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授農人以漁 扶持生態是“遠見”還是“遲到”?

此前不久,國家正式實施首個針對植保無人機的國家標準《NY/T 3213-2018植保無人飛機質量技術評價規範》。文件中,該標準對無人機質量和檢驗方法都提出了要求,譬如自主控制模式的各向飛行精度不大於0.5m,飛行航跡須使用高精度RTK定位系統測量等等。

其中,在這一標準的起草工作中,大疆是一直全方位參與。眾所周知,大疆是無人機領域絕對的佼佼者,只要提及無人機就絕對繞不過它,尤其是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從2015年開始,大疆就宣佈自己要做植保無人機,而此次受邀參與標準的起草工作,側面展示了其在這一市場的被認可。

不過,相比於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狂歡,大疆並沒有在植保無人機市場追求像消費級市場一樣的“無往不利”。這究竟是因為大疆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還是在植保市場大疆“遲到”了呢?

誰才是真幫助農民的植保無人機

大疆被公認為技術領先,但2017年極飛發展迅猛,打破了大疆的先發優勢。但極飛迅猛發展的局面隨著2017年農忙季的結束似乎也畫上了休止符。

2018年農忙季開始以來大疆充分發揮技術領先、渠道成熟的優勢,同時快速提升了攤子大服務難的短板,免費培養了1000多名維修大師下沉到縣鄉一級的服務站點。準備充分的服務支持讓大疆農業的代理商自信的喊出了服務保障不返廠的口號,有力支持了2018年前兩輪農忙作業。

極飛在2018年並未延續2017年開始售賣設備以來的開局利好,沒有擴大優勢省份,反而2017年極飛紮根的一些優勢市場反被大疆搶了回去。

極飛在2017年用“幫到農民”的概念為其加分不少,其概念的核心是產品加服務,讓技術知識相對缺乏的新增用戶也能快速接受極飛的植保無人機概念。同時提前發佈產品,通過向經銷商傳遞財務壓力快速回籠資金,以追求短期的“盈利”目標,以期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大疆挑戰者”的地位而得到資本的青睞,以資本遊戲快速彌補技術、生產製造與渠道的短板。

邪不壓正,反觀大疆在農業市場要冷靜踏實得多。大疆一方面承認農業市場教育的不足,並針對這一短板發動代理商、植保隊,以及更廣泛的科研院校、農資企業等共同開展面向農戶的植保飛防知識教育和無人機技術知識普及。這一動作雖然短期不會給大疆帶來直接收益,但長遠來看是贏得人心與口碑的舉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三農問題說到底是所有農民全體的利益,而不是一兩家廠商的利益。

大疆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了“兩三年內不以盈利為目標”,這一舉動實則在相對艱難,利潤較薄的農業市場梳理清晰,將利益先分配給客戶和合作夥伴。用大疆的話說,叫做“幫助植保隊建立商業模式的良性循環”。

但在極飛看來,認為這是大疆在產品價格上對其進行打壓。長遠與短視由此可見一斑。

農業是一個艱難而複雜的市場,從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農業一直是國家的頭等大事。相對於產品如何使用的模式差別,個別功能點的觀念之爭,希望通過商業經營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更能直觀的看出來誰在農業領域提供幫助。是在農業土地流轉和機械化的大趨勢下,幫助更多職業農人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盤活農業各方面生產要素,共同富裕;還是把農戶、農業經營者當做資源割韭菜?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大疆、天翔、全豐、漢和等等農業無人機企業,經過近幾年的摸索、下沉,已經初步形成了自然的行業默契,大家共同探討標準,發展業務,培養農業領域的新的商業生態,都有長久持續經營、高度投入的積極態度。此前被認為不在農業行業的大疆,在2018年快速扭轉服務能力,在糧食作物的植保飛防功能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經濟作物植保技術,也得到了行業上下游的一致認可。

反倒是極飛,在2017年獲得高速發展後迫切地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在根基未穩就盲目地進行多元化擴張。不知這種急躁情緒是來自資本的壓力,還是對農業市場的不尊重。

有觀點認為大疆做農業是“遲到”,這一說法與極飛的思路高度匹配。畢竟五千年的農業,從來沒有遲到者。土地是最公平的,只要願意投入,灑下汗水,播下的種子一定會在來年給耕耘者合理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