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葉丶唸


中國民間有很多俗語流傳已久,看似通俗易懂,實則蘊含著深奧的道理。就拿“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來說,短短十二個字,卻道盡了民間奇特微妙的輩分關係和道德倫理。

外甥頭,舅家牛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尤其是男孩子的頭更是不能隨便摸得,它代表了一個男人的尊嚴,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男孩的頭被別人摸了會長不高。但是舅舅是個例外,也就是說外甥的頭舅舅是可以摸得。

從前人們都是靠天吃飯,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種地為生,而牛則是家裡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因此牛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般根本不會去借給別人使用。但是外甥不一樣,只要他開口,作為舅舅都會二話不說將牛借給外甥。

自古以來,舅甥關係就非常特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甚至超越了父子關係。在民間,老百姓們認為舅舅在整個家庭關係網中具有很大的權威。比如外甥或外甥女結婚,舅舅一般都是坐在上位,敬酒也是從舅舅開始,表示其地位尊崇。還有舅舅在處理外甥家的事物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作用非常明顯。

叔嫂房,不用問

自古就有“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的說法,叔嫂之間無血緣關係又是親屬,相處起來會更加謹慎一些,尤其是言談舉止。作為小叔子是不能隨便進出嫂子的房間的,更不能對跟嫂子有關的一些事情指手畫腳。若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很快就會被街坊鄰居傳成笑柄,稱為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不然的話即使沒什麼事,也會被添油加醋鬧成誤會,到時候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同住一屋簷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難免會有碰撞,因此叔嫂之間的關係不僅微妙還很尷尬。不過現在不似從前了,子女成家後基本上都是獨立居住的,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結語

有些俗語能流傳自今,本身就有它一定的說法,即使放到現在不怎麼適用,卻也能揭示一些道理,給世人一些警示。比如“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十二個字除了說明血濃於水的親情永不會磨滅外,也告訴人們人與人之間相處要相互尊重,這樣才能使彼此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我是@渺渺蓑衣客,喜歡就點關注。


渺渺蓑衣客


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話說得是舅舅和外甥之間親近的關係,以及小叔和嫂子相處是要避諱的。我覺得這句話在今天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外甥頭,舅家牛,為什麼這麼說?

在農村有“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這樣一句話,它的含義是,“如果子女在家中不孝母親,會遭天上雷打;地上舅舅會第一個去教訓他。”從字面上強調了舅舅的重要性。


因為,舅舅是母親孃家的兄弟,是孃家最有分量的人,和“孃親舅大”都形容的是和舅舅的親密程度和權威性,體現了人們對舅舅的敬畏心。一般外甥的大事,舅舅必須得出席。

特別在農村,外甥結婚,舅舅都要做上席,吃飯的時候,舅舅不動筷子別人是不能先用飯的。

外甥尊重舅舅,舅舅疼愛外甥。以前農村有種說法是小孩子的頭不能摸,因為孩子小沒發育好,家裡大人一般不會讓外人隨便摸,但孩子舅舅是個例外,因為舅舅摸外甥頭意味著是對孩子的疼愛祝福。是舅舅對外甥的寵愛,是真情流露。

農耕時代,牛是主要勞動力,是家家戶戶的寶,“舅家牛”在這句話裡起修飾作用,進一步體現了舅舅和外甥關係的親近程度。

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話的出處

《金瓶梅》二五回: “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自古道:‘叔嫂 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阿叔如何 管得?”

潘金蓮和王婆害死武大郎後,別人問她怕不怕武松回來找她算賬,她就說了這番話,意思是,小叔不可以管嫂子的事,更不能去問。


舊時代,叔嫂不通問,指得是,小叔對嫂子有不慣的地方,或者有求於嫂子時,是不可以直接指責或找嫂子提要求的。要通過哥哥去向嫂子傳達才行。

嫂子對於小叔,也是一樣的,有什麼問題,要通過丈夫傳達給小叔子。封建時代,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對丈夫和哥哥給予足夠的尊重,也有避嫌的意思。

現在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指避嫌

農村還有一句老俗話說的是;‘’寧在公公的腿上坐,不從大伯子面前過”。大概意思是作為女人,寧願親近長輩,對血氣方剛的年輕平輩,大伯子、小叔子則要避嫌。話說回來,過去的兒媳婦受三從四德的影響,見到公公都要畢恭畢敬,“寧在公公的腿上坐”,在這裡用誇張的說法,強調叔嫂之間不要弄得瓜田李下,讓人誤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農村關於生活中的一些俗語,雖然用詞看似粗俗誇張,卻比那些詩詞歌賦通俗易懂,也更接地氣。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大智慧,和做人的道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俗語,至今還流傳在人們口中的原因。值得年輕人遵守和傳承!


那些舊時光


你好,我是山農村民笑哈哈,很高興為你解答。

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山農的回答是有道理的,那它們是什麼意思呢?

在古代,人們講究長幼有序,講孝道,重禮儀。舅舅雖是外姓,但他作為母親的哥哥,就代表了母親,有權教導外甥。有些地方的風俗,外甥女出嫁的時候,都需要舅舅揹她出閣上轎,可見舅舅與外甥的關係是相當融洽的。

可”外甥頭,舅家牛“有什麼關係呢?

“外甥頭”古時候,人們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的身體不可隨意觸碰,隨意傷害。但舅舅作為母親的哥哥,母親為天,10月懷胎分娩之情,養育教導之恩。這些都是作為子女必須銘記在心的,舅舅可代表母親,由於他是男子,也有“長兄為父”的意味。所以舅舅撫摸外甥的頭,那是一種關懷,一種愛的表達。

“舅家牛“,牛是無論在是古時候,還是現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耕牛作為家裡的重要勞動力,是家裡的寶。要與牛養成高度的默契,讓它心甘情願的為家裡勞作,定是要真心相待的。

”外甥頭,舅家牛“其實就是表述,外甥與舅舅的關係,舅舅把外甥當作家裡最重要的牛一樣來關心、愛護。

”叔嫂房,不同問“,男女授受不親,到如此開放的現代,也需要大家注意,何況是古代的封建時期。小叔是丈夫的兄弟,嫂嫂嫁進門,就是長輩,對待長輩,需謙遜有禮,尊敬有加。同住一屋簷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就必須保持男女相處之道。因此,叔嫂之間,儘量避免單獨相處,有事商談,也不可在私下無人之地,無人之時。首當避嫌,這是最重要的禮儀。不然是會受到家族的懲罰,女子會被休棄或者進豬籠的。比如:潘金蓮,本該恪守婦道與武大相親相愛一生,卻想著勾搭小叔武松。武松為人剛直,不願與染,才有了潘金蓮與西門慶的荒唐之事。武松怒殺潘金蓮,潘金蓮受此結局也是她不守婦道的咎由自取。所以,”叔嫂房,不同問“,這個在古時候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山農對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的解答,地區不同,對民俗的理解不同,如有不同答案,歡迎大家留言。


山農村民笑哈哈


“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通問”,一起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讓我慢慢的給你們道來。

在中國一直的觀念之中,舅舅就是母親的弟弟,舅舅和外甥就像是哥哥和弟弟一樣的關係,舅舅可以稱之為是外甥的朋友,也可以一直照顧得好外甥。在農村更是有舅舅和外甥是最親近的關係,不管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舅舅都會帶著外甥去買很多好東西,好玩的好吃的。甚至還有話說“三代不離舅家風”其中的寓意就是說的外甥的長相或者是習慣性格,都會受到舅舅家的影響,所以由此可見舅舅真的是外甥最為親密的親人。這句俗語“外甥頭,舅家牛”是在描述舅舅和外甥的關係。

說小叔子和嫂子相處的一個俗語就是這個“叔嫂房,不通問”,在農村的觀念當中將就的是禮義廉恥,這句話在說的就是希望小叔子和嫂子有什麼話都應該當面問清楚,而不要在後面有什麼私下的交際。見面的時候也不能有這種過於親密的問候,甚至不能夠接觸過於密切,這在農村被人看到都是會被別人在背後議論的。這樣的說法其實就是想要強調人們要知道禮義廉恥,能夠懂得倫理道,從而能夠更好的鞭策自己。讓自己不被他人所恥笑。

每一個地方都有著每一個地方不同的文化氣息,這樣的俗語說起來是非常的好玩而且有意思的,你對這句俗語怎麼看的呢?歡迎探討


浩然正氣198002972


一些農村老話聽起來很直白粗俗,但話粗理不粗。

比如“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其意思淺顯易懂:說的是舅舅和外甥之間關係很親密,但叔嫂之間就不應該這樣,即“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雖然都屬於親情關係,但也要有所區別。

首先說說外甥和舅舅之間的關係。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孃親舅大”,意思是母親這邊舅舅是孃家人的主心骨。

姐姐(或妹妹)在婆家受了氣,當兄弟的自然要為姐妹出頭,所以舅舅的地位很高,甚至有些地方稱舅舅為舅父,妗子(舅舅的妻子)為舅母。

比如農村外甥結婚時舅舅必須坐上席,舅舅作為孃家人的代表起到“監督指導婚事”的作用。

我有兩個外甥,外甥結婚時什麼也不用我幹,坐在上席只管吃喝,其實也不用我幫忙,到時往外拿鈔票就行了,誰讓咱的身份在這呢?(哈哈)

外甥家平時有什麼大事小情,比如吵架、分家等事,舅舅是母親的代言人,有權力主持分家和調解矛盾,這時候外甥不聽父母的話都要給舅舅一個面子。

甥舅之間雖然屬於外戚,由於母親和舅舅是一個娘肚裡爬出來的,一脈相連。外甥在姥姥家和舅舅接觸比較多。尤其是小外甥大舅舅,外甥和自己的兒子差不多,舅舅從小把外甥看大,帶著他玩,期間培養了深厚的親情關係。

我和我的大外甥即屬於此,上學時都帶他一起去……所以我感同身受。

“外甥頭”說的是男人的頭是不能隨便摸的。

“男人頭,女人腳”都是不能隨便摸的部位,是男人、女人的禁區,也是男人和女人最看重,最金貴的地方。

但是舅舅可以摸外甥的頭,這在外甥眼中視為關愛、關心、憐愛的意思,不代表侵犯和冒犯的意思。

俗語云:“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說出了舅舅的地位堪比天上的雷公。

為什麼“外甥頭和舅家牛”扯到一起了呢?

原來在古代農耕社會,牛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財富,被人們視為無價之寶,沒有牛如何種地呢?不種地非餓死不可!

這時人們把外甥和牛一樣看作是家中的寶貝,這樣的比喻還有“外甥是條狗,吃了喝了拿了走”,這句雖是戲謔話,但語氣中含有無限的憐愛和外甥在舅舅家無拘無束的樣子。

總之外甥和舅舅關係最親密,這在外戚中獨一無二,古代的國舅爺一般沒人敢惹,倚仗的無非是外甥皇帝和皇后姐妹。

“叔嫂房,不同問”的意思是小叔子和嫂子要保持距離否則就會出事,歷史上出事的叔嫂不少。

比如宋朝的武松和潘金蓮,武松打虎歸來當了班頭,沒地方就住到了大哥武大郎家中。

一個屋簷下,嫂子潘金蓮看小叔子身材惹火,於是想勾搭武松。這就是武松沒把“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話當回事,讓嫂子產生了非分之想。

武松確實光明磊落,但擋不住嫂子心理陰暗。

結果武松直接拒絕和呵斥了潘金蓮,由此引起潘的惱怒,以致引發了一系列偷情、殺夫、被殺的慘案。

清朝的慈禧和小叔子恭親王奕訢關係親密,據說早己暗通款曲,二人聯手發動了“北京政變”,一舉幹掉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集團。但是當慈禧羽翼豐滿時,一腳踢開了小叔子。

這樣的例子還有多爾袞和孝莊皇后,據說孝莊在夫君皇太極去世後,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福臨當上皇帝,下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這都是叔嫂平時沒有避諱所致。

多爾袞也沒有落下好下場,當他去世後,被侄子順治皇帝掘棺鞭屍。

總的來說,小叔子和嫂子不要走的太近,一個屋簷下要保持一定距離。

“不同問”的意思是不直接對話,畢竟男女授受不親。

如若不然,嫂子利用完會一腳踢開你的,畢竟世上沒多少像武松一樣的漢子,這是歷史教訓,也是老話諄諄告誡我們的。


秉燭讀春秋


“外甥頭,舅家牛”意思是,外甥的頭,就如同舅舅家的牛一樣珍貴,不能隨意給人撫摸。

外甥頭為什麼不能隨意撫摸?

這裡的外甥頭,主要是指沒有發育完整的小孩。不止是外甥,所有的小孩在生長沒多久,大約是幼兒園以下的年紀,身體的關鍵部位都未必長全的,尤其是頭蓋骨,小孩的頭蓋骨隨著年紀的增長會慢慢的越來越癒合,堅固。



在小孩的時候由於頭蓋骨還沒有長全找好,所以是不能輕易讓人摸的,就怕有個不小心的過於粗暴對孩子造成傷害。

而牛在古代的地位就如同家裡的親生孩子一樣,也是家裡的一員,牛是最主要的生產工具,失去牛就如同失去自己的生命,所以牛跟外甥一樣都是至親至愛。

那為什麼是舅舅能摸呢?



因為舅舅在古時候的家庭地位是很高的,家裡很多是都要由舅舅做主,所以才有了這句“外甥頭,舅家牛”這句俗語。

“叔嫂房,不同問”意思是,如果小叔子和嫂子在同一間房子的話,應該保持距離,不要過多交流。

這句話主要是家庭倫理和人情世故的角度說的。在古時,叔嫂這樣的親戚關係不宜走太近,容易讓外人說閒話,就跟小姨子和姐夫之間的道理一樣,男女之間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認為這句俗語無論是在過去還是今天都是合理適用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閒話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新的文化和思想影響著我們,然而很多一些老的傳統卻漸漸被拋棄。這一點城市比農村嚴重的多,農村相比較而言,還是比較保守的,尤其是一些老人,最是講規矩守傳統,像一些俗語,老人們都記得很清楚,還時不時拿出來教導我們。

在農村關於人情世故的關係特別多,而且很講規矩,因此一些關於為人處世、親戚關係的俗語也就很多,這當中有不好的點,但是有一些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晚輩們稍作了解也是有好處的。

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俗語。

“外甥頭,舅家牛”說的其實是外甥和舅舅這兩個關係,在農村,孃家舅是個很特殊的身份,在母親這邊的地位非常高。在我老家,新婚夫妻結婚請頭,先拜爺奶、父母后就是孃家舅舅,吃酒席時,孃家舅也是做主席的,而且自家有什麼事情,也會請舅舅過來幫忙主持。

在以前,人們耕地全靠牛,那時候牛可是農民朋友的寶貝,自家用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外人來借,一般都不會借的,但是若是外甥來借牛,舅舅肯定會同意的。所以農村關於甥舅之間還有一句話,叫做“甥舅一家親,打斷骨頭連著親”,這也是農村人對親戚的認識,哪些親,哪些不親,從一些老話中就能略知一二。


“叔嫂房,不同問”其實說叔嫂之間的事情,叔嫂一定要避嫌,除此之外,像小姨子和姐夫、兒媳和公公等類似的也是同理,畢竟在農村,大家住的比較近,人多口雜,很容易被人誤會。

這句話具體是說,叔嫂之間有什麼話,要經過中間人,也就是兄弟來傳達,如果非要說的話,最好當著眾人的面說清楚,即使是親戚,也要知道保持距離,這既是基本的倫理道德修養,也能維護家庭和諧,生活之中,尤其是在農村大家庭中,有規矩有約束才能保持家族長盛,人員和諧。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即使是多個兄弟的家庭,也都是家家有獨立的房子,有的還是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都見不到一面,很多人都覺得親戚之間的關係淡了許多,但是真到了關鍵時候,真正幫忙的,還是有血緣的親人,無論走到哪裡,血緣關係是擺脫不了的。血濃於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那麼關於這句“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的俗語,你覺得有道理嗎?


豫農村事


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當然有道理了。老輩傳下來的這些俗語,都是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而積澱總結出的,尤其是在教人做事方面,更是值得後人參悟和傳承的。


具體這句話俗語,其實是指的舅舅與外甥因為血緣的關係,相對來說要比較親近;而小叔子與嫂子之間呢,則應注意避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人情往來中最基本的世故要義。

01.先說說“外甥頭,舅家牛”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因為是自己姐妹的孩子,舅舅對外甥的感情大都是很好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可能是兄妹或者姐弟小時候就比較親,長大後各自成家後,彼此間還會非常牽掛,互相幫扶,這種融洽的關係自然也就延續到下一代了。


過去在農村,耕牛可是寶中寶,人們是非常看重的。“外甥頭,舅家牛”就是指外甥在舅舅家是十分受歡迎的。外甥呢,因為小孩子對母親特別依戀的原因,也會對母親家的親戚格外尊重,要不民間也不會有“孃親舅大”一說。

即使到了今天,當舅舅的對於外甥家的事仍有很大的話語權,甥舅關係的親密顯而易見。

《史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時抗擊匈奴的名將李廣在一次戰役中,陰差陽錯延誤了戰機,因不堪忍受幕府對薄之辱,軍前竟自刎而死。

他的兒子李敢由此而遷怒統帥衛青,衝動之下出手傷人。衛青為人寬厚,再說也為李廣之死深感惋惜,就沒有追究李敢。


可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聞知此事後,心中十分不憤,便想著為自己的舅舅報仇。後來在一次狩獵中,霍去病趁李敢不備,用箭射殺了他。

可見,這當外甥的對舅舅的感情有多深,甚至到了不顧朝廷法紀的地步。要不是漢武帝有意袒護,霍去病的腦袋早就搬了家。

02.再聊聊“叔嫂房,不同問”的含義何在?

大家知道,叔:指小叔,丈夫的弟弟。舊時禮教規定,叔嫂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往來寒喧。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全傳》二五回中有相關描述:


當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後,擔心武松回來尋事,一旁王婆卻寬慰道:“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自古道“叔嫂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

意思當小叔子的,是沒有權利管得了嫂子的自由的,何況自古以來就有叔嫂之間不往來的老規距。

可王婆卻沒有尋思尋思,你們把人家的哥哥害死,這叔嫂不同問豈能成為你的護身符,這才引出了靈前殺嫂,獅子樓上手刃西門慶的精彩故事。

《史記》中還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陳平盜嫂》。陳平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哥哥嫂嫂艱難度日。陳平胸有大志,不甘平庸一生,終日在家苦讀,心裡想著有朝一日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


可這樣一來,地裡的活兒都由他的哥哥承擔了。 時間久了,他那老實巴交的大哥沒說什麼,可這嫂子卻越來越不高興了,一天到晚指桑罵槐,動輒還會找個由頭大吵一架,弄得家裡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後來,陳平的哥哥一看這日子也沒法過了,為了兄弟的前途,就把媳婦休了。

可外面的人,卻不這樣理解,好事人便胡亂編排,更惹得大家七嘴八舌的猜測,說陳平與嫂子有不軌之舉,後來被他大哥發現了,才做出了休妻之事。

就是在今天,這些叔嫂之間捕風捉影的緋聞也不鮮見。

綜上所述,“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讓我們更加懂得了親疏有別,明事知禮。你說對嗎?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俗話說的好:“孃親有舅,爹親有叔”,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特別是在我們農村,非常注重這個親戚和輩分關係,不管是年齡多大,只要輩分在那放著,必須有規有矩的行禮尊稱,而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這個親戚關係的一些說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外甥頭,舅家牛”,這是農村以前對外甥和舅舅關係的一個說法,舅舅是母親的兄弟,也是我們的至親,雖然和我們不是一個姓,但是身上留著和母親同樣的血液,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永遠也割捨不斷的,所以舅舅雖然屬於外戚,但是地位一直很高,在我們這裡也有孃親舅大的說法,外甥結婚舅舅是必須要坐上席的,誰都能得罪,這個舅舅可是萬般得罪不起的!

而說到這個“外甥頭,舅家牛”,不得不提古代那時候牛的重要性,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古時候農業生產科技不發達,農耕播種全靠牛馬,對於我們農民來說,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用外甥的頭和舅舅家的牛做了一個對比,主要是為了體現舅舅和外甥關係的重要性。



“叔嫂房,不同問”,我們大家都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尤其一些關係比較近的親屬,該有的忌諱必須要注意,不然處理不好關係就特別容易造成矛盾。這句話說的大概意思,就是叔嫂如果同房的話,不要過於攀扯閒談,傳出去容易讓大家產生誤會。

類似的還有“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都是古人關於家庭關係,總結的一些名言忌諱,主要還是為了避免家庭產生矛盾,雖然看著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細細品味下來還是挺有道理的。



關於“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俗語老話,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賣柚子的小夥子


要我說,農村俗語這池水深了去了!它包羅萬象,深不可測。

“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農村俗語不僅描述了人間親情,還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

“外甥頭,舅家牛”說的就是舅舅與外甥之間的親情關係非比尋常。一般來說,女人出嫁以後,孃家兄弟就是自己的靠山和腰桿。在夫家受了委屈也好,有孃家兄弟做主,就是不一樣。現實社會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孃家兄弟為自己的姐妹做主,那些本來犯渾的丈夫就變老實了!

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出嫁的女兒生了孩子就是他舅舅的外甥,孃家兄弟也會倍加關懷的。舅舅會對外甥格外呵護。“摸摸外甥頭,舅舅抖一抖”說的就是舅舅見了外甥的那種不由自主的欣喜和關愛,就像對待自己家裡的耕牛那樣。

之所以把外甥頭比作了舅家牛,那是因為古代農耕社會中,牛是一個農村家庭最重要的生產生活物資。這樣比喻更可見外甥在舅舅心目中的位置。

前不久看到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小男孩的母親和父親離婚以後,就回到了姥姥家,父親從來不管她,後來母親也去世了,未成家的舅舅就擔起了撫養小男孩的責任!故事感動了好多好多的人們。

“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話說的是小叔子與嫂嫂之間相處,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字面意思是說,小叔給嫂嫂同住一個屋簷下,儘量不要單獨兩個人待在一起,否則就會惹閒話。

其實這句話更廣義地還指大伯子與兄弟媳婦之間更應該注意相處的距離。

這裡還流行一句“小叔子就嫂嫂,好比割草草”,說的就是年齡小的兄弟可以和嫂子自由一些,而如果是年齡大的大伯子跟兄弟媳婦相處,那相處起來就更外格外的小心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孤男寡女在一起,說不定會鬧出一些事來,更會引出什麼閒話來。

這兩句俗語湊在一起,更加強調了出嫁婦女與孃家兄弟之前相處的親情和放鬆,而與夫家兄弟相處就需要技巧,注意方式方法了!即使在現代社會,不再有男女授受不清這些老話約束,但基本的男女有別這樣的倫理還是應該注意的。所以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