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民国风月的记忆故都



作为十朝都会的古都南京,总有太多的故事留下,千年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境,现在早已无处可寻,只能感悟。好在遗存在一百年前那个家国动荡年代中的胭脂风华似乎还可以找到一丝丝线索。于是我在一阵秋风中启程前往南京,来到这个民国前尘旧事的中心,去邂逅一段叫做民国的风月。
行程从远离民国风月的明孝陵开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孝陵的规模自然比明十三陵要大许多(至少我的感觉是如此)。作为明朝三位没有团聚在十三陵的帝王之一,朱元璋能够长眠在他开定江山的地方也还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吧。 孝陵之中最美的便是神道了,从明楼返回的时候,原本有一条近一点的路直接通向中山陵,后来想到神道只走了一半,于是原路返回,这一返终于没有错过最美神道,神兽和文臣武将守护两侧,泛黄的银杏叶和梧桐叶为神道增色不少。

孝陵和中山陵之间有一座美龄宫,这座号称民国最美的建筑,如果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项链,梧桐为线,房屋为珠,将整整一个时代的华美凝固在了小红山之上。
中山陵作为到南京必来打卡的一个存在,对于一个初到南京的人来说自然不会舍弃。从博爱坊沿着墓道的392级台阶一路向上,最终走到孙中山先生的祭堂,就为瞻仰一下国父的坐像,门楣上“民族”“民生”“民权”和“天地正气”的题字,总让人感慨良多。从中山陵走向灵谷寺的途中是一片很幽静的树林,层次感分明,很难相信一座大城市的中央会有这片犹如深山之中的绝美小径。 进入灵谷寺的时候,天色渐暗,游人也变得稀少。到灵谷寺来就是为了那座明朝修建的无梁殿,在几株泛黄的银杏点缀下,大殿带有几分深秋的寂寥。无梁殿不用一根梁木,原名无量殿,因为里面供奉的那座无量寿佛而得名,不过现在大殿内倒是看不到那尊大佛了,变成了民国革命军的牌位。 下关大马路曾经被誉为南京的外滩,不过如今走在这条曾经繁华的大街上不免会让人失落,因为如今它已落寞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甚至还有些破烂,让人感叹时光无情。 下关大马路的繁华始于1899年的南京开埠,毁于1941年的日军轰炸,在此期间,这条街市逐渐成为了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现在这条街上仅存的民国建筑遗址只有庆华鞋帽洋货庄遗址、中国银行下关分行(现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办公地)和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三处。 与大马路相邻不远的是中山码头,都说要想体验一段民国的生活,可以从中山码头坐船渡江到对岸的浦口火车站,由于没有富足的时间,最终我与那些书本中和影视中的那些民国故事最终无缘。


虽然下关大马路的繁华早已无处可寻,而颐和路则依旧保留一段民国风月,虽然低调却依旧浓郁。整条路是我在游逛南京时最喜欢的一条路,道路两旁的梧桐虽已到了落叶的时节,可依旧为这一片的民国公馆区带了无尽的荫凉。无论是出于《首都计划》,还是出于宋美龄的喜爱,南京终究没有成为中国的“华盛顿”,可那满城的法国梧桐犹如这座城市的基因,烙上它挥之不去的性格。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走在其中很是惬意,有种大隐于市的安静。道路两旁的那些小洋房掩映其中,曾经的达官贵人早已远去,那些铭刻在外墙之上是时光永远无法带走的显赫身份。
从颐和路来到了鸡鸣寺,这个曾一度被认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同泰寺”正身的古刹,虽然后来证明是讹传,不过依然难以撼动它南朝第一寺的地位。我没有在三月樱花绚烂的最华美时节造访于此,不过沿山而上,古朴的院子和旺盛的香火依旧让我知足,那几株出墙的红叶更似乎更是神来的点睛之笔。
从鸡鸣寺的高处可以直接走上台城城墙之上,与大部分方形的京城城墙不同,南京的京城城墙契合了南京城的地形,最终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闭合形状,横亘绵延30多公里,六百多年过去了,如今有超过20公里的部分都保存完好。

走在台城这一段明城墙之上,一侧是惬意的玄武湖,一侧是摩登的高楼,自然与现代就是这样交织在了一起,再无关几百年前的那一段开国与夺权的铁蹄往事。
穿过1912街区的时候,人明显变得多了起来,与之一墙之隔的就是南京总统府,是我在南京参观的游客最多的一个景点。虽然总统府的建筑谈不上出类拔萃,可是一百多年前风起云涌的国家大事在这里变迁,无数政商名流的命运在这里起伏,就算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听听那段故事,总统府也必须到此一游。
总统府的前身为明朝的汉王府,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里开始成为了中华民国政府及总统办公室所在地,直到1949年解放军攻占南京。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三十多年间,虽然几经易主,却见证着中国历史上书写出的最惨烈最顽强的一段篇章。
总统府内的大小房间,无论曾经是怎样的奢华,如今早已是人去楼空,只有那一幅幅黑白照片依旧在惨淡的灯光下任凭游客们欣赏,窥视着属于那个年代的辉煌与无奈。时光变迁,沧海桑田,多是无奈,个人命运最终抵不过社会洪流的变迁,那些远去的光影片段最终浓缩和定格在了那一方狭小而紧凑的空间之中。
从总统府出来,沿着中山东路走到了明故宫遗址,曾经宏伟的皇宫如今已变成了街心花园,很难相信那些散落在草坪之中的石基是几百年前留下来的遗物。幸运的是,以它为蓝本的那座更雄伟的皇宫依旧保存完好,屹立在北方的那座京城。

南京:一座民国风月的记忆故都


有些时候,我在想,有些太过久远的东西难以引起人的共鸣,反倒是有些不太久远的东西似乎就在昨天,依稀可见,伸手可及。那些散落在南京城四处的民国建筑,故事背后总有一段风月诉不尽、讲不完,迷离之间总能勾起大家的怀旧情怀,犹如矗立在新街口的那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的眼前,永远是人潮汹涌的南京城中心,风月背后是永不褪色的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