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沒有愛情,只有相親


鄉村沒有愛情,只有相親

話筒伸向了寸頭白髮,身著背心的大爺。

“您對‘不常回家看老人屬於違法’怎麼看?”

“現在法律淨扯淡!”強大的聲波衝擊下,話筒差點沒站穩。

“不回家看我們違什麼法?30歲了還不結婚才違法!“該判刑!”

掃地僧站在人行道發出的怒吼,震懾了全國千千萬萬單身的善男信女,一邊是心急如焚的家長,一邊是有苦難言的孩子。

他們之間關於婚姻的爭論,就像一場漫長的拔河比賽,在感性與理性,物質與愛情之間來來回回。誰先鬆手,誰就將勝利拱手送給了對方。

春節將近,上海寫字樓裡的Jessica,深圳富士康的小偉,三線小城市的服務員……他們紛紛踏上漫漫回家的旅程。

除了要思考如何向父母總結這一年的生活,他們還要接受一項父母安排的通關挑戰——去和安排好的小夥或者姑娘見上一面,聊上幾句,最後再交換下微信。

以上系列活動,俗稱相親,這不是一項輕鬆的任務。

相親從來都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次相親接頭的達成,都是家鄉地下情報系統運轉的產物。相親對象的質量,更是自己和背後的家庭在群眾中地位的直接體現。

相親現場氣氛如何,更是兩個年輕人三觀的集中碰撞,在短短的半個小時裡,需要判斷對面坐的陌生人能否和自己生活幾十年。

在最需要運氣的賭局中,有實力的更受歡迎,在貧困地區的農村更是如此。

作為一個農村精神小夥,花了三十塊錢在縣城來了一套洗剪吹,當你在家裡邊打發蠟邊盤算,待會如何在客場展示雄性魅力的時候,我勸你清醒一點。

秀出實力,才是你展示魅力的必要基礎。

別忘了這裡是人口大省,農村的男人越來越多女孩越來越少,隨便一個到了適婚年齡的女孩門前相親的隊伍,跟你中午在富士康食堂打飯的隊伍長度差不多。

鄉村沒有愛情,只有相親

現在請放下你的啫喱水,去看看家裡有沒有一輛四個輪子的小汽車。如果沒有,那就去找親戚借,最好是白色,因為十萬價位的汽車,白色比黑色好看。

你不能走著去,更不能騎著電動車去,不是怕你冷也不是怕你髮型會亂,而是想告訴你,以這樣的出行方式去對象家,等於舉著白旗投降。

什麼是相親?相親就是你們家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

開著汽車去,是對相親對象的基本尊重。在車窗的映襯下,你精心打扮的髮型才真正顯得犀利瀟灑。在電單車的後視鏡裡,它是那樣的落伍和土氣。

見女方和她的爹媽和她的親戚們,可不是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現場,如果不知道說啥那就少說點,會給人留下穩重可靠的印象。

當然,愛情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猜不透。在這裡唯一能做的,是儘量把自己和家庭的情況詳細說清楚。

和城市青年不同,農村的相親小夥有學歷的不多,文化程度多是中學,職業規劃更是無從談起。

他們多在沿海的服裝廠電子廠的流水線打工,或者在親戚的生意場幫忙。如果有技術或者有自己的生意,這絕對是加分項,因為這意味著穩定的現金流。

穩定、可靠,這是大多數農村父母的要求。

在註定有上千萬的男人要打光棍的今天,如果愛情非要用一個安全係數來保駕護航,那麼這個數字是二十萬人民幣左右,這代表著你的實力。

對,這便是相親路上最難過的收費站,以後還將包括一輛新車,附近縣城或者市區的一套新房,這是標配。

勤勞致富,因婚返貧,這是不少農村的真實寫照。在甘肅的偏遠農村,出生在困難家庭的男孩們到了四十多歲,仍然在為天價彩禮打工攢錢。

可積累的速度遠遠追不上彩禮的膨脹速度,所以一些離婚了的女性在婚姻市場上,仍然很搶手。

鄉村沒有愛情,只有相親

在NHK拍攝的甘肅慶陽相親的紀錄片裡,一個女人對一個大她十幾歲的光棍說:“馬總,你現在事業好了,如果能在海邊給我買套海景房,咱們還是可以考慮的。”

愛情本來自由,在男女比例失調,婚姻觀念轉變的今天,她只能帶著現實的鐐銬跳舞。

房子車子彩禮,是對孩子未來幸福生活的莊嚴承諾。

在抗風險能力極弱的農村家庭裡,安全感是剛需。

他們應該很羨慕城市,那裡的年輕人更有文化,可選擇的樣本更多,也沒有那麼高的彩禮。

相親角的發明專利,有人說是屬於上海人民公園的晨練老人,有人說是屬於北京龍潭公園的晨練老人。

不管怎樣,這是由大城市的老人們在公園裡畫了一個圈。

鄉村沒有愛情,只有相親

在計劃經濟時代,他們學習長大結婚,在市場經濟時代他們的子女出生。當孩子在面臨婚姻大事的時候,飽經“拉郎配”之苦的他們,毅然拿起市場經濟的武器,去為孩子謀取一個仍舊看重穩定,但一定要比他們幸福的未來。

85年出生,身高165cm;註冊會計師,在外資銀行工作(陸家嘴);大學本科,有上海戶口,有房。


這是相親牌的標準格式。

老人們口口聲聲說“人最重要,條件都是次要”,一方面又斤斤計較,更有雷人語錄。

鄉村沒有愛情,只有相親

你有學歷就有錢,我的外甥一年三百多萬,這就是學歷啊。五千塊一萬塊一個月,討飯啊。


在成功率極低的公園相親角,已然白髮的家長們用這種方式在釋放自己的焦慮,與其說給自己找對象,不如說給自己找安慰。

孩子們追尋魅力,老人們能做的,就是幫他們測測實力。

婚姻自有一套邏輯。

在自己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只能交給市場來安排,而市場是有規則的。

在農村,“光棍”的成因本來是極其偶然的,可能是極度貧困,也可能是自身缺陷。可現在剩女集中到城市,剩男集中在農村,天價彩禮便是實力的體現。

在三四線小城市,婚姻同樣有看不見的銅牆鐵壁,往往是老師,公務員,銀行職員互相通婚。其他群體很難進入這個相親圈子,除非你有錢。穩定體面的職業在這裡就是實力。

在大城市,實力的屬性更加多元,房子、學歷、職業都是考察對象,就連出身平凡名校畢業的男孩都有可能被嫌棄,稱為“鳳凰男”。

農村和城市又有什麼區別呢?愛情路上處處受限,彩禮、職業、學歷都可能是壓垮愛情的稻草,沒有實力,婚姻從何談起?

到了春節,又是一年一度相親旺季,每一個將要相親的年輕人,都仰起“不將就”的頭顱,可時間和現實會讓他們承認,“將就”才是人生的慣例。

畢竟,人人都羨慕梁山伯祝英臺,可誰也不想成為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