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歷代將此碑奉為隸書之極品、上品,今天我們來介紹張建會老師對《禮器碑》中包圍結構的解析:

以“廟”字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被包圍部分筆畫比較多,十部豎畫要伸展,有一個橫縱的對比關係,月部要寫出來广部的包圍區。

②字形呈正三角形的對稱。

右上包左下

以“紫、載”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紫豎彎鉤的寫法,與孔字是有區別的,豎彎鉤轉折處不上挑

②被包圍部分往左延伸,寫出字外的延伸,營造出一種穩定性。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左半部字寫得稍微靠外,相對來講有一個穩定性,像一個人一條腿站立,一條腿邁出去,很果斷,非常漂亮。

②戈鉤往橫向延伸,與車部在水平線上有高低區分,這與楷書“戈”鉤強調縱向延伸的書寫方式,存在本質的差異。


左下包右上

以“造、遅”字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三點水注意輕重、大小的對比

②捺腳要往長處延伸,寫得比較開闊,字也顯得大氣,同時也表現出了不同部分之間的對比關係。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注意被包圍主體寫得窄些,不要寫得過扁

②突出捺腳的延伸。

上包下

以“盛、風”字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先寫撇捺這些大的筆畫,將整個字固定下來,再寫其他小的筆畫。

②隸書的筆畫間是間接的呼應關係,比如寫橫畫,一筆逆入平出後就結束了,下一個筆畫再重新起筆,筆順服從字的大小關係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筆鋒要像針錐子,契入到紙裡面去,寫得精簡瘦硬

②中部可以寫得扁些。

下包上

以“幽”字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注意字形上的起伏變化,突出兩邊的豎畫。

②還可以三個豎畫排列整齊,寫得平整。

③相較於楷書的寫法,隸書更突出“山”部兩邊的豎


左包右

以“巨/臣”字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注意豎的筆畫比較靈活,呈“S”型,如果寫成一個筆直的豎就呆板了。

②臣字中間的兩個豎畫注意變化,先寫得豎些,再寫得斜些,這兩筆不能重合在一條線上。

③臣字還可以把中間的豎畫串過來,彌補中間空白。

全包結構

以“國、圖”字為例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先把中間主體確定,四邊邊框的形式出現錯落。

②全包圍的國字是封閉型的,空白在裡面,就顯得字大一號,所以中間被包圍的部分要寫得緊縮,看似字小了一號。

寫《禮器碑》,這是最好的老師

①可以寫出上面松,底下緊的態勢。

②邊框比較平直,沒寫最後一筆橫畫時,感覺底部留下的空間很大,但只要把橫畫寫完,就會呈現上面松,底下面緊的結字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