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無止境的人生來源於如水的謙卑

永無止境的人生來源於如水的謙卑


曇花一現的驕傲經不起推敲,如水清澈的謙卑即使歷經數百年風雨後,仍有無數英雄願折腰。

謙卑二字說的人特別多,真正明白的,做到的人,少的實在可憐,有高度有境界的謙卑不是嘴上功夫,是需要雄厚的內在資本積累,沒有足夠的資本,就沒有資格談謙卑,即使你談了,給人的感覺也是虛的,因為你的內心就沒有完整的知識結構來維繫你品行心意的平衡,這樣的人很多時候就會把自己搞亂甚至搞醜洋相百出,看著沒有美感,品著沒有味道,這樣的人所展示的不是謙卑,而是哪僅有的一點自卑的虛榮。

真正的謙卑可以讓一個人看起來更美,可以把一個變得更有引力,更有無盡的人格魅力,更有一種沁心迷人的氣場存在,如今很多人喜歡玩書畫,玩詩詞,玩文字,我經常瀏覽很多人所謂的作品,說句心裡話都不在道上,有兩種目的,一種是填充,一種是工具,畫沒有生命,詩詞沒有美感,文字沒有骨架,這是藝術與文學最大的忌諱,我的一位朋友喜歡所謂的詩詞,經常也能信手拈來的整幾句,我覺得還行,至少能把單個的文字拼湊起來,達到自然流暢就很不錯了,韻律,平仄,唯美的情景等咱不深究,畢竟不是李白,杜甫,蘇東坡,朋友的詩詞沒有深度,只有組成,但是愛寫,寫的也不少,我是個愛才,惜才的人,我就勸朋友多寫,多練,沒想到朋友說的一句話讓我覺得沒必要說過多的話了,就她哪句話一出口,我便知道她停留在什麼層面了,朋友說:我們這些寫詩詞的……就那樣的水平竟敢說自己是寫詩詞的,我就不敢想,如果李清照,納蘭性德,劉禹錫這些遠古的大家苦思冥想到什麼程度,一定累壞了都想不明白,怎麼會有這樣一群如此不懂謙卑不懂進步的後人,歸根結底,不是她不想真謙卑,不想好境界,關鍵是心裡沒有裝下真正的水墨清香,所以很多人無法揮毫出羽羽如生的長卷,流芳百世的詩篇。

永無止境的人生來源於如水的謙卑


談到謙卑,我要談兩個人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楊絳先生,一個是金庸先生,先從楊絳先生說起,在楊絳先生年近九十歲,她依然認真嚴謹的把她先生錢鍾書所有文字整理而後相繼出版了《容安館札記》《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用她獨特的方式,寄託她深深的思念,書稿所得稿費和版稅800萬元,全部捐贈母校清華大學,媒體邀請她參加作品研討會,她沒有去。還幽默地說:“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先生說得真好,她的確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內心一樣乾淨,透亮而安寧,一生沉浸在文字裡,沒有俗態,從未被打擾,活到百餘歲的她依舊那麼美,終成一代大師。成為被世人尊稱“先生”的女性。

前不久,金庸先生仙逝,馬雲在追思先生中寫到,有一年冬天在澳洲,正好聽說金庸也在墨爾本過年,於是馬雲飛去與他見面。馬雲只見老先生家的書房裡全是各類的書,整整齊齊。晚飯時,馬雲很好奇地問他,“這些書你都看過嗎?”金庸說:“沒有。我書看得不多”。馬雲寫道,“我心裡大喜,感覺和我一樣,買些書只是放在架子上而已。晚飯後,我又開吹了。我從一戰史,二戰史……一直侃到未來互聯網的影響。讓我目瞪口呆的是老先生居然門兒清,講一戰,二戰澳洲士兵的佈防到戰況……還說在哪個書架上有哪本書說了那次戰事!他還說他不看書,我汗顏得一塌糊塗。”馬雲寫道。馬雲還曾提到,自己2013年去看望金庸,近九十高齡的他,坐在躺椅上,手裡捧著一套明史。馬雲感慨,讀書越多的人越覺得讀書不夠啊!是啊,越是資本堆積如山的人越是覺得自己渺小,世界之博大,金庸先生外在的儒雅,紳士,才華橫溢,正是他如水的謙卑,通今博古,飽覽群書的底蘊,成就了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俠客江湖的至高地位。

關於謙卑要寫的實在太多,泠溪的看法,古今的例證,我不能一一道來,路過的你如有愛好,可以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慢慢品味吧,今晚的結尾就借用兩位先生的話吧!

楊絳說: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金庸說:“沒有,我書看的不多”

永無止境的人生來源於如水的謙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