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三)

同和裕銀號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三)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三)

同和裕銀號位於道口古鎮大集街,建於1915年,是傳統的前店後院建築。院內是東西廂房、馬廄和庫房組成的二進院落,臨街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樓頂是歐式風格的女兒牆,屋山是徽派馬頭牆,門窗上方是北方特點的木梳背式磚券。銀號還將明清傢俱線腳的“冰盤沿”融於建築之中,工匠們巧妙地將其鑲嵌在樓層分割處和女兒牆頂端。“冰盤沿”線條流場,上疏下斂,給銀號簡潔的外觀增添了幾分靈動和美感。同和裕銀號既融合了南北方的建築特點,也借鑑了歐洲的風格,整座建築顯得厚重內斂。

1912年,愛國實業家王晏卿在新鄉創辦了同和裕銀號。三年後,在道口古鎮開設第一家分號,依靠運河航運直達天津。自此,同和裕銀號“北伸平津,南延滬寧,東至新浦(今屬連雲港),西達成都、太原”。佔據經營的有利地勢,先後設分號43處,店員850餘人。同時兼有工商企業五十餘家,從業人員達3000餘人,先後經營21載。但同和裕銀號終究沒有逃過經濟發展的規律,幾經飄搖,於1937年10月宣告破產,道口鎮同和裕和其他40餘家分號也一起隨之關門歇業。

王晏卿以“寓金融於實業,以商業固金融,從金融起家,大量涉足工商實業”為經營之道。在道口古鎮開辦銀號的同時,還發展土產品出口業,他為銀號添置自行車數輛,派人往返於清豐、南樂一帶收購草帽辮運往道口鎮,成批裝船發往天津出口。道口鎮通暢的航運業,奠定了銀號在整個豫北地區的金融、信息聯絡中心和商業活動中心的位置,道口鎮同和裕銀號的成立對同和裕日後的迅速擴張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王晏卿長期在此坐陣,指揮全局。1915年到1920年道口同和裕銀號的金融業務種類逐漸增多,商業也從最初以五金鐵貨為主發展到糧棉、文具、百貨以及土產品出口等領域。昔日的同和裕銀號雖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各地的分號也隨之不見蹤跡,但古鎮人記住了在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的銀號,留住了她的容貌。她是目前僅存的三處分號(開封分號、徐州分號)中,年齡最長的一處。2015年,銀號百歲華誕之際,古鎮人又將其恢復如初,向遊客開放。

道清鐵路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三)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三)

道清鐵路起自道口鎮三里灣,途經焦作,終至清化,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英國福公司興建,是中國鐵路史上修建最早的鐵路之一。1905年,福公司在焦作採煤未果,擔心養路費無著,便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將鐵路賣給清廷,該合同由詹天佑親自書寫。修路所用之資作為清廷向福公司的借款,清廷以經營權做抵押。道清鐵路於1906年2月竣工通車,全長150公里,1925年又由清化展築至陳莊,全長163公里。民國二十一年(1932)出版的《道清鐵路旅行指南》中《道清鐵路略史》記載,道清鐵路“沿線所經,昔為殷周之地,綿亙八縣,橫貫豫北”。在中國當時的鐵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道清鐵路的開通,使道口古鎮進一步繁榮,《道清鐵路旅行指南》中描述道口鎮:“凡由晉南豫北以及津沽等處出入之貨,悉皆由此裝卸。河中舟楫往來如鯽,由此溯河北,上可達津沽,平時水深五六尺,載重十五六噸帆船均可通行。”焦作、清化附近出產的煤、糧、竹貨、“四大懷藥”等源源不斷地由鐵路運至道口三里灣碼頭,會同道口當地特產附近的木材、雜糧、白布、雞蛋等產品。經三里灣碼頭運往津沽、河口等地。來自天津的工業品、油、鹽和各種“洋貨”及從蘇杭運來的紗羅綢緞經運河輸入道口,再由鐵路、陸路發往山東、山西、陝西及豫北各地。道清鐵路的開通使得道口鎮“本地居民多業船戶、腳行,而鐵工、木工者亦頗不少。彼等為便利工作計,鹹臨河而居,屋宇櫛比,饒有風趣”。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道清鐵路,自此道清鐵路成了抗日軍民與日寇鬥爭的戰場。1945 年春,八路軍第二十九師和太行軍區發動道清戰役,拆毀新鄉至道口段鐵路。隨著汽車與公路的快速發展,道清鐵路失去了原有的運輸地位,解放後沒有修復,自此,道清鐵路退出了歷史舞臺。

道清鐵路唯一的遺存——洋井,依然矗立在木材北路的小巷深處。

西街老爺廟 古槐樹

道口古鎮老爺廟街有座老爺廟,供奉的玄武神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之一。玄武為龜蛇化身,百姓奉其為玄武大帝。

在古代,玄武大帝因被賦予多種能量,而受到世人的重視和敬仰。傳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於東、西、南、北各主一方,玄武主位北,北方為水,故為水神。自古以來蛇被視為生殖的象徵,玄武是龜神合體,被看為雌性交配生殖繁衍的標誌,所以也是生殖之神。龜是長壽的象徵,玄武又是長壽之神。玄武廟建於運河之濱,先人期盼玄武大帝能治水降水,保佑河運平安;保佑子嗣繁衍,代代不息;保佑生命永恆,長生不老。

廟修建年代不詳。據莊中碑誌記載,天啟五年,明朝人修葺時,就不知廟宇建於何時。無獨有偶,廟前的古槐何時種植也無人知曉,歲月無痕,更增添了老爺廟、古樹的神秘感。

槐者,鬼木也。人們篤信年代久遠的槐樹上必定住有神仙,因而對槐樹心懷敬畏。老爺廟的古槐樹老根破土兀立,盤錯交織,樹身粗糙斑駁,中間開裂,呈半圓匚狀環繞成一個大空洞。俗語:“千年柏,萬年松,比不上老槐樹一迷瞪。”如今古槐煥發生機,枝幹猶如傘狀向四周伸展,遮陰蔽日,非常茂盛。

摘寫王鑫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