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昨天”的方言叫啥?

用戶4907030194


挫(可以輕輕的讀成三聲)私(輕聲)。贛語懷嶽片。

看到那位網名“”平凡的日子“”兄弟發的貼,想必應該是大別山區或周邊省份地區的兄弟。

這種方言應該是大別山及周邊地區,包括江西九江,湖北黃麻,河南信陽光山,新縣,息縣,安徽六安部分地區,安慶及池州,這些地方,分佈在四個省,方言,風俗,飲食,文化,有很多很多相通的地方,研究地域文化,怎麼交流溝通,以至於各方面都有近似或者相同的地方,應該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山寺聞鍾


我是陝西關中的,自覺土的掉渣!

今天(京個)

昨天(亞個)

明天(咩個)

昨天晚上(亞喝嘮)

前天(前個)

後天(後個)

早晨(早起)

晚上(喝嘮)

上午(早起)

中午(商戶)

下午(後說)

傍晚(才喝嘮)

餓了(e嘮)

困了(乏了)

不要(表)

不要說(表說)


山重柳暗


我是豫東河南商丘,說的都是正宗河標準河南話;

昨天在我們這裡叫“夜個”,或者“夜兒”,和安徽搭界地方河南人叫“夜門”。

前天叫“才夜”大前天叫“大才夜”。

今天叫“幾個”和安徽搭界的地方叫“今門”去年叫“年私”。

明天叫“倒明”。後天叫“過明”。明年叫“過年”。

我們這裡吃晚上飯,就是光吃饅頭,米飯,都叫“喝湯”其實有的飯一點淌水都沒有,沒有辦法這是方言。

早上叫“蹭起來”,上午叫“晌午”,下午叫“哼哼”。晚上叫“黑下”我們這裡本地人在外地打工做生意自己人和自己說話,用商丘版的普通話,外地是瞪著眼睛聽,一頭霧水,稀里嘩啦的像英語,聽不懂。

這是家鄉古老文化,古老的歌,將要失傳寶貴文化遺產。

現在年輕人都說標準的普通話了,地方話將要消失。


寒冰的季節


我的家鄉方言;窩是西北人曼[偷笑]!叫滴

前天(乃天)昨天(夜了個)[靈光一閃]

今天(今個)[耶]早上(早升和飯罷)

中午(上午)下午(後晌)晚上(黑了)

明天(明個)後天(後個)[哈欠]

再後天(外後)大後天(大外後)[V5][來看我]


重工手發斌


你的家鄉,“昨天”的方言叫啥?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由於我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一直堅持要保護好各地的方言,畢竟方言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雖然現在普通話很普及,但是很多人還是更喜歡用方言交流,特別是在異地他鄉遇到熟人,只要一聽到對方說故鄉的方言,立馬能夠接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中國的方言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北方可能還好一點,特點是像我們南方,往往十里不同音,即使是說同一種方言,那音節就不同,說出來的話就不一樣,雖然能夠聽懂,但是很顯然是有些變異,以我的故鄉贛州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城市,整個贛南18縣,幾乎每個縣的口音都不一樣,所以說出來的話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同,當然總體上還是能夠聽懂。

贛州是屬於江西的南大門,而客家話就是我們的方言,我沒有去研究過,客家話到底起源於什麼地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畢竟我們的祖先從西漢時期就開始大量往這裡遷徙,久而久之形成了我們自己獨有的客家文化。

客家話比較中性,它不像別的方言那麼高亢,但是說起來又很感觸,不會拖泥帶水,一句話可以用很簡練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題主所問的“昨天”用我們的方言怎麼說,可能我們說出來很多人都不太懂,用普通話翻譯的話,那就是“傳睨”,這只是一種口話化的翻譯。但大致的意思是這樣,是不是比較難以理解呢?

我們客家話與廣東的白話(也就是粵話還有幾分相似),例如“吃飯”我們說成“食飯”,那粵話也是差不多。有一些音節還是比較相似,所以我們這裡的人去到廣州很快就能夠學會粵話。這也可能是與地理位置有關,贛州緊挨著廣東,像河源市、惠州市、梅州、深圳一些地方,那也是使用客家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客家話會與粵話有些相似的原因。

北方的朋友可能一定是聽不懂客家話,而且客家話的特點還是比較快,也就是如前面所說的那樣,它乾淨利落,能夠很快速地表達出意思來,使得人們一聽就能夠明白,這也正是客家話最獨特的一個地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令你滿意,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來我們這裡做客,看一看客家的圍屋,品嚐一下客家的美食。


品詩讀詞


我是河北衡水棗強的

棗強話,聽起來真親切,^_^

夜拉刻兒---(昨天)

前拉刻兒--前天

過晌活---(下午)

 大晌活--中午

頭晌活---(上午)

早辛起來---(早晨)

趕黑哈---(到晚上)

黑勞(哈)---(晚上)

沒假---(沒有)

嘛(莫兒)航子---(什麼呀)

當(四聲)(備)不住---(有可能)

收、蘇---(叔)

姥孃兒--姥姥

爺兒爺兒--(太陽)

快沒(mo四聲)爺兒爺兒--黃昏

不鴿 ---(鴿子)

幹莫兒(連讀)起(四聲)--做什麼去

各拉拜---(膝蓋)

古力哈--蹲下

後脊央---(後背)

頭佛 ---(頭髮)

葉來蓋兒 ---

腦門 撒才 ---(沒用)

死村---(頭腦不靈活,一根勁)

瞪乎 ---(瞪著眼看)

張竟---(愛出風頭,愛炫耀)

不稜---(撥弄某樣東西)

拼拼的---(般指人出汗多)

蠍嘛猴子---(壁虎)

老噪兒--麻雀

老鴰--烏鴉

茲呀--叫喚

即柳兒--蟬

長叢--蛇(長蟲)

憎慶--不管不顧(類似東北話中的“虎”)

上校兒--上學

餓俺(連讀,較難拼不太準確)--我

膩歪--心煩拖拉


晶花哥哥


地標:安徽滁州,方言為江淮官話。古代滁州方言為吳語,隨著北方人南遷受到南京話、揚州話的影響轉變為江淮官話。

對於“昨天”的方言,我們滁州市區說成“昨個”,下面縣區說成“ca(二聲)個”,“前天”說成“大ca個”“今天”說成“今個”,“後天”說成“後個”,“大後天”說成“大後個”。“中午”說成“中上”,“晚上”說成“晚黑的”。

結過婚的女性“乳房”,我們這裡說成“媽頭的”,我一直不理解啥意思。

侄子稱呼自己的大伯為“大be(四聲)”,“伯母”為“大娘”或“大媽”。

說一個人“狡猾”,我們這裡說成“鬼屌”,“算了,拉倒”,我們這裡說成“耶熊吧”!說一個人可憐,會說成這個人“傷蛋”,不太喜歡這樣的叫法。“鞋子”會說成“孩子”,據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裡面的“孩子”願意就是指“鞋子”。

方言也是語言的一種,有著其存在的基礎和土壤,有的方言,如“上海話”現在正受到國家保護和推廣呢!


文一多


我是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我們把昨天叫做“也拉歌”,昨天晚上=“也拉歌哄上”


德厚祥DHX


我的家鄉是保定容城縣,對一天的時間段是這樣稱呼的:

早晨是早夕

上午是前晌兒

中午是晌夥

下午是後晌兒

傍晚是傍黑子

晚上分為:前半夜,半夜尼,後半夜。


念釗1


我是河南哩,在俺這兒,昨天叫夜兒個,今天叫今兒個,明天叫明兒個,後天叫後一兒,大後天叫大後一兒,早上叫清倒,上午叫清倒飯兒,中午叫晌午,下午叫晌午飯兒,傍晚叫悠夕,晚上叫歇了。[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