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看看”之21:萍島上的那些花草樹木(散文)

羅滿元

“我想去看看”之21:萍島上的那些花草樹木(散文)

湖南永州零陵古城北4公里,瀟水和湘水匯合的地方,有一個小島叫萍島,原名蘋洲,又名萍洲、浮洲。萍島呈橄欖狀,環繞一週,約600餘米,面積0.6平方公里。這裡四面環水,高潔幽靜,詩情畫意,風物宜人,島上古木參天,竹蕉繁茂,風光旖旎。這裡初春桃李比綠,盛夏芭桑爭豔,深秋金桂飄香,嚴冬修竹搖影,被宋代詩人米芾稱之為“瑤臺”仙境。

有名有趣的“蘋洲春漲”,說的就是這裡;有詩情有畫意的“瀟湘夜雨”,說的也是這裡。

“我想去看看”之21:萍島上的那些花草樹木(散文)

萍島上曾經的廟宇“瀟湘祠”,還有清朝時期就建於此的永州最高學府“蘋洲書院”都已毀於戰亂,如今人們看到的書院是後來人若干次的重建。而當年的書院面貌,人們只能從柳宗元詩作《湘口館瀟湘二水所匯》中去揣測了。柳詩云:“九疑浚傾奔,臨源委縈迴。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雲盡褰開。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遙想當年,這裡一定是層層疊翠,鳥語花香。月光下的書院,江上搖曳的漁火,江風輕送漁歌,學子們在花前月下讀書,簡直如詩如畫。難怪陸游感嘆“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了。

也許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就了萍島這塊風水寶地。萍島像一顆明珠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熠熠生輝。瀟水蜿蜒南來,湘水奔騰西至,同時撲向萍島,好似二龍戲珠。一陣戲耍之後,二龍滿心愜意地揚長北去,朝兩岸撒下無邊的歡樂,綠了莊稼,紅了山花。於是,萍島上林木蔥蘢,花卉葳蕤,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我想去看看”之21:萍島上的那些花草樹木(散文)

萍島上有香樟、香桂、香椿、桑樹、梁木、八角楓、五爪楓等古樹名木上百種,其中上百年的古樹就有300多株。最令人驚歎的是,這裡所有的樹木都“不按常理出牌”,它們依著自己的本性,肆意發揮生長,書寫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講述著樹世界的古老童話。島上還長滿芭蕉、竹子和野花。綠樹滿島,綠草滿地,花香滿徑,美麗又美妙,醉人又迷人。

有樹有花有草就有鳥。平時來萍島棲息最多的是白鷺和八哥,再加上其他的鳥群,這裡成了百鳥翔集的鳥世界,它們唱歌跳舞、嬉戲追逐,把這裡變成了音樂島、歡樂島,也更襯托出這裡的靜謐與安寧。

“我想去看看”之21:萍島上的那些花草樹木(散文)

萍島上如此有靈性的花草樹木,要是碰上夜雨來臨,便會共同生出心靈感應,奏起美妙的和諧樂章:雨打芭蕉,叮叮咚咚;雨滴樹葉,嘀嘀噠噠;雨灑草叢,淅淅瀝瀝;雨落花間,咿咿呀呀;雨入人心,清清爽爽……夜雨瀟瀟,萬籟齊鳴,像音樂大廳的千琴萬瑟在演奏優雅而雄渾的交響樂章,應和著瀟湘雲飄水蕩的韻律,顯得格外深沉、幽遠、雋永,烘托出一個壯闊浩渺而又明麗淡雅的意境。

這麼美好的萍島,真叫人無不心嚮往之。怪不得曹雪芹將美的形象大使林黛玉安置在“瀟湘館”裡,獨享那份世人難得的清新和逸緻——曾經有人說曹雪芹在《紅樓夢》設置的“瀟湘館”就是萍島的代名詞,就是“瀟湘夜雨”意境的化身。對於此說,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想去看看”之21:萍島上的那些花草樹木(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