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樹人,貴有專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之初,性本善。在這簡單的六個字背後,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就有三種說法:

百年樹人,貴有專方

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他相信每個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不能把任何一個人當做天生的壞人。荀子則認為“人之初,性本惡”。還有人認為人性有善有惡。但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肯定了天性的存在。如曹操有四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曹丕,擅長劍術,武功高強。曹彰,力大無窮。曹衝,聰明伶俐。四個孩子性格各異,可見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性本善"包含著大家的美好希望,希望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善良的。

百年樹人,貴有專方

“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出於《論語:陽貨)篇,孔子並沒有肯定人性本來是善還是惡,但他認為,後天環境的薰陶對人的秉性有很大影響。這裡的“習”不是指學習,而是習染,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接受,而習染則是被動的受影響。習染具有漸進、潛移默化的特點,對此古人曾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的說法。在教育上提出習染的影響,能使人們重視環境對被教育者的浸潤作用,這裡所說的“環境”包括社會、家庭、同事、朋友乃至文學作品,尤其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家長,他(她)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的素質、秉性更是具有很大的導向作用。“望子成龍”是天下為父母者的普遍心理,但許多人往往不注意自身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等到他們習染已深,再更改就麻煩了。比如曹操四子也許小時候都差不多,但是後來每個人經歷的事情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才導致他們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所以我國自古的教育認為,教育環境的好壞對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

百年樹人,貴有專方


百年樹人,貴有專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