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導讀

每每讀完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都會有新的收穫。人生在世,有時候擁有太多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們姑且認為生活的質量和我們所擁有的物品質量有關。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等著我們去遇見,好的壞的都是我們應該遇見的。

正如釋迦牟尼所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應該出現的。”

當我們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慢慢能夠記住身邊的人和事了。從我們開始有認知的那一刻,我們一生都在遇見。既然遇見了,那麼分離只是遲早的事。鼓蕭隨樂章最後一個音符而止,宴席也終會散去。

所以,我們也要坦然接受他們的離去,因為生活的究極奧義就是“出”。這個“出”就是斷舍離裡面的核心思想。我們在擁有的同時是應該的,失去的時候也應該坦然。而斷舍離教會我們通過洞悉自己的內心去捨棄那些沒有用途的物品,乃至人和事。最終留下能夠讓自己幸福的林林總總。

然而,生活這件事,最終還是和我們所想所希望有關,想要的都留在了自己的腦子裡面。最終我們會去到想要的生活。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花和尚”魯智深隨潮圓寂,一生斷舍

也許你會想今天講“斷舍離”和《水滸傳》的魯智深有什麼關係。拾趣君趁著假期把《新水滸傳》看了一遍,裡面的英雄好漢各個拋灑熱血為了自己的“正義”而戰,劫富濟貧,懲奸除惡,上梁山,成就水泊梁山108好漢。當很多人喜歡豹子頭林沖、及時雨宋江、打虎英雄武松等等。我唯獨在“花和尚”魯智深身上看到了,斷舍離的智慧。

魯智深原名魯達,曾任渭州經略府提轄,人稱魯提轄,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上了五臺山文殊寺落髮為僧,得名魯智深。後因好喝酒生事,不打禪誦經,不服寺院管教,眾僧埋怨,最終被智真長老修書一封,讓魯智深投奔東京大相國寺智清長老,並贈送他四字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而開始了自己一生的“流浪”生活,這四字偈言正好印證了“花和尚”的一生。

魯智深一生坦蕩講義氣,好打抱不平。為人直爽不拐彎抹角。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遇林而起

在林沖被搭配滄州途中與林沖結識,後再野豬林搭救了林沖,怕薛霸與董超再度加害林沖,所以一路護送到滄州邊境。從這裡開始魯智深開始有了“哥哥”,一場江湖情緣也開始了。這也是到了最後,以魯智深為一派拒絕招安的代表。

在命運的長河當中,也許正如小說已經鋪墊好了一樣。魯智深好喝酒,卻因喝酒誤了林沖交代“保護好嫂嫂”的事。以至於這個酒肉和尚,自削髮之後,又一樣斷舍的東西,那就是飲酒。之後通篇故事裡面都很難見到魯智深飲酒,可謂是直接斷舍掉了。

要知道對於一個好喝酒的人來講,這樣捨棄,並且滴酒不沾後,換來江湖事業的興起。前有當官不成,再有做和尚不羈,得落草為寇,一展拳腳。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斷舍離的過程。以便在不斷變化的世道中長存。

之後,與青面獸楊志等人佔領二龍山,後歸於水泊梁山。招納眾好漢,成就梁山108將。這也就是“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這裡面魯智深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這個傻大個,倘若自己為王,也當成就一番事業。而他選擇了上梁山,這也是取捨的過程。在他心裡,“哥哥”們永遠是排在自己之前。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遇江而止

事情的轉機在宋江決定招安時候就開始了,魯智深依然是希望能夠在水泊梁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現實卻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選擇了與宋江等支持招安一派為伍。即便百般不情願,在這樣的趨勢下也是屈服了現實。隨後,南征北戰,擒方臘,成就功名。

而魯智深明白如今奸臣當道,矇蔽聖聰。即便招安了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心裡很清楚,在受封賞爵之時,選擇了到六和寺當和尚。

看破塵世的他,聽見錢塘潮信,方才想起後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隨後,隨潮圓寂。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為什麼花和尚魯智深能夠給我這麼深刻的印象呢?在於魯智深一生動盪不安,為官差而拳打鎮關西、為草寇而招安朝廷,南征北戰功績顯赫,為受封時而隨潮圓寂。看似做什麼事都沒有成功,而恰好是因為這樣的不成功,順勢為之,最後看清事實,果斷斷舍,讓這部水滸傳有了靈魂。

顯然,當我們失敗的時候,可能就常常會怨天尤人,感慨世間不公。不少人就會在這樣長時間的抑鬱和自卑當中失去自我。也許身邊擁有了很多東西,唯獨失去了自我。花和尚魯智深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人,不是在於其行事,而在於他的慧根。一個“正值好爽”的英雄好漢,最終卻成了整書裡面最有佛性,最具大智慧的人。這種智慧不在於教化他人,而在於遵從自己的內心,聽從內心的選擇。

在那樣一個故事背景下,尚有選擇。現實生活中,我們怎麼會沒有選擇呢?恐怕我們不是沒得選擇,而是不願意去行動,不願意去接受,甚至改變。不願意去斷舍離人生中無關緊要的事。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該跑步就去跑步吧!

我記得著名的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步吧”。

在正常人的思維裡面,我們不想去做某件事一定是被其他事情所佔用著。也許是今天工作太忙,今天干了其他事情非常累,也可能只是單純找藉口不想跑步。然而,

在心理學上面有一個效應叫做,“承諾一致效應”。當你不想去跑步的時候,你的大腦裡面就會出現一系列支持你不跑步的想法,這些想法最終就成了你的藉口。

然而,當我們決定去幹某些事情的時候,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我們應該往這這個目標前進,而不是往目標的反方向找藉口。所以這些藉口就是我們人生中應該斷舍離的一些想法。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大學有一個同學,長得挺帥,唯一不太討人喜歡的就是,胖,而且特別愛吃。和很多在大學的小年輕一樣,每年都會給自己立flag。學期前立好了,到學期末,才發現自己不但沒有瘦下來,反而重了不少。

我總是調侃他說,“人家越減越瘦,你卻越減越肥,白長了這麼好看的臉蛋。”

他卻總是說,不都怪你們老是叫我去吃宵夜,各種聚餐,打遊戲。我哪裡有時間去鍛鍊身體。我才跑了兩天步,就被你們拉著幹這幹那。

其實,這不就是很多人的縮影。把時間和精力全都浪費在了,目標以外的事情上。反而,來責怪東西太好吃,遊戲太好玩。

回到村上春樹的話上面來,“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步吧”。我理解的是,在我們定好了目標之後,我們應該努力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把目標以外的事情做好割捨。無論今天過得怎麼樣,該去做的事就去做吧!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所以,我也常勸同學。“該跑步的時候跑步”。不是東西太誘人,而是你給自己找了太多借口了。不懂得把這些藉口取捨掉話,再過兩年,身材只可能會更糟糕。

這也是我們常常所說的“自律”,自律的另一種解釋就是,“斷舍離掉所有無關的事情”。

很喜歡一句禪語,“吃飯時吃飯,睡覺睡睡覺”。這個人生智慧至今受用,幫助在不知道該幹些什麼的時候,選擇一件想完成的事情,並把它做好,其他事情都斷舍離,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選擇大於努力?

《極簡生活》一書中給人的忠告就是八個大字,“果斷決定,立刻執行”。人類在現代生活中養成了一個壞毛病叫做“拖延症”,得了這個症狀的人,總能臨時抱佛腳,一顯神通。

“拖延”也不外乎是找了藉口,實際上人性本來就是“懶惰的”。我們太懶,人生太短,時間太有限。所以選擇做什麼就變得十分珍貴了。

朋友圈裡經常流出這樣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其實這句話來自馬雲的一段演講,其中講到“為什麼選擇大於努力”。我可以這麼理解,如果選擇掃大街能夠成為“首富”的話,我一定去選擇掃大街。搬磚能夠讓人過上“體面生活”的話,我選擇去搬磚。做一個掃大街第一,搬磚第一也是不錯的。這裡不是否定了體力勞動者的努力。恰好是因為,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那麼我們最終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並不是沒得選!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這是一個不斷“斷舍離”的過程,魯智深發現了自己無法改變招安的結果時候,選擇了接受,並且拋棄了世俗紅塵,隨潮圓寂。圓寂是一個僧人最終理想。如果你想減肥,那麼瘦下來就是你最好的狀態,選擇不吃油膩的東西,選擇去跑步減肥,最終會達到目的。

而在選擇的時候,“果斷決定+立刻執行”便是指導我們去選擇去行動的準則。太多人輸在了,等待上面,等待一個合適的選擇。實際上等不來,“無論你遇到什麼人,都是你應該遇到的”。也是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都是你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結語

《斷舍離》一書中已經超出了居家整理收納實用性的範疇,在書本的末端更加是探討著我們人應該如何去面對生活。如何在生活中學會取捨,並告訴我們想要的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

《水滸傳》通篇下來,唯獨魯智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他一生中的斷舍中找到了自己最終的歸屬。這是他的人生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否會被招安,他都遵從著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的聲音。在我看來,看似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都是選擇最好的結果。

大學同學最後也成功瘦了下來,是因為他選擇了更加健康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抵制誘惑,併為目標努力,最終收穫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人生在選擇面前往往有太多的誘惑,無論選擇了什麼都是自己選擇。果斷一些,立刻去執行。最終,斷舍離掉多餘的東西,留下來的總是能夠讓你幸福的事物。

我是拾趣君,一個熱愛居家生活的90後,文筆拙劣,且看勿噴,感謝閱讀和支持。

淺談“斷舍離”生活,人生是可以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