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的愛人,是因為“我之所以為我的特質”而愛我

01.

這幾天的一點隨感。

作為一名女性,我希望在男性(或女性)在對我產生愛情的時候,是因為“我自己認為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那些特質”而愛上我,是因為那些“令我之所以是我”的特質而愛上我。

比如說獨立、自尊自愛、堅持自己的聲音、反叛、關心社會與他人等等。而不是因為ta寄託在我身上的,不是我自身的想象。

我始終認為,當一個女性決定獨立地承擔起她全部的命運的時候,當她決定堅定自己的自我,不再迎合任何人的時候,她才迎來自己最迷人的時刻。


我希望的愛人,是因為“我之所以為我的特質”而愛我


02.

以前看過這樣一篇評論,說的是“花木蘭和美人魚的故事裡,主角都有很強的精神自決力量,在無人可以商量、依靠的情況下,以驚人之心力,獨自決斷了命運,直面波瀾而無悔。要說這是孝道或為愛情犧牲,總覺得小看了她們。”

在一個依然是父權的社會中,女性做出“深思熟慮地不服從”,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力量的。

而父權社會束縛的從來不只是女人。當一名男性可以因為女性不夠依附而批判女性的時候,在另一種場景下他也會因為自身不足夠有能力供養而批判自身。這樣的男性本身也是不自由的。

當一名男性開始能夠欣賞女性為了成為自己而付出勇氣和力量的時候,這意味著他本身也是充滿勇氣和力量的人,是一個對這個社會的約定俗成有覺察和反思的人,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的人。

雅斯貝爾斯在《時代的精神狀況》一書中寫到:

個體的自我首先來自“ta在世中、而對此世的反抗”。當人對自己所身處的時代有反思和批判的時候,ta就有了自我,也有了歷史的眼光。


我希望的愛人,是因為“我之所以為我的特質”而愛我


03.

雅斯貝爾斯還說,“這個世界的實在是不可迴避的。體驗到現實的嚴酷性,是一個人有可能獲得他自己的‘自我’的惟一途徑。在世界中扮演一個主動的角色,是一個人自己存在的必要前提,哪怕他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難以達到的。”

在這個世界中,如果想要能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我們都必須主動去尋求一些目標,而不只是回應世界對我們的要求——無論這個要求是學習、工作、婚姻、生育、達成財富等等任何一種。

我們要始終與我們作為人能夠具有的主動性,和天性中的創造慾望在一起,在主動的過程中,在創造的嘗試中,我們得以堅定地知道“自己”存在。

是在這個狀態中,我們開始了自己生命的征程,我們如同逆流而上,時而意氣風發、揚帆直上,時而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但這是使我們自己的生命真正屬於自己的唯一方式——無關男女,這是每個想要真正活過的人,都必然要走的路。

無論性別,我祝願你們中的每個人,都能夠儘可能地剝離那些約定俗成和“社會眼光”對於每個個體的想象和束縛,把有限的人生全情投入到那隻屬於自己的、與那冥冥中似乎掌握著我們的更廣大的命運對抗的戰鬥中。


我希望的愛人,是因為“我之所以為我的特質”而愛我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