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週期性,是什麼原因?

活動中心17653708


經濟週期是指經濟波動帶來的起落,在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內,一般會經歷繁榮-衰退-蕭條-復甦等。這些階段一般用gdp,就業率等各種指標來衡量。對個人的影響一般就是工作好不好找,股市的表現如何,物價情況怎樣等。
目前比較認可的經濟週期大概有三種,分別是以50-60年的長週期,被稱為“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簡稱“康波”,投資圈裡流行的“人生髮財靠康波”說的就是這個週期,也因此而衍生了很多的康波財富論,論證如何掌握這個週期獲得財富,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點資料看看。
第二個週期是9-10年的朱格拉週期,因為10年的時間剛好和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接近,據說太陽黑子的活動會影響農業收成,進而影響經濟發展。按照這個週期來劃分的話,大概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以美國次貸引起的金融危機,以及自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的總體下行。
還有一個4-5年的基欽週期,發生的原因有的經濟學家認為是工業生產的存貨變動導致的,一旦出現一個不錯的市場,大量的企業湧入,生產擴產導致存貨過多,然後市場上開始有企業退出,存貨慢慢地被消耗掉,這樣的一個過程大概是4-5年的時間。在中國近幾年體現還是比較明顯,如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等。
經濟週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事物的發展遵循著螺旋式上升的規律,而且人性的貪婪會使得大部分人湧入某個市場,導致市場產生泡沫,泡沫一旦到達某個頂點,就會破碎,進而帶來經濟衰退。說到底了,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KK侃財經


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週期、景氣循環, 經濟週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

週期源於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幣理論

該理論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經濟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2、投資過度理論

投資過度理論把經濟的週期性循環歸因於投資過度。由於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產相對比,資本品生產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產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產從而導致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消費不足理論的出現較為久遠。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近代則以霍布森為代表。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於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這種不足又根據源於國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過度儲蓄。該理論一個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釋了經濟週期危機產生的原因,而未說明其他三個階段。因而在週期理論中,它並不佔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論

心理理論和投資過度理論是緊密相聯的。該理論認為經濟的循環週期取決於投資,而投資大小主要取決於業主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卻是一種心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復甦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隨著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週期性地發生波動。

綜合論

經濟週期的生成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眾多成因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的交互影響;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眾因素之間會產生不同的組合與作用,故週期的具體進程多有不同;經濟週期的具體進程對成因亦有重要影響。


財經金融資訊


週期源於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幣理論

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經濟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2、投資過度理論

由於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產相對比,資本品生產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產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產從而導致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於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

4、心理理論

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復甦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隨著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週期性地發生波動。

經濟週期的特徵:

(1)經濟週期不可避免。

(2)經濟週期是經濟活動總體性、全局性的波動。

(3)一個週期由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組成。

(4)週期的長短由週期的具體性質所決定。

繁榮,即經濟活動擴張或向上的階段(高漲);

衰退,即由繁榮轉向蕭條的過渡階段(危機);

蕭條,即經濟活動收縮或向下的階段;

復甦,即由蕭條轉向繁榮的過渡階段。



財經狼眼


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這種經濟中的波動稱為經濟週期,也就是經濟運行中週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也稱商業週期、景氣循環。經濟週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就是經濟週期規律的體現。



享受生活009


經濟週期的具體概念,可以百度查一查。簡單地講,就是任何經濟的發展,都會經歷從發展到鼎盛到下滑,跌到谷底後又開始反彈,往上發展,循環往復(可見下圖)。不管是經濟,還是投資,包括人的生命,都有周期,並且符合週期發展的概念。

關於經濟週期的學習,可以看經濟學相關類的書籍,如美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簡單的如北大教授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講義,也可以延伸讀美國霍華德馬克斯的《週期》,裡面對經濟週期,投資週期,企業盈利週期,政府調節週期,信貸週期,及其週期的規律等都有詳細的介紹。

關於週期形成的原因,可以簡單地說,商品的交易,形成經濟,比如如果小明養雞賺了錢(發展階段)那麼,小明明年就會養更多的雞,這時他就會賺更多的錢(發展的頂峰),這時,別人也看見他養雞賺了錢,也就紛紛加入養雞的行列,當別人都加入到養雞行業後,供求關係一下子發生了改變,由供不應求一下子變成了供大於求,雞的價格開始下滑,養雞的人開始變得虧損(經濟下滑),那麼第二年,由於虧損嚴重,其他人開始紛紛退出養雞行業,小明也開始縮減養雞的規模,以便減少虧損(跌倒谷底),這是對雞需求所造成的供求關係,開始慢慢改變,雞的價錢又開始慢慢上漲!

所以,簡單說,經濟週期,是由於供求關係的改變形成的,為什麼會出現供求關係的改變,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包括市場自動調節,政府的主動宏觀調控,也包括資本的逐利助推,更包括整個參與其中的每個經濟人的心理週期的變化,如經濟發展期的貪婪,經濟衰退期的恐慌,所以股市經常會有恐慌性拋售等。




強者的自然法則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經濟週期性?

經濟週期理論,一般有康德拉季耶夫週期(50-60年)、庫茲涅茨週期(建築週期,15-25年)、朱格拉週期(9-10年)、基欽週期(庫存週期,3-4年)。同時一些細分領域也有對應的週期,例如金融週期,信貸週期,技術週期,產品週期等等。所謂週期,就是循環往復,有漲有跌,不斷波動,而後迴歸,再波動的狀態,就像正弦餘弦函數。週期之間相互嵌套,疊加,有時形成共振,有時波幅抵消。

一、形成周期的原因?

第一,時滯。時滯分為認知時滯,行動時滯和作用時滯。認知時滯,是從經濟現象發生到人們認識到並進行分析解讀的時滯;行動時滯,是從人們從認知分析到採取行動應對該經濟現象的時滯;作用時滯,是人們的行為對於經濟發生實質作用的時滯。

第二,預期超調。經濟參與者是人,消費者、工人、金融機構、企業、國家機器都是人構成的,都擺脫不了人性的束縛。人具有預期超調天性,這種天性在群體行為中被無限放大,導致經濟波幅的擴大。

第三、短視。人總是傾向於把短期現象當作長期趨勢。 產能週期:短期需求起,價格漲,生產者建廠新建生產線,產能過剩,縮減產能,虧損,倒閉…… 庫存週期:短期需求起,價格漲(被動去庫),生產者擴產囤積存貨(主動補庫),過剩(被動補庫),傾銷(主動去庫)……

第四、學習效應謬誤。群體具有學習效應,但是學習效應看似是通過學習逐步理性,但往往結果又變成了另外一種非理性。

二、週期波動的中樞

經濟週期是圍繞一箇中樞的波動,那麼中樞是一條橫線嗎?未必。週期是嵌套的,小級別週期的中樞取決於大級別週期的波動,或者說,小級別週期的中樞也是在進行週期波動的。經濟週期只是短暫的人類歷史的週期,在大一個級別是生物發展的週期,最大的週期是宇宙的週期。

三、週期之內,一切皆內生

週期的力量在於,週期之中的一切個體的一切行為都包含其中,即使其中某階段出現某個個體有力量逆趨勢行事,並且能扭轉趨勢,那麼這也是週期內生的結果。每個推動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都是歷史選擇出來的。不選A就選B,不選B就選C。總有一個人會承擔這個責任。週期之內,一切皆為內生,週期中如果有外生因素,那麼這個外生因素也是上一更大級別的週期的內生因素。


財經小小咖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就問題本質而言,做以下回答:

美國經濟學家韋斯利·米切爾1913年出版了其著作《經濟週期》。在書中,他對經濟週期做出這樣的論述:

經濟週期是指由工商企業佔主體的國家在整體經濟活動中出現波動的現象。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擴張階段,此時大部分經濟活動同時出現擴張,繼而出現類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後是收縮,以及融入下一個週期擴張階段的復甦階段了;這個變化的序列重複發生,但不定期;經濟週期的持續時間從超過1年到10年或者12年不等;它們不能被細分成為更短以及與自身有近似波幅特性的週期。

在這個定義中,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總量的振盪。無論是什麼因素驅動了週期的發生,似乎都是在更加廣泛的程度上對經濟產生影響。二是週期並不是定期發生的。他之所以一再強調這個重要的發現,就是擔心人們會誇大經濟波動的規律性。

1920年,米切爾與人一起創辦了研究國際經濟週期的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今天,這個研究局已經成為研究經濟週期的中心,NBER的主要研究項目是根據經濟現實的發展不斷對米切爾的《經濟週期》著作進行修訂,包括使用國民收入數據進行修訂。他們對經濟週期的研究,是希望社會形成一種經濟週期意識,也就是說,經濟是按一種循環模式運行的: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階段不可避免的結果,每一個階段跟隨著出現。最重要的是,NBER在經濟週期領域的研究表明了一個事實:經濟週期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內部因素導致的。

NBER的專家發現了許多經濟與金融指標,以經濟週期的角度來說,這些指標共分為三類:一類是“領先”於週期的指標,他們的上升趨勢一般在經濟活動之前形成;一類是與週期相“契合”的指標,他們與經濟活動同步出現;另一類是“滯後”性指標,他們在經濟活動處於平臺整理之前出現。

對於經濟週期的研究中,德國科學家約瑟夫·基欽也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分析了英國與美國31的經濟數據,他認為存在一個長度為30個月的週期。現在我們知道,經濟週期並不只有一個,除了基欽週期與朱格拉週期外,米切爾的學生西蒙·庫茲涅茨發現了另一個週期,週期的時間為20年。

不同的週期實際上對應不同的經濟現象,比如基欽週期對應的是存貨週期,而朱格拉週期則對應的是資本投資的週期,根據另一些人的研究,20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一般指的是房地產週期。


LFK墨恆


經濟週期性是市場經濟即資本主義經濟經常發生難以改變的問題,過去學過的政治經濟學剖析過這個問題。簡而言之,資本主義的經濟就是市場化,它沒有計劃,而是根據市場需求和利潤多少來發展商品和經濟,比如,哪種商品好銷利潤大商家就瘋湧而上一窩風大量生產而導致市場飽知過盛由勁銷到滯銷,企業虧損關閉其連鎖反應就是整體經濟由上升呈下滑趨勢一時難以逆轉,經過一個週期後,市場又有需求這才又慢慢由下滑到經濟復甦上升趨好發展。

計劃經濟就很少發生週期性,因為它有計劃按比例開展經濟活動,所以不致於發生市場和經濟的大起大落。

當然,計劃經濟有弊端,它限制了市場的大開放和人們的自由經濟活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相信經濟週期性的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




金龍銀鳯


經濟週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過去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表現在圖形上叫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經濟運行出現週期性波動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有:

1,投資率的變動。一般而言,投資於經濟增長具有正相關關係。投資增長較快,會導致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投資增長緩慢,也會帶來經濟增長的下降。當然,投資於經濟增長的關係還要取決於投資的效率。

2,消費需求的波動。消費需求不足,會導致總需求小於總供給,進而導致產出下降,失業增加,從而使經濟增長率下降。

3,技術進步的狀況。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打來一個新的產業,有時會帶來整個經濟結構的劇烈變化。當技術進步較快時,經濟增長的速度較高;當技術進步緩慢時,經濟增長就比較緩慢。

4,預期的變化。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測和判斷往往會影響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

5,經濟體制的變動。

6,國際經濟因素的衝擊。


洪傑HJ


經濟週期性是是經濟發展表現的階段性得波動週期!經濟週期是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必然事件!

經濟週期的成因是由供需關係所決定的!需求旺盛引起供應量增加,經濟增長快,GDP就高;當生產發展過快供大於求,就會引起生產過剩,產品滯銷,企業破產,經濟出現蕭條,引起經濟危機。週期性的經濟危機就是因為供需矛盾引起的。

個別商品也會出現供需矛盾,比如我國的“豬週期”,豬肉漲價,養殖場積極性增加,生豬存欄增長,繼而帶動豬肉價格下降;豬肉價格下降到成本線以下,養豬開始虧錢,於是養殖場縮減規模減少存欄量,市場上豬肉供應減少,肉價開始上漲!新的週期開始!

經濟週期是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通過價格調整來配置資源的科學形式,所以是市場經濟就必然會出現週期性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