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李原草


今天剛剛看了小嶽嶽的一個相聲,裡面有個包袱甩的甚是到位,小嶽嶽賤賤的問道孫越不聽老人爺的上一句是什麼,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應該十分想笑,後一句大家都不陌生便是吃虧在眼前,上一句答案令人驚訝的竟然是俗話說得好,這樣的答案在我們看起來應該也是沒毛病。在我國古代文化中誕生了很多俗語,雖然沒有骨詩詞那樣押韻,但同樣的琅琅上口,那麼俗話說得好“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又蘊含著什麼樣的古人大智慧呢?

一、“三十如狼,四十似虎”

有一句話和這個類似的是,“三十如狼,四十似虎”,現在這句話經常被用來調侃這個年紀的女性在那方面的需求比較旺盛,其實這麼來看這句話用來形容這個也是比較貼切的。

但是實際上的本意並不是這樣子的,三十如狼,四十似虎,主要說的是人們到這個年紀已經都成家立業了,所以事業心是比較強的,就和狼和虎一樣有了一定的野心,並且正處於真可以積極奮發向上有為的階段,所以就經常用狼和虎來形容這個年齡的人們,之後根據這句話便在一定程度上引申了今天我要說的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句話。

二、年近半百四十五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也是孔夫子在幾千年前說出的話,看到45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齡,處於不惑與知天命之間,45歲正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

已經度過了不惑更加進一步的理解了世界萬物的本質,而沒有超過50,還有人生最後的餘力可以再創輝煌,因此,45這個年齡是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

三、出山老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用出山虎來形容,人到45歲這個黃金年齡,看到這句話確實是被古人的智慧折服了。老虎是什麼?山中大王,一山不容二虎,它平常在深山老林是不輕易出去的,什麼時候才會出去呢?

就是胸有成竹可以稱霸山林的時候,也就是出山虎是一個老虎的頂峰時期,在正片山林中游刃有餘,捕食捉獵猶如探囊取物一般,這個時期的人和出山虎一般,因此有了這樣的俗語。

我想大家通過我簡單的介紹一定更加深刻的瞭解了三十如狼,四十似虎以及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兩句俗語背後的大道理,在閱讀這些俗語的時候,我真的是一次次的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也促進我更加樂意的去探求。


微光人文


當然有道理,我身邊就有這樣的真實例子。我的鄰居,一個41歲的單身母親,雖然沒到四十五,但是用“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來形容她,也是非常恰當的。很難想象,她要獨自撫養三個兒子,而且在我們農村,給兒子娶媳婦彩禮近些年還是相當的高的。她幹勁十足,自己撐起了一片天地,猶如猛虎,令人敬佩。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更為強調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狀態

對於我們很多現代人來說,人到四十五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猛虎般的幹勁與志向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在這些人心中,幹事業乃是在20歲左右,30歲之前的事情,在這一個時間段,如果不能創出一番名堂的話,他們可能就認命了,找一個平凡的工作,安心過下下半生了,認為自己不會再有更大的作為了;二是自己已經成家立業,不願意再去冒險了,就算是有一些年少時的願望,也沒有勇氣再去實現了,因為自己被家庭責任給束縛了,一旦失敗的話,帶來的可能是災難性的後果。

人到了四十五,往往安於現狀,折騰不起了。但是到了四十歲,甚至於還有更大的年齡,仍然有著猛虎般的幹勁的人還少嗎?

舉個最近的例子吧,《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他之前一直默默無聞,甚至於還要靠父母來養活自己,可是他的內心很堅定,一直於對動畫非常感興趣。自學動畫,花費數年來構思哪吒電影,最終一戰成名,成就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的最高峰,而他也已經四十歲了。

再說劉邦,在他47歲的時候,斬白蛇起義。推翻暴秦,滅掉項羽,一統天下,給百姓帶來和平。而且古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歲,劉邦在47歲的時候,仍然有著如此雄心壯志,猶如猛虎下山,蛟龍入海。

老祖宗的話,定然是有道理的,古人誠不欺我。


徐聊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是拿虎作比喻,入出虎,出山虎,虎虎不同。出山虎就是下山虎,積蓄了力量,有了經驗,也可順勢而為,是非猛而有力的,真正是出手擒來,大獲全勝。把四十五歲之人比成出山虎是形象又貼切的。所以這話是有理的。

人生由小而大,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正值四十五,正是壯年力盛之時,又經累了學識經驗閱歷,已經廣採博取,此時已厚積完全可以薄發多收了。伏久高飛,一鳴驚人,真的如出山虎一樣,出手便可擒得,不費吹灰之力。人生四五十,是精力最充肺,又積蓄了能量,有了智慧閱歷經驗,是實現夢想,完成理想目標的最好時機,千萬別錯過。人值壯年,就應盡力成就一番事業,莫空拋虛度而後悔。


樹德漢碩


(幼兒明白誰喂他的)

40歲很怪,男人漸回縮,女人漸張揚,從而漸家內大權由男轉女持有了。

因而,可見男人傻點,女人精點,即年青時男憑楞敢做未經歷的事,女見不熟悉的事躲避,從而顯得男的廷能廷猛的利害,女則怯弱些顯無能點。

但,35歲後,女漸由背後出主意,轉成自出面自獨幹,因形成女30如狼.40如虎說。這是由剛嫁入夫家不講話,一切聽夫家人安排順隨,漸達霸道的描述。即家內外大事小情全攬,甚至不准他人插手干涉,全當家了的狀態。

這一趨勢達70歲時更突出,老頭一句話不說了,老婆職掌一切。這由男青壯時屋裡呆不住,總向家外跑,50歲後漸宅屋裡不出門了,而女人正相反,當媳婦期宅家內不出門,娃12歲後漸屋外跑了。

看一下跳街舞的就很清楚了。

當然不以其職務論,僅家庭內體現。

真實裡,傳家的男家,很多由嫁入其家的女完成的,雖古時男在外撈錢建家資,持家全憑嫁入之女進行,女不懂經營家業敗家必定,甚至男早亡的,全憑嫁入女傳延其家香火的,且不論帝王及貧寒百姓,都如此的。

30如狼40如虎述的是,嫁夫家之女,漸由被動轉入主動,最終職掌全家的時間節點。即古時女嫁人都17歲左右,熬到30歲快當奶奶了。紅樓夢老祖祖的賈母無人敢抗,可見一斑。

原理是,孩子們的子孫輩聽奶奶的及母親的多點,抗反父與爺的多點。沒辦法民心所向。

現實裡,夫妻鬧鬥,本質就是爭執政權,即家裡誰說了算或當家罷了。再簡化點則是錢由誰管掌,咋花.怎花的決定人爭奪而已。

(看啥都不順眼)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句老祖宗的俗語是啥意思?

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句話說的是:人在45歲中年的時候,還未曾老去。這個時候,正是事業發展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從中年才開始大器晚成。

在古代,確實是有很多類似的案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姜子牙姜太公。在前半生一直默默無聞,卻在70歲的時候出山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成就了一番周朝王業。

還有,古代那些科舉制度的奮鬥者。大部分的學子,都不是20多歲就能中舉的天之驕子,很多人也都是30、40歲才中舉,然後才開始官場的奮鬥生涯,這恰恰就是“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的寫照。

在今天,這句話也仍然有生活的指導意義。

很多人都覺得活到了45歲,事業就沒有追求了,這種態度是錯誤的。

恰恰相反,人生走到45歲,正是應該反思前半生職業的時候,通過反思,確定下半生的職業追求。

我相信只要有心,從45歲開始重新奮鬥,會有一片新天地的。

總而言之,這句話很有意義,請大家不要放棄奮鬥。


HuiNanHistory


農村文化是我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傳承中,更是成為了農人們的學習知識來源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農村的俗語既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很貼切的表達了人們的生活,那麼“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意思是一個四十五歲的人就像出山的猛虎,正當壯年,可以大展身手了。

為何是四十五歲?

很多人可能會不解,大展身手不是年輕人乾的事嗎?四五十歲的人,能成功的早就成功了,不能成功的也沒有精力了。怎麼會說這個年紀的人還可以大展身手呢?

事實上,人的年紀大並非一種劣勢,而是一種優勢。年紀大的人,經歷過時代的變遷,積累的經驗可以更好地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且由於時間的積累,他們會以比年輕人更加成熟穩重,正視人生的起起伏伏,能夠更加冷靜地把握事態的發展。

換句話說,人到中年,正是養精蓄銳結束,猛虎出山,開始創業的時候了。

到四十五歲的人都能幹一番事業嗎?

當然不是,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同樣是四十五歲,差距也是很大的,如果年輕時虛度光陰,即使年紀再大,他的能力、心性也未必高,正所謂厚積而薄發。正因為在之前的歲月中積累了大量的能量,才可能在一定的條件下爆發出來。

所以,趁著年輕,一定要多學習,多去外面看看,經歷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就會變的成熟,這種心性是其他途徑換不來的。

現實案例

一、華為是一家偉大的企業,憑藉一己之力獲得多個領域世界冠軍。而華為是任正非43歲於深圳創立的企業。

二、臺積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和半導體代加工工廠,隨意一點兒風波,就能引發全球芯片市場的價格波動。這個強大的企業是一個老人在他56歲那年才創立的,這個人就是張忠謀。

三、被譽為中國飲料大王的宗慶後直到42歲時還一事無成,後來靠著借來的14萬元承包了連年虧損的杭州上海校辦企業經營部。


核桃班長


這句話太有道理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經歷了迷茫,才能走向成熟,所以四十五歲正是一個人事業的巔峰時期。“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一個四十五歲的人就像下山的猛虎一樣,銳不可擋,把前半生積蓄的能量瞬間釋放出來,成就一番大事業。

這樣當他到五十歲知命的年紀時,他就不會後悔自己虛度半生了。但是“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你之前的時光一定不能浪費,正所謂厚積而薄發。正因為在之前的歲月中積累了太多的能量,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爆發出來。

沒有能量的蓄積,就算是給你一根引信,點燃它,也不會引起能量爆炸。這就提示年輕人,年少時要多學習,莫說學習無用,莫說知識無用。

四十歲以前就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不管什麼樣的知識,只要你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遇上好的時機,你就一定能爆。相反,我們的社會中,總有一些年輕人夜夜對酒當歌,狂歡放縱,總認為時間有得是,年輕就得玩。不知不覺間,到了四十歲,一事無成。

這個時候,如果他再想看書,發現書也看不進去了,記憶力也不行了,想後悔也來不及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留不住的就是時間,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大氣晚成者,哪個不是前半生在痛苦中積累,在顛沛中發奮呢?

一代畫匠齊白石老人,年輕時家境十分貧寒,沒有讀過什麼書。他砍過柴,放過牛,做過木工,也種過田。他真正開始學習畫畫是27歲,但是成名卻是在56歲以後。整整半生,他都在不斷地積累積累再積累,大量的素材在他的腦子裡落地生根。

他的大腦就像一個大寶庫,各種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年輕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一代大師。他只是覺得自己適合畫畫,於是就不斷地努力,終於在他56歲的時候,開始在畫壇為人所知。

這個時候,他前半生的積累開始發揮作用,大量反映農村生活的畫作成為經典,特別是他畫的蝦,成為了中國畫壇的一絕,至今無人超越。但是如果不是他有之前的積累,他可能畫出栩栩如生的畫作嗎?還有很多商界人物,也是如此,在四十歲左右開始噴薄而發,成就了一番偉業。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對我們而言,這個年紀正是出成績的年紀,也是負責任的年紀。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四十五歲都是擎天白玉柱,駕海紫金梁,正是出力報效的時候。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情,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

而應該為了心中的理想去努力和拼搏,不要怕失敗,更不要怕自己的努力白費。沒有誰的努力最後會付之東流,當你五十歲以後回過頭再看年輕時的自己時,一定會感謝自己那個時候對自己的狠。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安逸,錯失了走向成功的機會。


小小嬴政


這個時候積累了 一定人脈 經驗 心理都是發展成熟,事業上升期


Hysound增光路中心


前半生努力的人,到45的話,的確如此,幹事業,實現理想!

前半生都白活了,往後餘生還是踏踏實實過日子吧!


金生金世金光閃閃


有道理但不絕對,有頭有腦精進的人,此時已經成熟穩重,但無文化知識的階層,可能就已經消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