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落紙如雲煙——孫偉草書《心經》賞評

孟雲飛/文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多為唐玄奘譯本。是般若佛經系列中字數較少但極為重要的經典,也堪稱是佛教經論中最著名和博大精深的一部經典,更是佛經中必學之作。是人類文明史和文化史中精品之作。佛家認為經常唸誦、抄寫《心經》可以積集功德。因其全文字數260字,便於書法表現,所以在中國書法史上,諸多大師如張旭、歐陽詢、趙孟頫、弘一法師、啟功等,甚至乾隆皇帝都有《心經》書法傳世,還有懷仁集王羲之行草字成《心經》篇。它既在墨香中體現了文化底蘊,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清雅、寧靜和禪意。書體涵括篆、隸、楷、行、草,洋洋灑灑,一人一風,一家一貌,美輪美奐,歎為觀止。

孫偉先生多年來臨池不輟,在深入學習各家風格基礎上,對草書《心經》進行了重點學習和研究。草書,尤其是大草是一種最具有想象力的抽象符號,是一種最易抒情表意,發揮性情,表現自我的書體。所以其書由心造、形由情生,造型理念、結構誇張變化和書寫狀態關係很大。大草的特點是對立統一關係突出,需要大密大疏和大開大合,空間展開聚散幅度大,產生突變多於漸變。先極動而後寓靜,有常理而無常形,全局變幻始終。大草難度很大,所以要寫好一幅草書作品需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狀態。不但要有對文字內容和思想十分熟悉的能力,而且還要有豐富的草書臨帖經驗和紮實的書法功底,更需要有情緒帶來起承轉合的節奏變化和用書法渲洩表現的能力。

揮毫落紙如雲煙——孫偉草書《心經》賞評

孫偉 草書《心經》局部


孫偉屬於下苦功一派,多年堅持不懈,心摹手追,興趣不減。真草隸篆都是寫好大草的基礎,為了練好基本功,他在這幾種書體上皆下過苦功。深厚的篆隸功夫,使其草書的長線條富有篆籀之意,線雖細而紮實,富有彈性。但他用功最多的還是對經典草書法帖的學習,臨習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和《大草千字文》,在此基礎上結合研究張旭、于右任、吳鎮和日本書家準三宮真覺等的草書《心經》。他孜孜不倦地學習、繼承和總結前人精典精華,既在字法、筆法、章法和墨法上準確把握,同時又在創作時重點突出草書作品的古意和典雅的書卷之氣,而避免俗氣、躁氣和火氣。做到總體章法上氣韻暢通,疏密有致,鬆緊結合。在用筆上,他師法傳統,熟練使用翻、壓、駐和撅等古法,筆法多樣,中側兼用,以中為主,快慢結合,斷連結合,線條自然流暢,一氣貫之,毫無搭筆、接筆和改筆等造作感,富有節奏感。其草書字法嚴謹,輕重對比,大小結合,注重大字突變和實連長線條的表現效果。他還注重墨色變化,大膽地把作品局部或者個別字用王鐸式的漲墨、宿墨等法渲染,來增強視覺效果。

整體而言,該作品可謂“行雲流水神來筆,濃淡相宜禪墨揚”。從而達到了駢儷流暢,雍容大度,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魏晉風韻和藝術感染力。

在嵩山少林寺第一屆無遮大會書畫邀請展中,孫偉此幅《草書心經四條屏》的藝術水準受到專家和社會大眾一致讚揚。該作品被少林寺藏經閣收藏,並頻發給其收藏證以示永久紀念,這是對他藝術水平的認可,也是莫大的榮譽,但他卻認為自己還有不少需要提高之處。學無止境、藝海無涯,祝願孫偉先生再上層樓,取得更大的成就!

揮毫落紙如雲煙——孫偉草書《心經》賞評

孫偉


孫偉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註冊高級教師,河南省直書協常務理事,省直文聯委員。省直文聯先進藝術工作者。豫鷹書畫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