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問題算三農領域嗎?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

農夫王二


是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農民工本身就是農民。農民沒有乞求,應該留給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農村老人一份維持生命、生存的保障金,因為是他們托起了今天的繁榮昌盛!國人更不能忘本,更不能兔死狗烹!


彎彎的長河


農民日常三餐,遛遛彎,聚聚會,嘮家常,沒事淨坐麻將桌。夏天晚上健健身,扭秧歌,跳個舞,耍手機。農忙時節忙耕種,搶秋收。實在沒人沒招,掐著票子等著機器交。農民工不輕鬆,上有老下有小,沒有固定工作全國跑,白天干,晚上幹,弄得迷糊忙轉轉。吃不好,睡不好,晚上害怕蚊子咬。天氣熱,兩瓶水杯都乾淨。汗也出,累也蒙,稀裡糊塗過一生。活也忙,手機忙,春節放假是最長。朝也算,暮也算,不給開支全完蛋。


Liaokong了空


三農是農業、農村、農民的簡稱。農民工是農村中原本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為了補貼家用,或長年或利用農業生產的空閒時間,去城裡務工的人員,所以“農民工”問題理所當然地算做三農領域。

農民工生存的現狀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年青人一般年齡在20—30之間。這些人基本都是各種原因沒有繼續上學的人,他(她)們不願意幹農活,又想見識外面的世界。這個群體多在從事服務行業,如酒店、賓館、飯店等,也有在工廠的,這些人的工資不高,又沒有風吹日曬雨淋,但基本工資都有保障。

二:中年人一般年齡在30—45歲之間。這些人大多都有一技之長,靠著這些技術可以有不錯的收入,比如貨運司機、廚師、木工、瓦工、鋼筋工、電焊工、機械修理等。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要努力的工作才能滿足家庭不小的生活費用,這個群體的生活壓力較大。

三:中老年人一般年齡在45—70之間。這個群體大多自身沒有什麼技術,多是參加一些比較繁重的體力勞動。比如建築工地的力工、環衛工、保安、裝卸工、更夫等。這些人的工資大多不會太高,如果遇到無量的老闆還會拖欠工資。

農民工的精神世界雖各不相同,那些舉家進城的還好,而獨自在外漂泊的大多都有空虛,孤獨和漂泊感。因為背景離鄉,在工作之餘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他(她)有遠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妻子、丈夫、父母。繁華的都市和五彩的霓虹,難掩內心的孤獨與優傷。車水馬龍的大街,燈紅酒綠的場館,撕裂著那顆柔弱而又空虛的心靈。所以他(她)們會拿起手機,或是與家人通話以解思鄉之情,或是在方寸之間尋找能夠讓他(她)們甩掉這個觸手可及的都市帶來的煩惱,直到睡意襲來…





有機水稻種植


《老農吟》

離鄉深知擔子艱 四海漂泊只等閒

田地薄收不堪種 養兒贍老大過天

為有生計體面少 髒活累活衝在前

冷眼已作尋常事 嘲諷且當一般言

粗茶淡飯樂中煮 寒羹冷炙笑裡咽

有病忌醫嫌藥貴 歇工購物怕花錢

因愁常買劣質酒 受辱多抽低價煙

板房尤喜圍樸克 工棚最愛下雨眠

醜女示花苦作樂 夜半思人倍受煎

朝出晚歸衣如洗 一年多半是汗顏

歲末心憂血汗債 討薪好似求神仙

缺衣少吃掙彩禮 城裡沒宅姑娘嫌

雙手造來房千所 喬遷樓裡無一間

為此捶胸長哀嘆 急兒白頭實可憐

誰愛草頭拉狗屎 誰在牛尾執傲鞭

草枯百日怕星火 牛淚崩盡不耕田

今日蒼生思詩聖 欲挽狂歌告先賢


白衣仍勝雪


你好,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回答問題,我是認真的。

據此前類似的報道,農民工這三個字可能要被取消,換成其他比較好一點的稱呼。其實就是一種稱謂,每一個人選擇的工種不一樣,稱呼就不一樣。

三農領域,包括農村,農民,農業。農民工肯定算三農領域。

農民工的收入並不低,相反的來說要比一些城裡人收入高,只是我們農民工從事的職業,可能就是比較髒,比較累,最基層的。而且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孩子的教育資源可能比他們都沒有優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政策,農民入城打工越來越被尊重,要求平等,城市安家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諸如新北京人,新上海人。

城市是家,農村是根,缺哪一個都不可以,每一個入城打工的農民工,他們都是進步的,是善良的,有強大的內心。比其他的人群更懂得熱愛工作,熱愛家庭,他們為一座城市,為自己的家庭付出一切。

農民工入城打工不能侷限於只做最基層的,這樣註定會被淘汰的,還要學習新技術,新知識,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陽陽Baby


 民工,農民工的簡稱,是中國大陸特有詞彙,指身為中國大陸特有的農業戶口身份的工人;指從農村進入城市,依靠替僱主工作為謀生手段,但不具備非農業戶口的社會群體。嚴格來說“農民工”不算三農領域,三農是指:農業,農村,農民。由於中國大陸至今未廢止的戶籍制度的存在,直至2005年,這一群體基本上沒有工會組織、幾乎沒有任何權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福利,“農民工”成為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體,也是城市被僱傭者中勞動條件最差、工作環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體;同時也是中國產業工人中人數最大的群體,據估計2005年有1.5億人。 農民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民工包括兩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勞動力,一部分是外出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離土又離鄉的農村勞動力;狹義的農民工主要是指後一部分人。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狹義農民工的數量為1。

  2億人左右,廣義農民工的數量大約為2億人。 我們所說的“農民工”,實際是指“身在城市從事非農業工作的農業戶口的工人”。農民工的生活介於農民和工人之間,即有農民的特點,如定期務農,也有工人的特點,按時上下班或加班。農民工的精神生活亦是如此,比傳統農民超越,又不像城市白領那麼高雅豐富,總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特殊群體!!



邊城二郎


三農領域是指農民、農村、農業,農民工也是屬於三農領域的,農民工的生存現壯,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收入也就不一樣,有小部分人農民工由於頭腦靈活加上會經營,收入也比較穩定,生活得有滋有味,但大部分農民工的生存現壯,不是很樂觀,特別是六零七零後農民工,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文化低沒有一技之長,一年辛苦下來也就所剩無幾,有些在城市買了房也是壓力山大,象今年疫情影哬,二三月的房貨還沒著落,還有些九零末的農民工,由於人年青,找不著定位,又怕累又怕髒,好高鶩遠,一年到頭真沒存到多少錢,大部分農民工平時都是很省的,畢竟辛辛苦苦賺點錢也不容易,過年過節吃點喝點抽點好的,也無可厚非,農民是從艱難的生活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比起六七十年代,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比其他人差了很多,但是隨著國家越來越關注解決三農問題,我們農民相信明天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重新來過zsz


農民工,農民工的前身應該是臨時工。所以農民工就是臨時性做工的農民,他們的主業是務農的,由於城市的發展需要,暫時招來,任務完成後,哪裡來就回哪裡去的。

做為農民,去城市打工,已是一種職業,是一種增加收入的途徑。也是國家探討的農村新問題,屬於三農問題。有許多農村小夥,通過政府免費辦的培訓班學到了技術,加上自己的努力,幾年後就在城裡安家了,買了房子車子。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但是戶口簿上還是農村戶口。

還有好多人,利用自己本來的特長,通過去打工,成了包工頭,自己不要做事了,只要去談業務,攬工程,然後再從家鄉喊人來做事,無形中帶動了地方經濟,讓自己的家鄉人都富裕起來了。

特別是其中有一部分人,自己不到外面打工了,直接在農村辦起來了城裡人辦的事情。

如酒店賓館

如超市商場

如舞廳唱吧

他們的投入,豐富了農村人的生活,讓農村人不再是隻知道幹農活的人了,農村人有理想,有抱負。有幹勁,有決心。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農村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家農村的


我的理解是:三農就是農村農業農民,統稱為三農。農民工當然應歸納為三農問題。雖說進城打工,但畢竟還是農民身份。根在農村,家在農村,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精神世界的現狀,就我的知道的本地的一些情況與朋友們一起探討。

農民工可分為三大類:

一、下海早,有人脈的,這只是極數。這部分人依靠改開的優惠政策,在某個領域率先佔領了市場,現已擁有大量的資產,成了農民企業家,混的風聲水起,全家進城,成了城裡人。

二、年輕有文化,有技術特長,能吃苦耐勞的,進廠打工的,這部分人很吃香,放了企業的骨幹,收入也比一般農民工多。有買車的,也有在城裡買房的。也有在農村建別墅的。

三、年紀大的,又沒文化又沒技術,下苦力掏笨勁,吃苦受累也掙不了幾個錢,解決溫飽,不能出現啥事,遇事就打饑荒。還有五十歲以上,打工沒人要,只能呆在家裡種地撿破爛為生。

總之,大部分農民工都是很辛苦的,因為他們是泥飯碗,幹一天有一天工,一天不幹就沒錢。常年奔波在外,家有老小不能照顧,只有逢年節才能回去團圓。但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全家老小,必須要承擔這份責任。

如果年輕人好吃懶幹,怕吃苦,不能掙錢,整天吃喝嫖賭,恐怕這輩子只能打光棍了。




文長法wcf


現在的三農問題是指農村、農民、農業,凡是和這三者有關的結屬於三農領域。農民工是一些農村的農民在過完農忙或者放棄土地耕種而進城務工的農民。所以農民工問題是絕對屬於三農領域的。

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現在很多農民工外出務工都是承受著很大的生活壓力的,他們當中大多數都為子女的教育、房子、婚事而發愁,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省吃儉用的。在和很多接觸的農民工中發展,他們吃飯不捨的吃肉,由於每天都很勞累他們每天下午都會喝廉價的白酒,一年都不捨的買一件衣服,掙到的錢不捨的花會寄往家中用於家人的生活開銷,很多農民工為了節省話費他們大約一週才和家人通話,所以農民工的生活狀態是非常艱苦的,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農民工。

農民工的精神世界,和很多農民工聊天中發現,在農民工的精神世界裡,最能支撐他們的就是家中的兒女,農民工之間的話題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的兒女學習成績有多好,這次考試又進步了。每天農民工的精神生活也很簡單因為每天的體力勞動根本就不會給農民工所謂的精神生活,他們最主要的精神生活也許就是對家人的牽掛吧。

所以希望更多的人關注農民工群體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也能夠得到應有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