理喻的行為,提醒自己的母親早日真正地還政於自己吧?這個時候,企圖擺脫母親的掌控成為這個畫地為牢的年輕人的奢望;但他明白要讓老媽徹底遠離政治舞臺是不能的事了,他更懂得只要老媽活著,自己就永遠跳不出她的手掌心;這樣,他才如飛鵝赴火般,不顧一切地毀滅自己,設身處地,作為皇帝真是太可憐了!

曾經,為表明自己的存在,他還迫不及待發號施令,要重修圓明園,管他勞民傷財與否!

骨子裡,他是忌憚母親的,有一次,自己的皇后被兇惡的老媽責罰了,他竟然嚇得暈厥了;可以說,沒有惶恐不安的過往,沒有對母親產生絕望的情感,這樣的事但不至於發生在一個成年人的身上,縱使,農婦的兒子也不會有這樣的窘境吧?然而,身為帝王,同治偏偏遭遇到了。

他有權力說這樣的話:“最恨生在帝王家”。我相信:無數個夜深人靜之時,在偌大的紫禁城中,無助的同治帝仰望深䆳的天空,會撕心裂肺地喊出這句話!

因為,他生在帝王之家,遠沒有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自在!

鬱結於心而形諸於外的憤懣積累起來,讓同治19歲就追隨父親而去了,想來,在他不長的一生中,只有在駕鶴西去啟程的那一刻,他才結束了擔驚受怕的心理,才體驗了作為自由人的真正快樂,不過,他的幸福的時光也真是太短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我看來,同治帝的這句話不過是無病呻吟之談。曹公的這首詩: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在某種程度上用來評價這位帝王可以說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不可否認,同治帝所統治的時代清朝的確是處於內外交困之中,外有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內有層出不窮的各方起義,朝廷上慈禧太后把持朝政。

但同時,同治帝身為咸豐帝的唯一子嗣,咸豐死後,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登基為帝,可以說他通向帝王的道路是無比順利的,就算有什麼問題,他那位能幹的母親也早已經為其掃除了障礙。

他享受著天下萬民的供養,卻並不能為天下萬民謀福祉。他抱怨生活不公,抱怨最恨生在帝王家,可是他沒有想過當時的社會,多少百姓還在生死邊緣苦苦的掙扎呢,那些百姓估計無比願意生在帝王家,享受同治帝所遭受的一切折磨吧。

再者,他好頑劣,耽享樂,又有誰放心將國家交付給他管理呢?沒有相匹配的能力,承擔不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還毫不悔改,荒淫無道,這一切都表明了就算同治帝掌權那肯定也是個昏君。不要說什麼鬱郁不得志,那是真正的能人志士才能用的藉口。所以應該是天下百姓感慨同治帝,真恨你怎麼就生在帝王家了呢。

同治帝確實是命不好,畢竟誰讓他爹不是個好皇帝呢?若是他爹能給他留下一個鐵通一般的家底兒,他不就可以隨便敗壞,反正我們底子厚,不怕敗。這種人,他得無比慶幸生在帝王家,做學問痛苦吧,治理國家痛苦吧,和朝臣扯皮痛苦吧,有一個強勢的母親痛苦吧,沒有父親痛苦吧,年紀小小劉坐在龍椅上聽天書痛苦吧,如果他不是生而在帝王家,我想在生命都沒有辦法保障的他的那個年代,生活會教給他什麼是真正的痛苦?






書蟲跳跳糖


說的也是!耳濡目染!鬧心鬧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出去逛窖子!忙不過來!還作賤自縛。


正言義為先吳愛四


如果他說過,那麼很可能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意志薄弱且好色任性的人,卻成了九五至尊,坐擁後宮佳麗三千,全國的美女都任由他選用,如此大的富賈,讓他掏空了身體。所以,自制力太差的人,當皇帝,簡直是找死。


賈甄矜


同治皇帝的意思就是:人家都說生在帝王家好,可是人們哪裡知道我的苦?不自由,沒有朋友和知心人。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