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少,留守的都是上歲數的,農村該怎麼辦?

發現周邊有趣的事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再次聚焦職業農民培養問題,明確提出:“培養職業農民隊伍。制定專門規劃和切實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培養職業農民隊伍,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轉型的必然要求,是推動農業市場化、產業化和農民職業化發展的必要舉措。但從現實情況看,農村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以中老年人為主力的農業勞動力的現狀為培養職業農民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培養職業農民,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無疑是最佳人選。培養職業農民,就要想方設法留住年輕人,吸引年輕人務農,讓農業後繼有人。那麼,值得我們的關注和思考的是,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務農?怎樣才能讓年輕人願意留在農村,樂於種田?

首先,可以從經濟上或物質層面尋找原因。年輕人不願務農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經濟問題。從事農業比較效益低已是不爭的事實,“一個月給我1000元,打死也不務農”,調研中有農民這樣說,只要一個月能夠掙上1000元,絕對不會選擇種田,可見從事農業的無奈與辛酸。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實施方案》中提到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內容涉及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這個還寄希望於《實施方案》的真正貫徹執行。客觀上說,在適度的規模經營+合理科學的農業支持補貼下,通過市場激勵和政府引導的模式,對於一個務農的年輕人來說,經濟收入應該和一個普通的務工人員不會有太大差距。但是,這也並不能保證年輕人會願意務農。那麼,我們就要從精神或文化層面尋找原因。農村年輕人一畢業,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城市,城市似乎成為他們最後的歸宿。城市文化肯定具有契合人的內在需求的一面,但鄉村文化往往就受到了忽略。事實上,城市文化是鄉村文化的衍生品,鄉村文化才是母體。然而在城鎮化、工業化的衝擊下,鄉村文化日漸沒落。在這一過程中,固然有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的東西在起作用,但也與我們的教育、社會宣傳、輿論導向密不可分。我們已經已經習慣於宣揚城市的文明、城市文化的先進、城市生活的便利,過分強調城市中心主義,加劇了城市文化的強勢地位,鄉村文化的價值和意義被逐漸淡忘和遺棄。最終,年輕人失去了對鄉村出身的自信,失去在鄉村生活的信心,因為外界灌輸讓他們深信,只有城市才是美好的,只有城市才有夢想。那麼,現在,找回鄉村文化的自信,重新發展鄉村文化的魅力,重建鄉村文化,可能對吸引年輕人更有作用。




三農法規速遞員


這確實是個問題。今天的農村基本上是以老年人和婦女為主。基本上,年輕勞動力和戶主都在外面工作。此外,一些孩子在外面上學。他們很少有時間回家鄉。他們每年過節、元旦只能回來一次,所以農村人不多,村裡到處都是安靜無生氣的樣子。

如今,農村有許多留守老人。他們不方便搬家,也不願意離開家鄉。一些老人失去了伴侶。他們終年孤獨。他們的孩子總是在外面打架很長時間,這對他們來說很孤獨。我記得我小時候在農村時,那裡仍然很忙。雖然大多數家庭成員都在外面,但仍有許多孩子。閒聊給這個不大的村莊增添了許多憤怒。現在,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城裡買房。他們對孩子在城市的教育更有信心,因為他們擔心農村的教育會落後於環境。這確實是一種現象。

所以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裡,我覺得農村的人不多了。剩下的可能是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而且,農村的拆遷在增加。主要是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把房子建成了外觀社區,失去了原有的農村特色。而現在的年輕一代基本上不能種田,他們也不太瞭解。體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如父輩,他們都選擇在辦公室工作。

所以在未來的農村,土地基本上是承包的,村莊基本上是拆遷統一的,形成新農村,逐漸失去了農村的自由,失去了種菜種地的能力,失去了原有農村的獨特面貌。這也是時代發展的經驗,不再捨不得,只是貪圖那種原始的記憶。





劉雙看三農


我就出生在那個東北的小山村,選擇不了父母,更選擇不了國籍。更沒有富有的生活等著我,而等著我的是就是貧困。吃不好,穿不暖,我從生下來的使命就是改變命運,並一直實踐著,直到白日的盡頭黑暗到來。

草房一座

身為一個農村的貧窮的年輕人,從我懂事起就告訴自己,我得離開它。我吃的是最不好的,穿的是最不好的,別人生來就擁有的,是我可望不可及的。我需要不停的奮鬥,努力學習,還不一定成功。那就拼命努力離開它吧!永遠不再回來。

直到多年以後,我已離開它多年以後。我擁有了我夢想的、吃的、穿的、房子、車子。卻不知從何時開始或許是兩鬢頭髮都白了的時候,無比懷念它,而那些痛苦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

終於鼓足勇氣回去看看他我的村子,它就像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這個山溝的小村子,走的不剩幾戶了,剩下的也是老人、孩子和歡歡快快的狗。

溝溝叉叉一人家

我能夠為它做點什麼呢?靜靜的夜,天空中是滿滿的繁星,空氣是那麼新鮮,聽到遠處大河流水的聲音,就那麼靜靜的入睡了,這樣美好的夢境還是在小時候擁有過。

下定了決心,放棄我努力奮鬥的城市所擁有的一切,回鄉創業。既然做?已經決定,我怎會不知失去的是什麼,得到的又會是什麼!

總要有人為這個村子做些什麼?你也不做、他也不做、我再不做,農村還有將來麼?農村的孩子還有將來麼?祖國還有希望麼?

農村創業我一直在路上


隨玉而安2020


大家好!我是歐陽:

為什麼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因為,俺也是從農村的大山村裡走出來的年輕人,記得在山村讀小學時。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成就大事業。但前提是要成績優異,出類拔萃的考取好學校,不僅僅父母高興,而且也為學校爭光。所以,很多農村娃從鄉村到鎮上在到縣城而後再到市區最後在到一線大城市。嚮往的生活,慢慢靠近他們夢寐以求的願望。

從而導致農村大量留守老人和兒童,記得兒時的我是九零後,六歲以前一直都是爺爺奶奶陪伴在我們左右。記憶中只有老一輩的人和童年的時光,那時只能每逢過節才能見到父母一兩次,匆匆的相見,又匆匆忙忙的離開。奶奶拉著我的手在遙遠的鄉間小路,揮手向父母告別,淚流滿面的我們知道父母要去打工掙錢養家餬口。所以,年輕體壯農村人都南下工作創業,留下大多歲數高體弱多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兒童。

最後,農村該怎麼辦?何去何從?

1、先修路在致富,響應國家號召2020年從農村奔向小康社會生活,摘掉貧困帽。

2、引入投資經商的開發商,把農村的資源利用起來,帶動勞動力,激活當地特色產品買賣,創造商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3、利用互聯網時代:①打開天貓、淘寶、京東、……農產品電子商務。鼓勵年輕人在家創業致富,注入新的一代血液循環。②國家補貼,政府提供技術支持就業。由傳統行業轉向新興行業。③農田水利土地整改,實現機械化,整齊劃一田地,使農業大大提高農產效率。教育更新農戶們的戶外農田作業知識。④吸引農業人才,數、理、化、生、科技。繼續持續發展田地,帶領團隊,治理種植問題。⑤促進農產品營銷,打開市場通道,讓自媒體、新聞報道、廣告、…介入人民的視野。⑥提高農業經濟水平收入。

最終,我相信俺們的農村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鄉村喜歡上農村的山農村的水,實現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可能。加油人民百姓,加油黨和國家,祝願祖國的農業繁榮昌盛。











歐陽視界


我是黑龍江省克山縣的,目前我們這裡確實是人口外流,農村只有老弱,孩子基本都領出去了。我以前在外地做點小生意,也可以說衣食無憂,但是我還是選擇回來了,一是割捨不了這份感情,再有我認為大東北還是有發展的,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這裡有地球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地之一,它們肥沃的流油。這裡有馳名中外的克山土豆,克山大豆……現在國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大力扶持,而年輕人很少,相對的競爭力也小,我認為在這裡會有未來。




甄蘑菇在東北


關於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的現象,沒有以前那麼嚴重了,現在更多的是丈夫一人外出打工,養活一家人。

這種現象在我老家廣西很典型,那時候,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去廣東打工,家裡就只有老人和孩子。父母由於文化程度低,乾的都是服務行業,所以假期少,一年就回兩三次家。

現在,還有大批80後、90後進城務工,有些人工作比較順利穩定,還可以把妻兒帶到城裡一起住。但有些人沒有這個能力的,就只能選擇經常回家,畢竟現在有高鐵,便宜又快捷。還是可喜可賀的。

現在我在海南,我發現留守兒童的現象比較少。海南省基本都是以農業和旅遊為主,種植有特色的農產品,農戶土地多,很多人都選擇在家務農。只有少部分人選擇去外省打工,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留守兒童和婦女了。

近些年,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全球化信息共享,互聯網產業更是不斷更新換代。這些都會加速人員的流動。而老人到了風燭殘年,會受葉落歸根的觀念,不願跟隨年輕一代離開故土。

總而言之,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留守問題會逐漸改善。國家正在努力,我們也都在努力!





海南劉大腳


現在的農村,除了逢年過節,很少看見年輕人的身影。農村所留下的都是年齡較大的老人,和極少數身體有殘疾的青年人,還有很少的在家創業的年輕人。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出去謀生 ,有的已經搬到城市,農村只剩下老年人的身影。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從8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走出農村。願意留下來的,只有留戀故土的老人。而留下來的人,也斷斷續續慢慢走向城市,遠離土地。農村雖然提供了人們所需要的糧食,但生產糧食的是土地,不是農民,不是農村。落後的生產方式,傳統的農業生產,肯定會被淘汰,終於有一天,缺乏就業機會的農村註定會不存在,只是時間問題,而擁有成功工商業的村居,終有一天也會演變為城鎮。沒有了農村,人們換了一種生活方式,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想去航拍


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這個的確是現在比較普遍的現象了。

現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幹啥都得花錢,一家老小上下好幾張嘴等著吃喝,沒辦法就得出門打工掙錢,一般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待一禮拜十天左右又出門走了,出門打工的大部分都是中青年倆代人吧,孩子交給老人帶著,而且現在錢不好掙了,這種現象在有些偏遠山區有點嚴重化的趨勢。

俗話說得好,“錢難掙,屎難吃”,現在各個行業都不景氣,明顯感覺這兩年沒前些年錢好掙了,農民工出來打工一年下來也撈不下幾個錢了,還得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的攢著,都說現在城裡人生活壓力大,農村不是也一樣嗎,物價都一樣提高,結婚送彩禮一點不比城裡人少,還得在縣城有套房,結婚了有小孩了上有老下有小,壓力自然就大了,沒辦法只好到外面打工了。

近幾年農村的變化還是大的,現在基本上村裡都通上水泥路了,村裡人去城裡辦事買東西啥的也方便多了,農村有啥土特產、菜啥的也方便拉出去賣了,農民也能賣點東西換點零花錢錢了。

今年疫情持續幾個月,農民都進不了城打工,我覺得這期間會有部分農民留在老家,路通了不管幹啥都能運出去了,搞點養殖業或者種植業類的,農村無非就是這,地多比較適合幹這倆種。








石頭的生活記錄


農村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在家務農的很少。

農村還需要發展。7O歲左右的老人太多了,佔了主流。他們不是胳膊疼就是腰疼,不是血糖高就是血壓高。地裡的莊稼,種不過來,放棄了不少。近幾年村委也組織了老闆來本村開發項目建設。承包給了有經濟頭腦的人種上綠化樹。農民每年拿點承包費,也知足。沒事可以聚集一起聊天,廣場跳跳舞,打撲克,鍛鍊身體。人老了,才知道身體需要鍛鍊,注重養生。

農村的未來,還必須依靠國家政策。方向指導,政策改變,信心十足,才能規劃合理,才能步調一致。農村還是封閉,還是守固還是閉塞。距離城市遠,信息量達不到,知識面窄,文化程度低。作為領頭人村支書,思想保守,不積極,不上進,不為百姓做實事,坦途平安無事。光知道開個會,發個文,作個報告,看個報,喝個小酒。老百姓的事不聞不問,上不催我不動。消極,當一和尚撞一天鐘,拿著奉祿,退休拿養老金,一事無憂。這樣的基層幹部不少,也造成了農村發展的困境,發展的侷限,發展落後。大量的資源環境和優質土地,現在有的荒草成片,有栽上幾棵樹不管不問。

農村要想搞好,還是土地上作文章。丘嶺有丘嶺的建設方案,平原有平原的治理方法。必須因地制宜,必須依靠土地,必須依懶農民。土地是農民的,還是要靠他們發展。農民富裕了,生活質量提高了,環境質量也提高了,隨之國家也就富強👍了,強大了。


用強子戶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農村的年輕人都為了更好的生活去城裡打工上班,有的在城裡買了房,就是有空回家看看父母,這個問題在七零八八零後身上最為普遍。

我們這裡的九零後來說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結婚也是在城裡買房,但大部分是在不遠的城區。我們村裡的九零後來說他們在城裡買房但是家裡也蓋了樓房,他們在農村家裡住的時間比在城裡住的還長。這樣在家裡父母還能給幫忙帶孩子。

現在有一個現象一些八零後賣掉城裡的房子回農村可以蓋很好的樓房,選擇回農村創業。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不比城裡差。所以現在年輕人也有很多選擇回農村創業既能掙錢養家也能照顧父母。

希望能幫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