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利刃出鞘》有明暗兩條線:

明線是護工犯錯,把嗎啡當做是止痛藥,為老爺子注射了100毫升,遠超出它的正常劑量3毫升,直接導致老爺子死亡。

暗線是長孫對老爺子所立遺囑不滿(把所有財產留給護工,家人一分錢都沒有),暗中調換嗎啡和止痛藥,引導護工為老爺子注射錯誤的藥水,害死老爺子。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無意殺人的護工和故意殺人的長孫

可問題來了,第二天的新聞報道里,老爺子的死因竟不是用錯藥,而是刎頸自殺。這是怎麼回事?

在護工這裡,她是這樣解釋的:我為老爺子注射錯了藥,但老爺子平常和我關係很好,把我當家人看,他不忍心因為我犯下這個錯誤,而前途盡毀,所以決定獨自擔下一切,反正也是要死的,就乾脆來個刎頸自殺,讓他的死因成為秘密,換我一個未來。老爺子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的大恩人。

長孫花大價錢請偵探了解一圈後,看下來的情況是這樣的:雖然我給老爺子換了藥,但護工陰差陽錯又把錯用的藥調換了回來,所以最後她給老爺子用的藥竟是對的。老爺子本不用去死,但藥瓶上的標籤讓護工誤以為自己還是用錯了藥,於是導致了老爺子為保護護工刎頸自殺的結局。

老爺子是如我所願死的不錯,但這死法卻在我的計劃之外。更可氣的是,護工不再是殺害老爺子的兇手了,那她就依舊是老爺子遺產的合法繼承人。(根據

兇手條例:當某人被定罪殺害了遺產所有者,他就不能繼承遺產。)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刎頸自殺的老爺子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老爺子如護工所以為的,是注射過量嗎啡而死,屍檢報告一定查得出來。為了做到保護自己,同時也體諒老爺子的遺願,護工必須想辦法把屍檢報告銷燬。(但實際情況是屍檢報告反而能證明護工的清白,因為她給老爺子注射的藥物沒有問題。)

如果老爺子是如長孫瞭解到的不是因為注射錯藥物而死,那長孫也必須想辦法銷燬屍檢報告,因為這樣做也就等於是銷燬了證明護工清白的證據,可以繼續不明不白地讓護工背黑鍋。(況且連護工自己都以為自己就是殺人犯)。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了悉所有細節的長孫和對真相一無所知的護工

這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就是老爺子的管家,因為無意看到長孫在老爺子藥瓶上動手腳,也瞭解長孫平日裡的為人,她主觀猜測就是長孫殺死了老爺子。又因為表妹在醫院工作,她提前拿到了老爺子的血液毒檢報告,於是寫了封勒索信給長孫。

沒想到這件事反倒被長孫利用。長孫把管家弄得半死不活的,毒檢報告燒燬了扔在地上,然後慫恿護工去找管家,自己一邊報警一邊等著看警察到時,見到護工、死了的管家、被毀掉的毒檢報告在一起,一定會以殺害老爺子、管家倆人的罪行把護工抓進大牢,這樣一來,遺產就又都是他們一家人的了。但沒想到的是,護工的善良讓她不能把半死不活的管家丟下不管,而是為她叫來了救護車,這樣一來,她殺害管家的嫌疑沒了,還從臨死的管家嘴裡聽到重要遺言——“休是兇手”。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為管家叫救護車的護工和置管家於死地的長孫

結局是真相大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護工終於贏得了老爺子所有的財產,而貪婪、自私的長孫被繩之以法。這就是《利刃出鞘》所講的故事。

可以這樣說,《利刃出鞘》是一部弘揚善良的超正能量電影。

影片中關鍵的幾個轉折點,都是護工無意間,在用自己的善良拯救自己,比如:

護工對老爺子的坦誠不隱瞞(贏得老爺子為救她寧可犧牲自己的心);

護工對管家沒有視死不救(反倒為自己證明了清白);

護工對老爺子孫女梅格的親近(幫她找到了管傢俬藏的毒檢報告複印件);

護工把一切經過如實告知偵探(被長孫僱傭的偵探到最後反倒是在幫助護工揭發長孫的陰謀);

護工甚至對狗子都很友善,當她回莊園掩蓋罪行,狗子悶聲不響(而同樣情形下,長孫卻被狗叫擋住去路,破壞了原計劃)......

包括護工一撒謊就會嘔吐的應激反應,也是頗有寓意地是在褒揚這種身處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裡,依舊說真話,做自己的珍貴品格。“懲惡揚善”這就是《利刃出鞘》這部電影想要歌頌的主題。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誠實淳樸的護工瑪塔

但是,如此清晰的主題,《利刃出鞘》卻表現出一種故事細節太繁瑣細微,前後呼應太頻繁複雜,甚至讓人有點應接不暇的觀影體驗。這是為什麼?鯊君覺得這是因為導演萊恩·約翰遜在這部作品裡,加入了太多個人喜好的原因。

隱喻和諷刺

導演無疑對隱喻和諷刺這兩種修辭手法非常痴迷。難怪我們會在電影裡看到:

口口聲聲說把護工當家人看待的老爺子一家,實際上卻連護工是來自厄瓜多爾、巴拉圭還是墨西哥都不知道;

一口標準南方口音的大偵探,南方口音這本來是種族歧視的代表,但在電影裡,卻安排他和有色人種的護工站在統一戰線上;

老爺子的兒女們,各個都說自己是白手起家,可他們沒一個不依賴老爺子的資源、人脈生活。豪宅裡唯一白手起家的人其實只有移民護工一人;

一家人都很虛偽、彼此欺騙,護工卻是個一撒謊就嘔吐的聖人。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偽善虛假一家人

護工一撒謊就吐的弱點,在破案過程中反而成了她的制勝法寶;

被全家人忽視,毫無存在感的奶奶提供了案件裡至關重要的證詞;

被吐槽毛髮過重的意大利裔管家是案件裡的重要人證;

長孫讓傭人會稱自己為“休”,正是這個細節暴露了他的罪行;

莊園裡的狗狗因為他們對護工親近,對長孫疏遠,竟然也在破案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被長女女婿扔出窗外的棒球幾經週轉回到長女的手中,引導長女發現了父親留下的信,從而發現了丈夫出軌的事實。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護工、管家、棒球、奶奶、狗子,小角色往往掌握著重大真相

另外,把大家都嗑嗨的護工咖啡杯上的字樣:“我的房子,我的規矩,我的咖啡”、長孫最後拿老爺子的刀刺向護工,竟然是把假刀,暗示老爺子在天有靈,保護善良護工......大家有沒有覺得,政治見解、階級矛盾、人性複雜......,來自各方面的隱喻和諷刺真的太多了!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燃爆向的劇情、臺詞總是深受觀眾喜愛

彩蛋和致敬

導演的觀影習慣、文學喜好在這部《利刃出鞘》裡也被暴露無遺。

《權力遊戲》:權遊的粉絲們一定對那把由刀劍構成的鐵王座毫不陌生,《利刃出鞘》於是也打造了這樣一把相似的由小刀拼成的王座,用以諷刺這個四世同堂的家族內鉤心鬥角的權力遊戲。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007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大偵探坐在利刃寶座中

《萬有引力之虹》:在偵探與護工的對話中,他們兩次提到了這本小說。這本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的長篇小說揭示的就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美國社會里的“棄民”思想,這與電影諷刺的特朗普政府激烈的反移民政策頗為相似。

《足跡》:影片中多處致敬1972年經典電影《足跡》,該片是一部關於兩個男人相互算計的燒腦懸疑電影,由勞倫斯·奧利弗與邁克爾·凱恩分別飾演富有的偵探作家和年輕的英俊青年。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電影《足跡》(上)和它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編劇哈羅德·品特(下)

《意外致死》:管家向護工提到的一部電影,講了一個女主被男主長期注射毒劑致死的故事。這部電影由丹妮卡·麥凱拉主演,賀曼導演。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丹妮卡·麥凱拉曾在80年代轟動一時的電視片《純真年代》中飾演女主溫妮-庫珀

《女作家與謀殺案》:護工伴隨偵探探案後回家,看到母親坐在沙發裡看電影。女主媽媽正觀看的劇集是《女作家與謀殺案》(Murder, She Wrote),這是80至90年代著名的美國偵探劇集,講述女推理小說作家Jessica Flectcher屢破奇案的故事。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女作家與謀殺案》是一部非常著名且持續時間很久的美國經典偵探劇集

“夏洛克·福爾摩斯”:偵探探案時說"The game is afoot"(遊戲開始了),這是福爾摩斯的口頭禪之一。另外他還把護工稱為是華生,華生正是福爾摩斯的固定搭檔。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偵探請護工做他的“華生”

音樂喜好

此外,鑑於導演對音樂造詣頗深,他自己也是個民謠歌手兼班卓琴演奏家,他對音樂的喜好也在影片中得到一定體現,其中,老爺子家族中的六個中年角色都是以70年代音樂偶像的名字命名的。

長女琳達(Linda)和丈夫理查德(Richard)來自夫妻組合理查德和琳達·湯普森(Richard and Linda Thompson)。次子沃爾特(Walt)和唐娜(Donna)是以組合“斯蒂利-丹”(Steely Dan)的沃爾特·貝克爾(Walter Becker)和唐納德·費根(Donald Fagen)命名的。兒媳喬妮(Joni)以加拿大傳奇創作歌手喬尼·米切爾(Joni Mitchell)命名,而她已故的丈夫以搖滾歌手尼爾·楊(Neil Young)命名。大反派長孫蘭森(Ransom)的名字雖然與音樂無關,但也大有來頭,導演曾透露他的名字來自埃爾溫·蘭森(Elwin Ransom),英國作家C.S.劉易斯太空三部曲的主角。

最後,在結束這篇長影評之前,鯊君想特別和大家再聊聊哈羅德·品特

雖然鯊君把被《利刃出鞘》致敬的元素羅列了那麼多,但鯊君覺得導演本人最願意致敬的人,還是之前提到的《足跡》的編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哈羅德·品特。

從人物關係看:哈蘭老爺子和長孫蘭森的關係、哈蘭老爺子和護工的關係都帶有明顯的品特風格:

哈蘭老爺子和長孫蘭森,他們一老一少、一善一惡、一個充滿人生智慧一個明明頭腦聰明,卻被養得那樣現實狡詐。這兩個人的天資是相似的,但人生格局卻相差巨大。實在很難不讓人想到品特的《足跡》和《看門人》。兩個男人間的暗自較量一直是品特喜歡的東西。

哈蘭老爺子和護工,他們的關係則代表著有錢人與移民、被尊重者和被邊緣者,這也是常在品特作品裡出現的話題。比如《房間》裡,羅絲害怕從潮溼陰暗的地下室上來的不速之客,還有《足跡》裡知名作家和二流演員的階級對立等。

從電影主題看:《利刃出鞘》的電影片段裡,導演曾經借007偵探之口說出這樣的話:

“任何物體的拋物線路徑都是由自然法則決定的,我沒有任何感性的偏見,只著眼於現實,我決定自己的軌道運行方式,就是悠閒地漫步到終點。”(偵探對護工說的話)

“年齡總讓人心生疲憊,真希望我每天能不那麼累。我厭倦我的所作所為,但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出。真相總是不可避免,但人性的複雜和灰暗並不藏在真相里,而是藏在當你手握真相時的所作所為裡。”(偵探對奶奶說的話)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如果可以不歌頌善良、不迎合燃爆,我想這些領悟才是導演內心裡的臺詞

這種活到一定智慧,對現實、人性無比熟知又同時充滿倦怠和無奈的人生感悟不也正是品特作品裡,那些不再年輕的主人公們的精神所在!

出於對以上導演喜好、劇情理解以及臺詞的分析,請允許鯊君做個大膽的假設,那就是《利刃出鞘》裡的老爺子其實就是自殺身亡的,並且是在自己的精密佈局之下。電影裡無論長孫的殺心或是護工的善良,都是老爺子拿來利用,促成自己成功死去的必備條件。

換句話說,老爺子早就決定在自己85歲的生日那天死去,他計劃借護工之手殺掉自己,但又憐惜善良的護工,擔心她會因此受到司法處置,於是設計讓滿腦子邪念的長孫“側面幫助”護工完成計劃,最後還聰明反被聰明誤地替護工頂罪。最終完成讓家人擺脫財富束縛,獨立自由;讓長孫入獄重新學習做人;讓白手起家者真正獲得財富的遺願,瀟灑離開人世。

關於網上一些質疑:老爺子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屍體,沒有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是電影的“邏輯漏洞”,對於這種說法,鯊君是不認同的。

鯊君認為電影之所以沒讓老爺子做完所有的事兒,是因為老爺子深諳人性的善惡,瞭解善惡之間的關聯性。所以他才刻意地讓護士和長孫去互補所長,去順其自然地相生相剋的,因為老爺子知道無論這倆人怎樣行善,怎樣犯惡,最終都將遵循種惡得惡,種善得善的人生規則。

對“善”細心呵護、對“惡”沒有包庇、把自己的人生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幫助並不智慧的家人擺脫財富約束,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利刃出鞘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請關注“電影鯊”

《利刃出鞘》:說小保姆是最後贏家的,你們都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