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35條意見指導全市文旅體行業有序恢復開放運營

按照錦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總體部署,“露天旅遊景點、室外運動場所恢復正常運營”“實行屬地管理,屬地政府(管委會)及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落實監管責任,及時檢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安全。”“各經營單位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企業及員工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做好通風消毒、員工防控、客流管控、場所管理等各項工作,確保人員安全、場所安全。”


  為保證錦州市露天旅遊景點、室外運動場所從3月14日起順利開復工,錦州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提出開復工有關要求,制定了專門的開復工行業指導意見35條。現將《錦州市文化旅遊公共場所和經營性娛樂場所有序恢復開放運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全文轉發。本工作指南適用於全市所有景區景點、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和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防控新冠疫情。


錦州市文化旅遊公共場所

和經營性娛樂場所

有序恢復開放運營

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有關要求,有序開展文化和旅遊經營場所開放復工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指南,請參照執行。


  一、開放復工原則


  1.堅持分區分級開放,不搞“一刀切”。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堅持防疫優先,健全疫情防控應急機制,適時逐步開放。做好恢復開放的預案和準備工作,恢復開放必須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標準和要求,並根據防指指導意見及時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安全。


  二、開放復工前準備


  (一)組織準備


  2.成立領導小組。各開工復市單位必須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構,由單位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根據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動態變化,全面組織落實疫情防控與單位有序開放工作。要建立與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疾控機構、文旅等部門信息互通、快速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聯繫順暢、反應迅速的協調網絡。

  3.健全預案。制定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日常防控,設立規模和質量等級相匹配的臨時隔離觀察室,對發現可疑症狀者進行及時隔離,及時轉運至指定醫療機構。一旦發現疫情,及時啟動預案,做好防控應急處置工作,對有序開放期間發生的聚集性疫情,在報告屬地政府同意的前提下進行果斷處置。

  4.完善機制。各文化旅遊和體育行業經營單位要全面落實防控主體責任,夯實防控人員,責任到崗到人。細化防控措施和流程,備足防控物資設施(備),做實防控臺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員參與”的群防群控體系。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落實行業監管責任。

5.專家指導。市(縣、區)兩級文旅部門及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對開放環境進行評估,分別做好對開復工單位防控指導。


  (二)防控條件準備


  6.物資保障。根據防疫需要,各單位要為員工配備口罩、手套、測溫儀等防護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殺用品。

  7.設立臨時隔離點。積極配合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切實做好日常防控,設立臨時隔離點。一旦發現疫情,及時啟動預案,做好防控應急處置工作。

  8.事項告知。國家A級景區、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和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在醒目位置懸掛宣傳橫幅,製作電子宣傳牌,主入口醒目位置應設立導示牌,提醒遊客或公眾遵守相關防控的要求、常識和注意事項,並公佈當地疾病控制中心電話。遊客服務(諮詢)中心或賓館前臺、公共文化場所諮詢服務檯等處放置防治新冠病毒的宣傳資料,免費向遊客發放。

  9.專項檢查。成立專門的消毒工作組,並建立消毒、檢查等臺賬,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10.垃圾回收。各單位要以方便為原則配置足夠的分類垃圾桶,增設廢棄口罩回收專用箱(桶)。


  (三)開放復工前健康篩查


  11.錯峰返崗。採取錯峰返崗措施,非關鍵崗位人員可延後返崗,在湖北的員工暫緩返崗。

  12.健康申報。嚴格執行返崗人員健康申報制度,所有返崗人員必須主動向單位提交健康申報表,如實填報近14天旅行及人員接觸史,檢查身體健康狀況,確保全體返崗人員身體健康。

  13.不得返崗。旅居或過境國內外等疫情高發區且返鄉居家隔離不滿14天的人員不得返崗,確認健康後方可返崗;與確診患者、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觸未解除隔離的人員不得返崗;未解除隔離的高危及重點管理對象不得復工復產;有發熱(體溫超過37.3℃)、乏力、乾咳、腹瀉等症狀的人員不得返崗。


  (四)重大疫情處理


  14.重大疫情報告。如有重大疫情發生,應立即向屬地防疫指揮部、疾控部門及相關部門報告。

  15.重大疫情垃圾處理。如有重大疫情發生,在未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時,所產生的生活廢物由當地衛健部門組織消毒封袋後,交由環衛部門組織集中焚燒處理。在已確認感染新冠病毒的,所產生的生活廢物由當地衛健部門組織消毒雙層封袋後,由當地生態環境保護門部門交第三方按照新冠醫療廢物組織處理。


  三、員工日常管理


  16.實名登記。實行“一日一進一測一登記”制度,員工進入景區前須進行體溫檢測,並記錄臺賬,必須佩戴口罩上崗。登記率100%,健康登記率100%,佩戴口罩率100%。

  17.減少接觸。提倡無紙化辦公,儘量減少紙質文件的傳閱、發放。傳遞紙質文件前後均須洗手。提倡錯峰上下班,採取“小班制”模式,減少單班在崗人數。嚴格落實員工日常管理“四個不”,即不集中會議、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崗、不集中就餐,減少人員聚集的活動。員工用餐採用分時段就餐或分餐制。

  18.應急管理。返崗人員出現發熱、乏力、乾咳、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第一時間上報所在轄區疾控機構,並按規定送至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篩查診療。

  19.宣傳培訓。利用宣傳欄、宣傳冊、微信QQ群、電子屏幕等媒介,全面系統的宣傳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提升員工自我防護意識,使每一位員工都熟練掌握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堅定信心,不信謠、不傳謠,共同打贏疫情阻擊戰。

  20.心理疏導。關注員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調適,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倡導員工適度鍛鍊,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景區主要信息發佈平臺滾動發佈專業與權威部門的疫情防控信息,用確證的信息干預和疏導員工心理。


  四、經營服務


  (一)國家A級旅遊景區


  21.制定預案。實行“一景一策、一景一案”原則,制定恢復開業的工作方案和《景區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並開展演練。露天景區室內部分、景區內劇院、影院和表演場所應按照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要求適時有序恢復開放運營。

  22.實名制購票。所有A級旅遊景區應實名制購票,鼓勵景區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各種手段全面掌握遊客基本信息,以便高效追蹤管控,來自重點疫區的遊客主動填寫《遊客健康狀況登記表》。實行在線售票或現場手機掃碼售票,為減少遊客聚集、交叉感染,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要開闢在線售票或現場手機掃碼售票渠道,方便遊客快速購票。售票窗口、檢票口服務人員、保潔員、講解員等近距離服務遊客的一線員工必須正確佩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並落實有效防護措施。

  23.入口測溫。所有遊客要求佩戴口罩參觀遊覽,封閉式景區入口實行入園必檢,利用紅外線測溫儀或其他溫度計對遊客測量體溫,對體溫超標要按照有關規定程序處置,對未帶口罩要及時勸退。開放式景區根據屬地聯防聯控要求設立卡口,做好遊客管控措施。

  24.控制流量。遊客應通過掃描景區二維碼入園,團隊遊客應妥善安排分時段、間隔性入園,提倡團隊遊客不超過30人,避免集中入園,實行分散式遊覽,嚴控人員聚集。切實加強錯峰遊覽措施,鼓勵限流措施,採取分時段接待措施,實行預約制,控制遊客流量,在景區恢復增長的緩衝期,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室內活動場所(劇院、影院和表演場所)按相關要求適時有序恢復開放,瞬間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確保遊客間距能達到1.5米以上。

  25.文明旅遊。通過短信、滾動屏、宣傳視頻等形式,營造文明旅遊良好氛圍,倡導遊客文明旅遊,減少聚集,注意個人防護。景區應明確標識提示禁止群體活動(如廣場舞等)。景區餐廳禁止聚餐,實行分餐模式。加大餐廳(茶室)內餐桌間距,保證人與人間距1.5米以上。

  26.消殺清潔。開展消毒工作時,禁止使用酒精噴灑消毒方式;對遊客密集場所、密閉空間、遊客頻繁接觸的遊樂設施,要定期定時通風換氣、消殺清潔。特別是旅遊廁所、遊客中心、電瓶車、遊船等遊客密集場所要有消殺清潔臺賬,每天至少消毒兩次以上,並放置“已消毒”告示。為遊客免費提供使用的柺杖、輪椅、雨傘、語音導遊設備等物品,做到一天一消毒、一客一消毒。對相對封閉的參觀點採取規範有效的空氣消毒措施,避免消毒過程對文物的損壞,垃圾箱(桶)實行“一日兩清理兩消毒”制度。


  (二) 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和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


  27.制定預案。實行“一館一策、一室一案”原則,制定《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和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並開展演練。根據各自特點、服務項目內容,開放時段等情況,制定本機構恢復開放工作的實施方案,報屬地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備案。

  28.監測體溫。服務人員要建立體溫日監測制度,發現有發熱、咽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停止上班,進行適當的疾病處置。要佩戴口罩上崗,要與被服務人員保持1.5米以上距離。

  29.入口測溫。入口處設立體溫檢測站,按照“先測體溫後進入”的要求進行體溫監測。發生異常及時上報,同時,做好隔離處置。

  30.提前預約。到公共文化體育場所活動人員都需提前1天網上預約,參加活動佩戴口罩,掃碼實名登記,並現場測溫,達標後通過掃描二維碼入館。進入場所後服從工作人員指揮,嚴格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距離”要求,活動人員間隔1.5米以上,不得在公共文化體育場所用餐。

  31.消毒清潔。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一線服務人員接觸書刊、文物、書畫作品時,要佩戴手套,摘下手套後要洗手。圖書館還回的書刊暫時在固定空間內存放,進行消毒後再歸架。每日對場所內的大廳、展廳、閱覽室、報告廳、會議室、會客室、食堂、衛生間、遊戲遊藝設備、歌廳網吧等進行全面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做到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汙染。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保證環境清潔,要及時清理垃圾,設置專用的口罩回收箱。

  32.減少聚集。疫情解除前,停止舉辦講座、演出、接待大型團體等人群聚集性活動。引導觀眾在圖書館看書、在電影院看觀看電影、在網吧上網時要隔一個人就座,參加集體活動時要儘量不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一定範圍空間內人群密度保持在40%以下。要保持場所空氣流通,保證排風通暢。出口與入口須隔開一定距離,分道出入,儘量避免進出人流扎堆。要在顯著位置張貼警示告示,並通過網絡渠道予以公告。


  五、監督檢查


  33.帶班領導責任制。建立值班制度,對本單位開復工後防疫情況進行評估,找出差距,全面改進。

  34.疫情防控臺賬。建立復工單位和疫情防控臺賬制度,落實信息報送制度,及時向市文化旅遊和廣電局報送。

  35.指導監督。加強對開復工單位的指導監督,開展屬地防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