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塑造了半個清華物理系,無兒無女。79歲不幸去世

1977年1月13日,在北京中關村有一位孤苦伶仃,無兒無女的老人。在飽受疾病折磨昏睡中離開了人世。他對自己的清白無法辯解!便匆匆的離開了這個人世。在他的追悼會上好友淚流滿面,多年的同事悲憤難當!故人已去,但活著的人依然憤慨!

我們回望過去,在歷史的塵埃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一位老人他幾乎時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教出來中國物理界的半壁江山!

我們熟知的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是他的學生

華人諾貝爾獎物理獲得者李政道、楊政寧

為我國數學做出巨大貢獻的華羅庚也是他的弟子!

這個人是誰?他就是我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葉企孫

01

1898年葉企孫出生於一個富足的家庭!在父親的管教下,他飽讀詩書。或許正是對典籍的涉獵,塑造了他一身儒雅的氣質。他的父親一生以教書育人為業,是一所新式學堂的校長思想極為開明。

“即重格致,又重修身,以為必以西方科學來謀求利國利民才能治國平天下”父親的這句話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就是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開始了自己的旅程。

1911年初,13歲的葉企孫考取了清華學堂,併成為了第一批清華學堂的學生!

在清華學期期間 “惜光陰、習勤勞、節斥欲、慎交友、戒菸酒”,這是他為自己立下了規矩。為此他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戒律,開始了在清華學堂的學習。


嘔心瀝血塑造了半個清華物理系,無兒無女。79歲不幸去世

清華堂第一批學生

在當時葉企孫還在清華成立了第一個學生團隊—科學會。

並制定了“不談宗教、不談政治、宗旨忌遠、議論忌高、切實求學、切實做事”

在這一時期,父親早年在他心中的留下來的“科學救國”的種子開始慢慢的發芽,開花。

02

1918年,20歲的葉企孫從清華畢業隨機去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

上個世紀20年代正式物理學的開端,也是他人生中最科學研究最輝煌的時代!僅僅兩年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

二十出頭的葉企孫由導師介紹參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測出普朗克常數---的準確數值!

在不懈的努力下,日以夜繼!終於在1921年發表出了《用射線方法測定普朗克常數》而為世界物理學界所知道!

他的論文被眾多的科學家引用,而他的名字被銘刻在許多經典物理著作中。這可以說這對中國科學家是第一次!

這些都代表著他將是一顆緩緩上升的天才,在美國他可以享受著奢侈的生活,別人的擁戴!

但是他拒絕了,他要回到中國!放棄了在國外樹立起來的科學名望,選擇回國!當一名拓荒人!

03

1925年,清華學校大學部成立。葉企孫便受聘為清華大學物理教授。並擔任了物理系系主任一職。當屬的物理系教授極為稀缺,幾乎所有的物理課都是他一個人所上。

在當時國外的學者都認為中國人是搞不好科學的。在1929年出任清華院長的時,曾在校刊上發表《中國科學界之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文。在文中質疑了中國人不適合搞科學是沒有根據的!

從這時開始他就認為“只有科學才能救中國”

為此他一直在自己心中勾畫中國科學的藍圖,發展物理科學必須要有足夠優秀的物理學教師。於是他不計個人得失,一次次的請吳有訓教授。甚至在吳有訓到來之後主動請辭了物理院院長和物理系系主任請吳有訓來擔任!

在葉企孫的策劃下,葉企孫、吳有訓、薩本棟、周培源、趙忠堯等,一大批優秀的學者被網羅的了清華。這使20世紀的清華物理系人才濟濟!


嘔心瀝血塑造了半個清華物理系,無兒無女。79歲不幸去世

葉企孫為了清華物理學院不僅僅是請來了最好的老師,也為清華培養了數不勝數的優秀學生。

1926年,反動軍警製造的“三一八慘案”震驚 全國。殊不知,在當時遊行的隊伍中,也包括葉企孫在物理系的第一屆學生 王淦昌和韋傑三,而不幸的是,韋傑三在遊行中槍殺,血濺了王淦昌一身。

當晚,王淦昌跑到葉企孫的居所,向老師講述韋傑遇難的經過。一向溫文爾雅的葉企孫狠狠地並責了王淦昌 誰叫你們去的! 你知道自己的使命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麼會捱打?為什麼落後? 你們明白嗎? 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受苦難,就只有靠科學!科學,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 。

他不是不知道國家危難之際民眾的呼籲的重要,但是他更明白這些人才是未來的國之棟樑!

他一生未婚,沒有兒女!他把這些交過的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兒女!

04

葉企孫愛才,卻心胸寬廣,不拘泥於清華的人才,也不會因為年齡等客觀條件而不給機會,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便是受益者之一 。當時去美國留學的有兩個名額,當時葉企孫推薦了李政道。雖然有諸多人認可李政道的學習能力,但是李政道當年還是大二!怎麼可能去學習更加高等的知識?不過在葉企孫的大力推薦下最後終於促成了李政道的順利留學!

這讓中國人出來了一位諾貝爾獲得者!

數學大師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當時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是葉企孫力排眾議讓他在清華數學系任教,又送往劍橋大學深造的。

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誕生了23位兩彈元勳,其中一半是他的門生。他最終為國家培養的院士數量,達到了79名。

國家強盛,皆賴此公!

嘔心瀝血塑造了半個清華物理系,無兒無女。79歲不幸去世

05

1948年葉企孫在國民政府開始搶運教授的名單中,葉企孫這位愛清華愛得最深而又是最專業的人,對數十年師友梅貽琦的勸說也無動於衷,葉企孫告訴那些與他一樣猶豫不定的人們“我相信共產黨也是要辦學的”

葉企孫留下的言行以及後來主持清華校務為清華留下了一批優秀學人,不少當時持懷疑、猶豫、觀望態度的人從他身上找到了定盤星,紛紛表示願意留下。

葉企孫又像初創清華大學理學院那樣。向國內外傑出的人才廣發電報、信函和聘書。他們中有的在養病或賦閒。有的在國外進修,有的在猶豫、楊武之、趙忠堯、華羅庚、餘瑞璜錢三強、何澤慧、王大街、葛庭翅、胡寧、黃昆、朱光亞、李賦寧等人就是這樣從四西八方召回清華的。

1949年10月1日,歷史進入了新的時期!

1967年初,北大貼出了大字報,說葉企孫是特務。追溯根源竟然是在熊大縝身上。

當時已近70多歲的葉企村教授被批鬥,關押。長時間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這位為中國培養了諸多大師的大師,在精神和肉體均受到嚴重摧殘的日子裡,無論受多大委屈,都不向別人傾訴,而是默默忍受。


嘔心瀝血塑造了半個清華物理系,無兒無女。79歲不幸去世


在關押期間由於葉企孫身患嚴重的尿毒症,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被褥終日潮溼,衣服少有更換。為減輕痛苦、他整日整夜坐看,致使兩腿腫脹,皮膚髮黑變硬,以讀書為樂,讀點古典詩詞或歷史書打發時間。

1976年,文革結束了,中國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而葉企孫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1977年初,葉企孫病情迅速惡化。1977年1月10日,葉企孫陷入昏迷,呼吸困難,被送醫院搶救。期間偶爾醒來,便口中喃喃:回清華……回清華……

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在醫院因搶救無效,平靜辭世,終年79歲。

按有關方面要求,葉企孫逝世的消息,所有報刊均不予刊登。即使是今天,若查閱葉企孫的生平,也只寥寥幾字而已:“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至1977年1月13日),男,漢族,物理學家,教育家,上海人。
經歷半生沉浮得失,葉企孫如此坦白溫和地看著世人,不求理解,不加責問,沒有敵意,因為他的真正敵人是愚昧、野蠻的人和權勢。似乎在告訴人們他早年日記中的話:“向前直進、毋灰心,毋問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