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提起亞洲,可能大家對中國、日韓、東南亞都比較熟了。政治穩定旅遊發達,東南亞和日本一度是中國出境旅遊最熱門的地區(除了港澳臺)。


而中西亞就不一樣了,除了中學時候被一堆**斯坦搞暈以及新聞聯播裡天天播放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戰爭,彷彿一片空白。


翻完亞洲的地理人文,才發現中西亞才是歷史上無數文明滋養的地區,真可謂是寶藏男孩了。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藍色圈:印度;灰色圈:中亞五國

一、文明古國印度與印巴戰爭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由於宗教信仰不同等問題

1947年6月,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印度教徒聚居在印度斯坦、穆斯林教徒聚居在巴基斯坦

當時的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沒有解決

這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長期戰爭的根源

在內戰中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昨天的新聞上還有關於美國賣軍火給印度、巴基斯坦採購中國軍火,同時美國也在暗中跟巴基斯坦交易的新聞。今天早間新聞也是巴基斯坦和中國友誼長存、巴基斯坦支持中國一帶一路什麼的。總之可能巴基斯坦是親中派、印度是親美派。


二、中亞5個“斯坦”們

蘇聯解體前有15個加盟國(俄羅斯的歷史改天再寫)。

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就是蘇聯的加盟國,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很多地方還流行俄語。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中亞五國是貫通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歷來是東進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古代的絲綢之路途經此地。冷戰結束後,中亞作為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帶,其地緣政治意義更加凸顯出來。

在能源資源上,中亞及裡海地區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8-25%,探明天然氣儲量達7.9萬億立方米,被譽為“第二個中東”。哈薩克斯坦鋅、鎢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二位;土庫曼斯坦素有“中亞科威特”的美譽,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為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烏茲別克斯坦黃金儲量佔世界第4位。


三、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看西亞的文化歷史,真的不能只侷限亞洲,這裡自古就存在了很多跨越歐亞非大陸的文明。


1.第一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波斯帝國(古代伊朗很牛逼)


波斯帝國(公元前553年—公元前330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曆史政權,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先後攻滅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王國,擴大了波斯帝國疆域。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2.第二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壓力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幷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其統治基本沿襲了波斯帝國的舊規,繼承並改進了波斯的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亞歷山大死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僅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便走向了瓦解。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3.第三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


4.第四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554年,擊敗法蘭克王國,拜佔廷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1204年,拜佔廷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拜佔廷帝國正式滅亡。


5.第五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

阿拉伯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裡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為與當時世界大國唐帝國進行領土爭奪,集中全國發展軍事水平。710年,軍事實力大體趕上吐蕃。由於重視軍事而忽視經濟發展,導致農業發展落後,內部農民起義不斷。

1258年,巴格達被大蒙古國的西征統帥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國滅亡。


6.第六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為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

土耳其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原為一個突厥小部族,後來日漸興盛,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原創」橫跨亞歐非的古代大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15-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當時和中國組成亞洲雙雄。

以《卡洛維茨條約》為主要標誌而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

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滅亡。


四、小結


以上版圖變更來看,基本在歷史上印度自成一派、中亞可能跟俄羅斯那邊聯繫緊密、環地中海地區長期建有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大帝國。(以上自己直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