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全部詩句是什麼?

蕭秋10


南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全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如何欣賞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這首詞呢?

這首詞作於辛棄疾被彈劾去職期間,閒居帶湖時期(1181-1192)。國事日非,一腔愁怨無法釋懷。全詞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一個“愁”字。

上闕,重點描述了作者涉世未深的少年時代,樂觀自信又單純。下闕,處處與上闕進行對比描寫,隨著年齡的增長,綿歷世事後對“愁”字有了深層次的理解。詞人一生主張抗金,恢復失土。而如今無法實現,可見心中之愁只能訴諸筆端。而今識盡愁滋味裡的“愁”字,高度概括,體現了詞人內心太多複雜的感受,在通篇詞裡是情感的大轉折。

兩個“欲說還休”,第一個是詞人從“多少事”中激發出來的感慨,兩個“欲說還休”表達了兩層不一樣的意思。後一個“欲說還休”是緊接下文,詞人報國無門,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局面下,抒發這種大愁是犯忌的,因此作者就此打住,只能轉而說說天氣。

為什麼說秋天呢,自古逢秋多寂寥,秋色人心即為愁。這篇詞,表面看似灑脫,實則深沉含蓄。辛棄疾善於抒情達意,可見一斑。



猛哥說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賞析

南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並無難字,通俗易懂,但是不同年齡期卻能讀出不同的味道。

正如詩中描述,少年時不識憂愁,卻又為了寫一首詩故作憂傷,幾次三番登高遠望,或許,寫出來的詩中全是愁字,但讀來並無感覺。這樣的少年心性,說不上好壞,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吧。詞的上片不是詞的重點,只是在烘托,只是埋下伏筆。

下片,詞意突變,下片所有的句式包括用詞都和上片一一對比,這時,所有的伏筆都跑出來了,壓抑的愁緒躍然紙上,詩意漸濃,最後以卻道天涼好個秋結尾,看似顧左右而言他,與上面描述的全無關係,但是隻有經歷過的中年人才懂,那真是欲說還休啊,真正的愁是說不得的。

這首詞的技巧很純熟,迭句渲染了氣氛,又互為因果,對比產生詩意,而用典了無痕跡,已近化境,是一首值得細細品味的好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