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我是奔著太宰治的名氣去讀《人間失格》這部作品的,太宰治被譽為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但讀完以後,即便在充滿陽光的午後,我也能感到背脊的一陣陣涼意。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豆瓣評分


我甚至有些後悔,為什麼要翻看這樣一本灰暗、陰鬱、讓人不快的小說?鬱悶了兩小時後,突然想到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話:

“只有認真地思考過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同樣,只有看過了頹廢、絕望的人生,才能更加堅定拒絕這樣活下去的決心。

嗯,我為自己看完這部作品找到了一個充滿意義的理由。

如果要用兩個詞形容對這部作品的整體感受,我想到的是——“假面”和“恥辱”。

“假面”源起於男主葉藏悲劇性的矛盾性格。他出生在超級富裕家庭,卻認識到自己與眾不同,幸福觀與別人格格不入,從而對人類懷有深深的恐懼。他拼死拼活、竭盡全力地強裝笑臉,目的只是為了迎合與討好別人。在引發別人大笑的外表之下,他揹負著極其陰鬱的心靈。

“人間失格”意思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葉藏到東京後開始逃學、酗酒、參加學生運動、被女人包養。在與不同的女人的糾纏中多次自殺未遂,一步一步走向黑暗,成為社會邊緣人,最終被社會拋棄。男主的一生,就像小說一開頭寫的那樣“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著恥辱。”

01

書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印象極其深刻。一個是扭曲的討好,另一個是真面目被揭穿後毀滅性的羞恥感。

有一次,葉藏被父親問到想要什麼禮物時,他知道父親想送他獅子面具,但他並不想要,怕得罪父親,長時間無法作答。見葉藏扭扭捏捏,父親臉上露出了不悅的神色。

太宰治描述葉藏的心理活動時寫道:“多麼慘痛的失敗啊!我居然惹惱了父親。父親的報復必定是很可怕的。如果不趁現在想想辦法,可就不可挽回了。”

那天夜裡,葉藏在被窩裡無法釋懷,輾轉反側,為了有意迎合父親討他高興,深夜偷偷在父親記錄禮物的筆記本里寫下了“獅子面具”後才能入睡。

另外一處是一天上體操課,葉藏為了逗同學開心,故意裝作一本正經地練習單槓,突然有預謀地一屁股摔到地上,結果惹得眾人捧腹大笑。而一個名叫竹一的傢伙卻戳破了葉藏故意為之的詭計。葉藏頓時感到無地自容,被恥辱感吞沒。葉藏當時的內心活動是:“我彷彿看見世界在一剎那間被地獄之火裹挾著,在我眼前熊熊燃燒起來。我使出全身力量來遏制住近於瘋狂的心緒。”

人間失格者將自己掩藏於日趨完美的演技下,親人之間的生分和疏離可以達到這種程度!被揭穿假面具後的羞恥感摧毀能力竟然如此之強!

如同書中所說:“多年以後,正是這種性格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導致了我所謂的那種充滿恥辱的人生”。

02

好好說話,讓別人舒服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體現。但如果如葉藏一般一味忽略內心的真實感受討好、取悅他人,甚至將他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就是一種不健康的討好型心理了。這種狀態其實是“低自尊”。

低自尊就是在內心給自己整體上打了一個很低的分數。低自尊導致葉藏時常產生“我不夠好,我不配,我的存在、我的性格就是個錯誤,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我很失敗”的感受。特別是一旦遇到批評和責備、揭穿,就陷入難以自拔的自我懷疑與否定,併產生具有自我毀滅性與攻擊性的羞恥感。

而隱藏在討好型低自尊面紗背後的是一個卑微到塵埃裡的自我,一個不被自己接納的自我。

那麼討好型行為與“不能接納自我”在心理上是什麼邏輯關係呢?看看下圖: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討好型人格的心理邏輯


不能接納自我是低自尊的人格底色,如果討好他人(路徑A),就能避免看到不完美的自己,給自己留下“我是很好的,我是完美的”虛像;而如果不討好他人(路徑B),就會在別人的責備中看到不完美的自我,但又不能接納,想極力避免看到不好的自己,因此最終還是去討好別人。

你看看,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來說,起點是不能接納自我,就能解釋無論如何都會走上路徑A——戴上討好的人格面具之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塞爾Ÿ範得考克在《身體從未忘記》一書中指出,低自尊來自於童年缺愛的創傷。如果孩提時代遇到創傷類事件但並未得到家長、老師等重要成年人足夠的回應、關愛和撫慰,身體將長期處於高應急狀態和高壓力激素之中,併產生自我攻擊性的羞恥感。

長期重複的羞恥感將不斷強化神經之間連接,直至在特定事件和環境下,無需理性思維的控制,大腦潛意識自動產生低自尊的羞恥感——我與別人不一樣、都是我不好、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我的性格和存在就是個錯誤、我不值得擁有這麼好的人、我是個loser、我的人生完蛋了……

從《人間失格》葉藏童年生活中或許能看出些許端倪。葉藏孩提時代“用餐的房間有些昏暗,午餐時一家十幾個人全都一聲不響地嚼著飯粒,那情景總讓我不寒而慄……以至於我對用餐的時刻充滿了恐懼。”另外前面提到的父親問葉藏想要的禮物時,葉藏對父親也是如此生分、有隔閡,儼然像陌生人。這些似乎都在暗示他童年生活的家庭氛圍的寡言少語、嚴肅、冷漠和缺少人情味。缺少必要的關愛和撫慰可能是導致葉藏成年後悲劇性格的重要因素。

03

人們常說:做更好的自己就要努力工作、多賺錢、保持好身材、去旅遊。但我理解的更好的自己並不是這麼簡單。

更好的自己應當指在更深層次中,人們如何接納最不堪的自己,認清自己的價值所在,在此基礎上提升自我。

是當你貧窮時,有勇氣奮起直追,但並不因為現在的貧窮而感到低人一等。

是當你不好看,身材也不好的時候,採取行動積極改變,但並不會因為現狀而自我貶損,抬不起頭。

是當你疏忽犯錯,周圍的人都在指責怒斥你,你吸取教訓的同時還能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價值,不給自己打一個很低的分數。

看過《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陰鬱與頹廢,能更多地思考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生。榮格說:“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意識,這就是你的命運。”如果潛意識不能被主動覺察出來,那麼人只能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而人如果能主動意識到潛意識中的問題,就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但願世間人人都能發出“生而為人,我很感謝”的心聲。

Created by 正經mons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