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河南信陽郝堂村,曾經的“空心村”,在5年的時間裡,卻成為中國最美宜居鄉村的一個典範。很多人都去那裡參觀、遊覽、考察。郝堂村的華麗轉身,對於新農村建設的最大啟示,恐怕就在於——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


曾經的郝堂村如今的郝堂村


河南省信陽市是農業大市,屬於河南省較為落後的地級市之一,全市近800萬人口中農村人口有540萬人,人均耕地僅1.2畝,部分山區縣人均不足三分地,農民收入微薄,很多村民舉家外出務工,耕地撂荒嚴重。

郝堂村就是坐落在信陽市平橋區的一個普通鄉村,人口2200人,村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茶葉和板栗種植為主。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曾經的郝堂村


和很多村莊一樣,郝堂村在沒有建設新農村之前,幾近空心。

年輕人大多拖家帶口離開村莊,只留下空巢老人,土地撂荒嚴重,村裡的主要農作物毛尖即使成熟也無人採摘。

村裡垃圾滿地,風一刮,滿樹都是,環境惡劣。村莊凋敝嚴重。

2009年,郝堂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低於全國水平20%,其中打工收入佔70%,農業收入佔30%。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如今的郝堂村


今天走進郝堂,再也想象不出四年前的慘淡,整齊的鄉村水泥小路,獨具特色的豫南民居,時尚的DIY畫室、配套齊全的幼兒園、學校、養老院、衛生所、商場,整個村莊像一座有品味的花園,透著一股不俗的田園氣質,靜謐、古樸、天然、閒適,與城市的喧囂、華麗、刻板、緊迫的氣氛形成鮮明的互補,儼然一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郝堂村的環境改變了,村裡人的心氣也高了,腰板挺直了。2012年,郝堂村人均年收入約7000元,已接近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水平,比建設之初增長了75%。

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喚起一個村莊的靈魂?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村民迴流、人心所向?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村民如此文明,不丟垃圾?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村裡的老人幸福洋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最近深入郝堂村考察學習,找尋那股神秘力量。郝堂村新農村建設給人們最大的印象是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


郝堂新農村建設的特點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2009年,郝堂村藉助信陽市平橋區政府主辦的“公民社會與現代思想論壇”,受到了中國鄉村規劃設計建設院院長李昌平的關注,並最終聯合北京綠十字公益組織,開啟了郝堂可持續發展實驗村的建設。

中國鄉村規劃設計建設院院長李昌平長期致力於三農問題研究,把農村合作組織、農村內置金融的理念帶進了郝堂,奠定了郝堂農民的新農村建設主體地位。

北京綠十字倡導者孫君致力於發展社區參與的農村生態保護,把現代文明中的藝術、審美、建築、環保理念輸送給農民,幫助農民建設有品味的新農村。

兩股力量的結合,重在為郝堂村奠定了新農村建設的農民主體地位與尊重村莊文明的建設理念基礎,把郝堂村建設得更像農村,全力打造以生態旅遊為主導產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設特點是:


1保持村莊原有自然人文環境


郝堂村的建設是在保護當地自然環境、尊重當地歷史人文脈絡和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推進的。中國鄉村規劃設計建設院和北京綠十字根據郝堂村依山傍水、山水相映的特色,針對每戶村民居住特點,分別設計個性鮮明、新穎別緻、風格迥異的原生態住房。每座房子的設計圖紙都要經過主人的同意,李昌平就曾在設計圖紙上批覆過:“要以主人家意見為主,是他的家改房,我們只是幫忙,不可添亂”。主人可根據房屋的功能,與專家商量修改意見,簽字同意後,才可動工。這樣改造出的房子可以少花10多萬元錢,而且房子和庭院比新建的更有味道,更加實用。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2保持村莊原有空間格局


任何有歷史的村莊形態都帶有其特殊的功能密碼,經過歷史的磨合,村落選址、佈局、空間走向與山川地形相附會,村落建築與自然生態相和諧,農民生產生活與山水環境互交融,構成了鄉村特有的空間佈局,也促成了鄉村區別於城市的生產生活方式。

郝堂村在建設時尊重這一規律,村莊原有道路、農田、溝渠一律不變。新農村採取不集中居住,在原有住房基礎上,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分別建設,分散居住。住房四周無圍牆,敞開建築,確保農民居住環境生態優美、原汁原味。


3探索環境改造和能源的循環利用


郝堂村最初的改變是從環境衛生做起的,村裡給每家每戶發了兩個桶,進行垃圾乾溼分離,並邀請孩子出來當衛生評比員,挨家挨戶查衛生,通過點滴的宣傳、教育、引導,郝堂村的垃圾在一個月以後開始漸漸變少。

現在村裡的生活垃圾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可處理垃圾(如菜葉、果皮等)直接倒入農田,作為肥料自然降解;另一類為不可處理垃圾(如塑料製品等),村民做飯當作燃料直接燒掉。

社區內不設垃圾箱,所有垃圾由村民自己處理,但社區內乾淨整潔,看不到垃圾。社區還修建有汙水處理廠,村民生活汙水經汙水管道排到汙水處理廠處理後,流入河道,確保居民用水不被汙染。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4探索鄉村的現代公民教育


郝堂村在信陽市平橋區政府和鄭州大學公民教育中心的支持下,為中小學生編制了《公民常識讀本》教材,讓孩子們從小認知“公民權利”,正視自己的公民身份,懂得有如何有尊嚴地活著,知道自己與繁華都市的居民是一樣的現代公民,確立了對未來的一種預期。

村裡還邀請臺灣設計家為小學校設計了生態衛生間,十分適合缺水、有土、需有機肥料的農村使用。這種衛生間由上下二層組成,上層是旱廁,乾溼分開。

小便經碎石子過濾後通過塑料管流入下層的封閉儲尿桶,大便直接掉到下層的糞堆上,由廁人自己用小鏟鏟預備好的土壤將其適當覆蓋,無需沖水。下層有1米半高,四周用百頁窗內襯紗窗全封閉以防蚊蠅滋生並通風散味,留有門口方便更換儲尿桶和鏟走覆蓋的土壤或已發酵成肥的糞土。

衛生間管理人員及時將尿液及糞肥歸還到附近的農田再利用。此外,學校還對孩子們進行各種生活技能、文明禮儀、環保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性和現代公民意識。


啟示


1新農村建設要真正尊重和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


2006年以來,我國開展的新農村建設主要是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下,由政府主導推進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凸顯了一些問題。

作為新農村建設真正主體,農民似乎還沒有進入角色。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將政策扭曲,打著新農村建設的幌子,以城市人的思維和意志強行改造農村,大搞拆村並居,強迫農民上樓。

這種新農村建設的後果是讓古老的鄉村生態幾乎毀於一旦,小集體的熟人社會被強制替換成大集體的陌生人社會,淳樸而深厚的鄉村傳統在社區化的居民樓上不復存在。

在生活層面,“被上樓”的農民依然是農民,但是農民式的生活方式卻被徹底改變,各種生活成本驟增,農具無處堆放家禽無處飼養,蔬菜無處種植農作物無處保存。

與“拆村式”的新農村建設相比,郝堂村由公益性組織策劃、地方政府支持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值得我們深思。

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新農村建設(韓國稱為“新村建設”)一開始也是政府主導,後來韓國學者們發現這樣有很多弊端,沒有真正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改進逐步過渡到政府和民間共同主導,叫“官民一體”,再後來就變成“民主導”,完全由非政府組織、機構(新村運動中央協議會)負責組織、協調、宣傳和評價。

韓國政府在新村建設中協調農村金融制度創新,促進農民合作組織的建立,合併了農協銀行和農業銀行,成立農協銀行,為農民提供比商業銀行低息的貸款,為新村建設提供資金和制度資源的供給。

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既需要廣大農民和農村基層幹部的參與,發揮主體作用,也需要專家和媒體的深度參與,才能建立科學的組織實施、反饋、矯正和完善的運行機制。

地方政府的角色應歸位到建立城鄉平等的制度和農村公共產品的提供,從體制上促進和保障城鄉發展一體化。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2未來農村的功能定位應與城市交相輝映


未來的新農村應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分擔人口的休閒、養老、科教等服務功能,同時為農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

城市與農村形成良性的產業互動與經濟往來,農村為城市提供健康的食物來源、綠色的生態環境,城市為農村提供市場資源、產業動力,構建和諧的城鄉關係。

郝堂村的新農村建設是有長遠規劃的,郝堂村表面上建成了城市人嚮往的田園生活,本質上正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文明思想洗禮。

在改造房屋,與藝術家的溝通、交流、協商中,郝堂村的村民也正在大口地汲取著現代藝術、審美、環保等現代文化元素的營養,成為具有審美品位和科學理念的新時代農民,這些外在的保留與內在的提升都在為郝堂村做好了迎接逆城市化的到來。

如郝堂村已經開始建設並且試運營老人養老服務中心,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隨著中國老齡化的逼近,郝堂村將成為信陽市重要的提供養老服務的福地,這樣一方面降低城市人的養老成本,提高養老質量,另一方面也支撐了農村的產業,促進了農村的繁榮。


3新農村建設應該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農村集體組織是當下和今後很長一個時期鄉村社會治理和經濟建設的基本主體,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和農民集體,鞏固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郝堂村通過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自主建設新農村時,通過熟人社會監管機制有效地盤活了農村資源,在集體經濟壯大的同時也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據瞭解,郝堂村村集體資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增加了2000多萬。其實,全國各地湧現的明星村莊如北京的韓村河村、江蘇的華西村、浙江的航民村、河南的劉莊和南街村等案例也說明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

還有不少農村地區,在分散的家庭經營基礎上,引導農民自願聯合起來,發展社區性和專業性的合作經濟組織,並引導這些合作經濟組織把農產品產銷、甚至村莊旅遊服務聯結起來,逐步實現產業化經營、集約化經營和規模經營。

這將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的重要形式,也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集約化、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4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等農村軟實力建設


農民曾一度被看作“愚、窮、弱、私”的代表群體,現在來看,農民的總體素質依然偏低,文化水平不高。

農民的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是促進新農村發展的持續動力,而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素質顯然不能夠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要。

韓國的新村運動專家指出:新村運動的核心是新村教育。韓國的新村建設包括農村修路、建房、提高農民收入與福利早已於上世紀90年代就已完成,但是現今依然不減的就是農民培訓和新村教育。

在韓國新村教育中,農民參與討論的培訓,有專家、學者的授課,也有公益組織的講課,但最重要的還是農民自己上臺講述農民成功實例和親身感受,這樣容易引起農民之間的共鳴,通過真摯、雙向討論共同取得進步。

韓國新村運動建立起來的農民培訓制度將造福子孫後代。我國臺灣也非常重視農民的培訓和教育,有非常嚴格和完整的農民培訓體系和教育體系,為農業農村源源不斷輸入現代化人才。

郝堂新農村建設的契機來自於各行各業的智力資源,因此懂得重視人才的培養,包括為大學生村官提供良好的事業發展機會,這一理念是難能可貴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在新的發展階段,農民的教育與培訓更應從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高度,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以適應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百年鄉建丨從空心村到全國美麗宜居村,信陽郝堂村經歷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