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江蘇省考申論提出對策題深入理解

學會運用各種措施辦法來解決問題,這是考試當中常常會考察的一種能力。我們遇到難點問題要學會多層次分析、有深度的分析問題,多站在政府角度思考怎麼解決,下面中公教育專家來講解一下提出對策題的作答要求。

(一)緊扣資料、全面準確、條理清晰

這是提出對策題常見的作答要求,在其他題型中綜合分析、歸納概括等題型中也出現過。所謂的緊扣資料,材料為主,不能脫離材料,從材料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相應辦法,要求作答的時候要注意遵循材料的客觀實際。全面準確指的是要點要全面,踩點給分,所以格子允許條件下多羅列關鍵詞。表達要準確,要求儘量使用材料中的原詞原句。條理清晰主要指的是在作答的過程中總分書寫分條作答同時注意寫扣冒,即每一條都寫一個要點總結。

(二)針對性

針對性主要是指我們所提出的的對策要針對問題,針對材料,看清楚解決問題的對象,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換言之針對問題提對策,對策的呈現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不可過於寬泛。要求能夠緊緊繞材料,針對題幹要求進行對策合理把握,解決作答對象。

(三)可行性

可行性是是指政治可行,技術可行,倫理可行,經濟可行。政治可行性也就是說我們所提出的對策要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國情或省情;技術可行是指所提出的對策不可以太笨拙,當然也不能太科幻,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人用過的一些方法為好。倫理可行是指所提出的對策要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最後的經濟可行是指所提出的對策的經濟投入必須小於經濟產出,對策要節省經濟成本。

(四)可操作性

有些同學在提出對策時過於宏觀,不夠具體,提出的對策常常像喊口號,面臨字數湊不夠的尷尬,這就需要按照“主體+對象+手段+內容+結果”的公式進行擴展,呈現出一個流暢具體詳實的可操作性的對策,其中主體為對策的命令者,對象為對策的實施者,手段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內容為做了什麼事情,結果為想達到的效果。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考生,提出對策題廣大考生要予以重視,提出對策能力至關重要,要在練習中不斷積累高檔詞,做好日常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