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浴血上甘嶺血色⑩中國士兵

1952年11月18日,天還沒亮,

一個滿口山西話、身材敦實精幹的年輕人闖入志願軍93團537.7高地北山指揮所,他宣佈:31師的部隊全部撤掉吧!沒你們的事兒了,現在陣地由我來。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影視劇照

93團領導並沒有感到錯愕,他們對這個年輕人很熟悉,他就是34師106團團長武效賢。

武團長是12軍最年輕的團長,沒有之一。他12歲參軍,26歲就當了團長。第五次戰役後,武團長被選送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速成班學習1年半,畢業後,3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點名讓他回抗美援朝戰場,繼續帶106團。

上北山前,12軍副軍長李德生找武效賢談話,告訴他106團的任務是全部恢復和鞏固住北山,軍裡不再派別的部隊了。因為幾個主力團都用光了,最多隻能再給武效賢補1個營,106團必須打到底,把537.7高地北山的攤子收拾好。武效賢心裡暗想,我手裡有4個營,還守不住這麼大個地方?!

戰場上可不是吹牛皮、說大話的地方,武效賢敢拍著胸脯打包票,心裡必定是有數的。因為他了解他的兵,就像瞭解自己一樣。當年聞名全軍的“愛兵模範”王克勤就出自他所帶的營,多年後,他又發現了郭興福這個典型,並幫助其總結出享譽全軍的“郭興福教學法”。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堅守坑道的志願軍戰士

18日5點25分,106團在537.7高地北山陣地的防禦部署還未就緒,敵人就發起來攻擊。此次攻擊,敵人特別看重6號陣地,4架轟炸機對6號陣地輪番轟炸,敵人的炮彈成噸成噸地往6號陣地上招呼。陣地上唯一一條坑道被敵人炸塌,進出口全部堵死,8連指導員帶3排被埋在裡面,連長帶其他20餘人犧牲。

敵人炮火將6號陣地犁了一遍,旋即以1個連的兵力對6號陣地發起攻擊。戰鬥中,106團8連一對相認沒多久的親兄弟相繼戰死沙場。這兄弟倆來自四川嶽池,分別叫邱大雲和邱大華。那年邱大雲9歲,邱大華4歲,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他們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找一條活路,不得已將弟弟送給了別人。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英雄兒女》劇照

後來兄弟倆長大成人,先後來到12軍當兵。第五次戰役後,弟弟邱大華來到哥哥所在連隊當司號員,剛開始哥倆誰都不認識誰,連隊搞“訴苦”時,他們在會上談起了各自的身世,兩眼淚汪汪,巧啊,兄弟倆竟然能在這裡相認。106團政委得知此事後,專門請人為這兄弟倆拍了張團圓照,可誰也不會料到,這竟然是兄弟倆留在這人世間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合影。

兩天後,在邱家兄弟犧牲的6號陣地上,高家兄弟又上演了一出“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的傳奇。高家兄弟山東人,1951年3月入伍後,就隨部隊來到抗美援朝戰場。他倆是親兄弟,又是一個班的戰友,五聖山腳下集結待命時,哥哥高守餘看見弟弟高手榮的黑布鞋磨破露出了大拇指很是心疼,他告訴弟弟,自己還有雙新鞋子,等打完這一仗就給他換上。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王芳兄妹

可是弟弟高手榮再也穿不上這雙新鞋了,戰鬥中,弟弟不知什麼時候負了傷,1條腿被炸沒了,腸子從肚子裡流了出來,還冒著血氣。高守餘看見弟弟受傷萬分焦急,他摟著弟弟急切地呼喊弟弟,醒來!弟弟醒了,可是說不出話來。就在這時,敵人成群結隊的反撲上來。高守餘放下弟弟,囑咐他不要亂動,等把敵人打退,就帶他去治傷。

高守餘抱著手榴彈,夾著爆破筒,向反撲上來的敵人衝去,他找到一個掩體趴下,將手中的手榴彈接連扔向敵人,敵人見攻不動6號陣地,退到山腳便開始呼叫炮火支援。敵人退卻的時候高守餘才發現,陣地上1個班的戰友都犧牲了,陣地上只剩下他和弟弟。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抗美援朝戰場,美軍火炮陣地

敵人密如雨點般的炮彈“隆隆”而至,高守餘被震暈過去,他醒來後立馬朝安置弟弟的地方爬去,等他來到安置弟弟的地方,弟弟已經不見了蹤影,孤零零一個很大的彈坑留在那裡。高守餘流著淚在彈坑裡不停地挖,沒多大功夫,他的雙手便鮮血直流,他繼續挖,終於他用雙手挖出了弟弟那雙穿著破洞布鞋的腳。

他來不及悲傷,敵人再一次攻了上來,敵人將一顆拉了弦的手榴彈扔到了高守餘跟前,高守餘猛地彈起,抓起手榴彈朝敵人扔了回去,手榴彈還沒著地就爆炸了,敵人的腦袋被炸沒了。將悲痛化為力量,高守餘1人在6號陣地上帶傷而戰,打退敵人6次進攻,殲敵百餘人。外媒記者肯尼德報道了高守餘的事蹟,他不知道6號陣地上的這名戰士名叫高守餘,被以“一箇中國士兵”冠名。這名中國士兵戰後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二級孤膽英雄”稱號。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高守餘作報告

沒錯,這就是“一箇中國士兵”,整個志願軍部隊就是由千千萬萬這樣的中國士兵組成的,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士兵,志願軍才會贏得上甘嶺戰役乃至抗美援朝戰爭的吧。士兵是一支軍隊的主體,是打勝仗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少身經百戰的將軍都說,仗是戰士們打的,戰士是最可愛可敬的人。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苦中作樂的志願軍戰士

是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掌聲和鮮花送給那些英勇的戰士們,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會贏。1952年11月3日,志願軍12軍31師91團7連在597.9高地3號陣地上打得相當艱苦。連彈藥運輸的人都貼在了陣地上,沒有彈藥補給,仗怎麼打?營長急得沒辦法,要把剛剛撤下來的8連炮排拉出來為7連運送彈藥。

8連指導員對營長說,營長,你別讓他們上了,得給8連留點種子,我們補充補充還準備上呢。營長也沒法,能用的都用上了,手裡只剩下來這點能用的人,他答應8連指導員,炮排只負責把彈藥送上去,送上去就下來,不參加戰鬥。戰事緊張,扛著彈藥上了陣地的8連炮排,看見7連打得那麼激烈,情況那麼危急,二話沒說,加入了戰鬥,打到傍晚,8連炮排僅有1名副班長活著回來了。

這可把8連指導員愁壞了,全連正副班長都配不齊,如果上級再有任務可咋辦?那時候,8連連長正在陣地上給7連當顧問,指導員想了一會兒,拔腿就跑,跑了十幾裡山路,好不容易來到團包紮所。進了包紮所,8連指導員說,團首長表揚我們8連打得漂亮,下一步還有任務交給我們,可現在連隊缺少戰鬥骨幹,能動的都跟我走,我們回去一起再接著幹。

8連指導員把話說完,扭頭就走,等他再回頭時,身後跟著拄著柺杖的,互相攙扶的傷員三四十人,指導員按捺住心中的悲壯與激動,強壓住眼中的淚水,帶著這三四十人上了上甘嶺。

最年輕團長接防上甘嶺:31師撤吧!沒你們事了,現在由我來

你看,多好的兵啊,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士兵,什麼樣的敵人戰勝不了!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