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掀起了西部片浪潮,出品了將近六百部的西部片,對於這些“準西部片”,意大利人稱之為“western all’italiana”,意即意大利式西部片,而在大洋彼岸,在西部片的源頭,美國將其稱之為“Spaghetti Western”-意大利麵西部片。隨著這種稱呼傳入歐洲並流行,在很大一部分歐洲西部片成本較低、製作粗糙面前,歐洲導演感受到了“意大利麵西部片”的嘲諷和惡意,甚至,發起呼籲,希望用“歐洲西部片”取代“意大利麵西部片”的稱呼。但事實上,美國電影界用“意大利麵西部片”並沒有任何的貶義。

這種因理解不同造成的誤解看上去既有現實的一面也有由此誕生的魔幻性,歐洲電影對於西部片的狂熱,是因為西部傳奇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經由電影實現的“新世界文化創作”的夢境,西部的原始和富饒,可以打破舊世界的禁錮,按照創作者們的臆想去重新建立,包括他們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和正義,以及理想、夢想和未來。

這些現實和魔幻傳導到賽爾喬·萊昂內身上,讓他創造出充滿夢境、卻又分明能帶給觀眾警醒的《革命往事》,而美國夢和革命夢就是影片締造這一切的核心。

“胡安和約翰”,美國夢的天意

美國夢在影片中的第一次出現,是約翰假惺惺答應胡安一起去搶劫銀行的時候,胡安一邊騎在馬上一邊用瓶子往嘴裡灌著酒向約翰描繪出他想象中的美國:那裡遍地是銀行,從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到奧斯丁,那就是我們的未來。

在此之前,胡安聽到約翰說出名字後,一副“天啊”的表情,在他看來,自己的名字Juan和John如此相近,兩人的相遇就是天意。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對於胡安來說,美國是實現他金錢夢的目的地,推己及人,他妄想把這個有關財富的美國夢套在約翰身上-準確點來說,是套在他們兩人的組合上,指引不情願的約翰用炸藥為自己轟開銀行大門,共同實現“偉業”。

在影片中,美國夢的第一層意思是“財富”,它推動著財迷心竅的胡安堅定地朝著梅薩維德進發,甚至,明知參加的是革命者聚會,在對約翰表達出疑惑,轉頭聽到他的任務是銀行時,他立馬眉開眼笑表達了對行動的堅定支持-“我們是應該好好計劃一下”。

美國夢在影片中第二次出現是在搶劫銀行卻“意外”救出革命者並帶領他們撤退中,說出美國夢的仍然是胡安,在他得知約翰留下來斷後不是為了“逃跑”-跟隨自己實現財富夢,而是狙擊敵人時,胡安再次用美國夢試圖說服約翰,請注意胡安說“美國”時的眼神-赤裸裸的充滿著對財富的貪婪和嚮往。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等到影片第三次出現美國夢時,說出者的主體已經變成了約翰: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是美國,胡安。上帝,就像他們說的那麼好,到處都是夢想”,伴隨著約翰一遍又一遍的“上帝”,帶出了“美國夢”在財富表層裡的第二層含義:自由和夢想。

對於“無產階級”胡安來說,他體味到的只能是美國夢表面的財富,而對於具有自我意識的革命者和知識分子約翰來說,透過財富,他看到了美國夢裡更另令人嚮往的內在。現在,我們重新回到段落最開始,賽爾喬·萊昂內創作中關於“用西部傳奇構造‘新世界文化創作’夢境”的思想完全折射到影片中來。

美國夢第四次出現胡安抱著約翰訴說著美國夢: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美國夢最後一次出現,從胡安嘴裡,美國夢已經變成了“胡安和約翰的合體”:既有財富、也有諸如夢想、自由。

革命與浪漫

“革命”是《革命往事》的宏大敘事,這一主題完全迎合了當時全世界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如五月風暴(法國)、左翼學生運動(日本)等等,《革命往事》的創作,很難說不是賽爾喬·萊昂內在革命思潮和電影領域的新浪潮運動中,通過對碰去審視當時革命主義的作品。

胡安的洞察力-或者說是賽爾喬·萊昂內對革命的審視,盡在對革命的認識中。

在兩位主角最初發生交叉時,不經意間談到革命,胡安是這麼認為的:革命?全世界都在鬧革命,就像螃蟹滿地都是......所有勇敢的人都去了,等待他們的是可怕的後果......就像偉大的潘丘·維拉,當革命過去僅僅得到一個將軍頭銜。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這時候,觀眾很容易將他的這番說話與其“毛賊”身份、和對金錢嚮往的粗鄙聯繫起來-是極其膚淺的,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在胡安去到梅薩維德,通過撕破代表統治階層迷惑民眾的海報、看到軍隊殘酷鎮壓、併發出“天啊,這就是梅薩維德”的這些經歷後,我們便可以意識到胡安對於革命是有見地的。

毛賊胡安跟革命者約翰關於革命觀念的碰撞,在搶劫銀行後達到高潮,“革命,我可瞭解是怎麼回事:讀過書的人告訴那些沒讀書的人-是時候改變一下了。於是,那些沒讀書的可憐的人就去幹,但是那些讀過書的人一邊吃著一邊談著,真正死的都是沒讀過書的人,這就是你的革命。”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胡安的這段話與賽爾喬·萊昂內在影片開頭引用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一場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形成完美的呼應,賽爾喬·萊昂內意在告訴人們別一味崇尚和讚美革命,披在革命外面的浪漫是一種表象。

胡安的這番話讓革命者約翰徹底陷入深思,並扔掉了手中正在看的《The patriotism》(由革命先行者巴枯寧著作的書)。

事實上,約翰的革命史跟隨著一眾革命友情、也跟隨著背叛,他對革命的困惑和懷疑通過賽爾喬·萊昂內在影片中的幾段閃回便隱晦地透露出來:

第一段閃回,戰友開著車,後座的女孩主動擁吻約翰,戰友一邊不停地擰頭看一邊用胳膊輕輕碰著約翰,然後,兩個不同的皮鞋踩在汽車油門上,汽車偏離了原來方向;第二段,戰友帶著士兵來酒吧指認革命者,約翰對著鏡子觀察著、內心憤怒著、掙扎著,然後,轉身掏出一把槍;第三段閃回延續了第二段的故事,約翰開槍打死了戰友-伴隨著戰友的求生和約翰的痛苦;第四段閃回又回到了三人在草地上追逐的畫面,然而,在這一個閃回中,擁吻女孩的已經是約翰的戰友。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約翰與革命的“蜜月”和迷失盡在閃回中,賽爾喬·萊昂內對閃回的浪漫式表達、並讓每一段嵌鑲在不同的劇情中,恰恰是通過現實比照,讓革命去浪漫化!

閃挪騰移

影片中,約翰伴隨著爆炸聲出場,與胡安的第一句對白是“你有火嗎?”,到了最後,頻臨死亡的約翰對著胡安說出的最後一句話同樣是“你有火嗎?”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第一次兩人談到革命時,胡安用潘丘·維拉僅僅得到將軍頭銜對革命表達了奚落,而最後面對胡安“如果離開你,我該怎麼辦?”的疑問,約翰回答“你會當上將軍”。

革命的火種就這樣莫名地遞交到“無產階級”胡安手中。

當約翰在火車車廂上動情地跟胡安訴說美國夢,當胡安在車廂上拿到夢寐以求的財富時,那是這對革命兄弟離美國夢最近的時刻,但就在他們距離美國夢咫尺之遙之時-當胡安打開車廂門、當陽光驅散車廂黑暗、當胡安和約翰在笑聲中準備跳出車廂走向新世界時,車廂外的革命群眾舉起了胡安。

革命還在繼續,美國夢已經遙不可及!


從美國夢到革命夢,兩者間的閃挪騰移就構成了《革命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