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不知古時蘇浙杭滬一帶吳語之地才是百越部落的發源地?

Oo水鏡徽華oO


越胡夷狄只是個大概方位指向詞,並不是特指某一個部族。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爭霸交流融合地方部落特徵都不明顯了,雖然說江南中原關中華北距離有些遠,但交流頻繁各地人民都融合了。也就是說地方特徵沒固定沒顯現就磨滅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國富論


蘇南、浙杭滬一帶吳語之地僅僅是百越之一——吳越之地。

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句吳、于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呂氏春秋》統稱這些越族諸部為"百越",其它文獻上也有"百粵"、"諸越"等稱謂。

你先要清楚什麼叫“統稱”?統稱就是一個虛指,實際細分的話並不清楚有多少個越族部落,吳越僅僅是其中一個部分而已。

嶺南兩廣屬於南越、福建屬於閩越、此外還有西甌、駱越……,各個越族部落互不相屬,傳承的口音雞同鴨講,怎麼可能就一處吳越能代表整個百越呢?


鳥言夷面


古越人在遠古至秦時代一直在長江以南的沿海一帶及越南北部地區繁衍生息。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部落,常統稱之為“越”。

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的部落,各有種姓,故不同地區的部落又各有異名,其中“吳越”(蘇南浙北一帶)、"東甌"(浙南)、“閩越”(福建一帶)、“揚越”(長江中下游、江淮之間,包括江西湖南局部)、“南越”(廣東一帶),而“西甌”(廣西一帶)、“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是京族、黎族等先民。因此,“越”又稱被稱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百越是對南方諸部落的泛稱。

夏朝稱“于越”;商朝稱“南越”;周秦時期的“越”除專指“越國”外,亦同樣是對南方諸部的泛稱。周朝稱“揚越”、“荊越”;戰國稱“百越”。《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逸周書·王會解》又有“東越”、“歐人”、“于越”、“姑妹”、“且甌”、“共人”、“海陽”、“蒼梧”、“越區”、“桂國”、“損子”、“產裡”、“九菌”等諸越小部落名稱。

商周時期的“越人”指長江下游的越國人(今江浙地區),越國人是最早種植水稻的群體,冶煉技術處於同時期的領先地位,冶煉技術比較先進的代表人物有歐治子、干將、莫邪等。曾鑄造了數把寶劍,如龍淵、太阿、工布等。根據有關文獻的記載,早在商、 周時期,就有被稱之為“越”,生活在長江下游的沿海地區。


中書門下平章事摳密使


偽命題。周初此地叫吳國,但據此就說此地是百越唯一的發源地明顯是錯誤的。比如周朝之前的歷史呢?20200314。


胡八二1982


的確以前是百越的發源地,現在還是百越的一支!不過已經現代化了!由於古代一戰爭頻繁!好幾支遷移到福建,廣東,廣西等一帶了!


燈火南山


百越並不只是江浙一帶。說百越源於那一帶好像沒有多少根據。


沉140769451


文化有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