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熟知三國的朋友們都應該瞭解諸葛亮這樣的人物,因為他足智多謀,博學多才,對於他一生事蹟的評價,可以概括為一句,諸葛亮是一代賢臣名相,是傑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軍事家等。

諸葛亮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在真實的歷史上是怎樣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諸葛亮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出師表

三國時期蜀漢屬於最弱的小國,後因三顧茅廬,蜀國也因此在諸葛亮的帶領下走向強國之路,在他的治理下卻是治理最好的,採取的治蜀政策,並且在國中以身作則,鞠躬盡瘁,可以看出他確實是治國之才,其高風亮節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蜀漢地圖

諸葛亮在歷史上確實證實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因這幾年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並認為他神機妙算,能算盡天機,呼風喚雨說他什麼的都有。

其實不然,那些只是三國演義的作者針對讀者的喜好而對三國進行的演義改編,真實歷史上諸葛亮他確實是一位傑出的人才。很多人是這麼評價他的,說他不貪權勢,不謀私利,嚴於律己,治蜀有方等。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那麼他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戰術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呢?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在幾次戰爭中使用過的戰術可以說吸引很多後人們,接下里小編就為大家講解兩個經典戰術。

草船借箭:三國演義中寫到草船借箭周瑜借蔣幹之手,殺了蔡瑁和張允後,他的這一計策被諸葛亮看穿了。周瑜見諸葛亮料事如神,便想除掉他。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草船借箭

這天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十天太長了,我保證在三天之內造出10萬支箭。”周瑜大喜,忙說:“軍中無戲言,請先生立下軍令狀。”諸葛亮立即立下軍令狀。諸葛亮走後,周瑜暗中吩咐工匠故意拖延,又派魯肅探聽諸葛亮的動靜。諸葛亮對魯肅說:“三天怎能造好十萬支箭?陶雨澤 你一定要幫我,請借給我二十隻船、六百名軍士,準備些青布、稻草,這事千萬不可讓都督知道。”魯肅答應了。到了第三天夜裡,諸葛亮來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只是微笑,並不作答。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當時江面上大霧瀰漫,面對面都看不見人,那二十隻船的兩邊插著稻草人。一聲令下,船隻快速向江北劃去。諸葛亮則和魯肅在船艙中喝酒。到了曹軍水寨附近,諸葛亮命士兵將船隻在曹營前一字排開,然後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慌了,忙問:“曹軍出來怎麼辦?”諸葛亮哈哈大笑:“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輕易出兵,我們只管喝酒。”曹彬聽到擂鼓吶喊聲,慌忙報告曹操。曹操擔心有埋伏,於是下令一萬多弓弩手,一起向江中射箭,不讓船隻靠近。

諸葛亮見一邊船上的稻草人上插滿了箭,就下令將船掉過頭來。不一會兒,另一邊的稻草人也插滿了箭。這時,諸葛亮下令全速往回開。並叫船上士兵齊聲高喊:“謝丞相箭!”曹操大呼上當,急派船追擊,哪裡還能追得上?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魯肅佩服的五體投地,忙問:“先生怎麼知道今天會有大霧?”諸葛亮說:“我在三天前就已經算定今天會有大霧,所以敢以三日為限。”周瑜知道後,自嘆不如諸葛亮。

這個故事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到的,但是歷史的真實性又是如何的呢,真實的故事是三國演義裡的草船借箭確有其事,但是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而是發生在赤壁之戰後很多年的孫權身上。至於火箭嘛,那個年代的火箭就是箭上綁布條然後淋火油,那個年代火油成本很高,而且事出倉促,來不及準備。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空城計原圖

空城計: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寫到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魏王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劉備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乃斂眾拒險,終不交鋒。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大意就是在一次戰鬥中,趙雲的兵力都跟著黃忠了,他只有數十輕騎,卻與曹軍大部隊遭遇上了。趙雲且戰且退,最後退到營壘。有人主張閉門拒守,趙雲卻沒有這樣做,反而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雲有伏兵,急忙退去,趙雲命令士兵擂鼓吶喊,又以弓箭從背後射曹軍。曹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空城計

這所謂的空城計是什麼呢?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大體就是明明自己寡不敵眾,還裝出胸有成竹、運籌帷幄的樣子,以造成敵方判斷失誤,嚇退敵軍。

歷史上的空城計其實並不是諸葛亮使用的,在正史中,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不過,雖然歷史上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虛構的,但是,在漢末三國時期,真的有一個人用了一次“空城計”,此人就是孫權的父親孫堅。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留下的諸多戰術是否真實存在?

孫堅

對於孫堅的“空城計”,被應用在“魯陽之戰”中。魯陽之戰是東漢獻帝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討董卓之戰中,孫堅臨危不亂,迫敵退走之戰,也是史上的空城計。

以上的歷史事件你是否感受到了真實的歷史真相呢,在此,我們要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真相,讓我們能更加明確歷史的真實性,學習歷史知識,做歷史真實的追溯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