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前你們是怎麼和孩子說再見的?為什麼這麼做?

90後話癆


答:

一、教育孩子是無時無刻的,上班前正確的與孩子交流,既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又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二、我從不把孩子當孩子,把他當“小大人”,讓兒子一起參與家庭活動和管理,我會同兒子說:“媽媽要上班啦!寶貝有提醒媽媽的嗎?好的,謝謝兒子,兒子請你照顧好家,同時照顧奶奶和自己!”兒子有時幫我拿傘,有時提醒我注意安全,有時提醒我帶鑰匙!總之,孩子特別懂事!

三、很多父母上班前怕孩子粘父母,怕孩子哭鬧,都採用迴避的方式,悄悄離開。有的父母為了孩子不哭鬧,還哄孩子、騙孩子,說:“下樓賣東西,或者出去打針。”結果下班回來,什麼也沒買,這樣慢慢失信於孩子,造成孩子不信任父母,以後的教育難度也大!





文筆好的劉老師


和小的說拜拜,媽媽送哥哥上學,然後去上班,晚上就回來了,雖然他不會說,但說什麼他是能聽懂的,也會主動和我揮手,孩子小會很黏你,和他說你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他會心裡等著你,然後去玩耍,吃飯,睡覺,我覺得和他說是讓他知道媽媽會回來的,讓他知道媽媽是愛他的。大的送上學和他說再見,是讓他明白,慢慢長大,他會有他的事情要去做,去學習,交新的朋友,能學到他之前不知道或者不明白的事情。而媽媽也有媽媽的事情要做,不可以隨時都得陪著他。


寶媽劉盈


我上班前一般對孩子說三句話。第一是,對孩子說我大約什麼時間回來家。第二在期間我希望你做好某件事,如:看完這本兒童回來給我驚喜好嗎?第三說再見。

為什麼要說這三句話呢?

首先,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很依賴父母,希望父母陪在身邊。父母在上班時告訴他,他知道父母幾點幾點會下班回來陪我,他就不會產生焦慮。

其次養成有禮貌的習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怎麼做他怎麼學。他心裡有期盼。所以你要求的任務或者希望看到的結果,他會努力多好。


教子密碼


大家好,我是小旺,我有一個五歲的女兒,我每天上班前都是和她這樣說的,希望視頻中的內容能幫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05ce32a903a44589281d8d0b3e1305d\

小旺和大燕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

有一組照片讓無數網友唏噓不已:一個留守兒童在和母親分離時嚎哭,直喊“你們不能這樣對我”。這種對分離喊“不”的行為,戳到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分離焦慮,更讓“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那麼,如果現狀暫時無法改變,如何幫助爸媽與留守兒童更好地處理分離?針對留守兒童分離焦慮的處理,親子心理專家這樣說。

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是指與某個人建立了親密的情感關係後,又要跟他/她分離時,心裡產生的傷心、痛苦的情緒,並可能通過各種行為表示拒絕分離。分離焦慮症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程度不一,在老人和嬰幼兒童中最為常見,表現也最為突出。

■提前預告,一起面對分離

不少父母在離開以前,為了避免孩子的哭鬧讓自己揪心和內疚,就採取了“玩失蹤”或“欺瞞”的方式,其實這些方式都不好。對成人來說,來不及告別會造成“遺憾”、“未完成”情結,導致遲遲放不下;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方式更是不能被理解的事情:“為什麼爸爸媽媽突然消失了?”這種被拋棄感可能會導致孩子對親子關係的懷疑,對自己價值的懷疑,甚至引發自卑、壞脾氣等。有的家長離開的時候孩子也在場,但為了避免孩子爆發情緒,跟孩子說:“媽媽(爸爸)去買點東西,等會就回來了。”或者乾脆趁孩子熟睡或讓爺爺奶奶帶出去玩時離開。類似這樣的話說出去後,孩子自然懷著期待等待父母的回來,結果,父母始終不出現。得知真相後,那種被欺騙的感覺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所以,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有要離開的打算或預期,最好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有足夠的時間在心裡預演分離情景,消化分解分離時刻的悲傷情緒。心理諮詢師建議:家長在離開前的幾天就可以提前給孩子作一個“預告”,要坦言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必須離開一段時間。例如:“媽媽某某時候要去上班,某某時候回來。”如果孩子太小,要用寶寶能聽懂的語言反覆解釋,可以嘗試以講故事或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並接受這種暫時的分離,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等真的到了分離的那一天,孩子雖然也會感到傷心,但由於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對媽媽的離開不會感到很突然,也更容易接受。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

不少爸媽因為與孩子相處不夠長,所以抓緊時間儘量多地滿足孩子:什麼都給買、什麼都答應、什麼都幫做。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更可能使孩子與爸媽分離前後的生活造成巨大反差,進而放大分離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心理諮詢師建議:能簡單自我管理、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對接下來的能力發展也有促進作用,更可以有效降低孩子與爸爸媽媽分離後的焦慮。能力一:社交能力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有計劃地多帶孩子外出,多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當孩子可以接觸更多人並能順利完成互動,會更快成長,也相應減少了對爸爸媽媽的依戀。能力二:生活技能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育情況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穿衣服、獨自睡覺等。這樣,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自己也能進行正常地生活,不必擔心孩子因抗拒新撫養人的照顧而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三:抗挫能力爸媽要把握尺度,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同時也要避免那些“人為刻意設置的,超過孩子承受能力的”培養方式。真正有利的細節,其實存在於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每一個點滴的瞬間,只要做父母的我們善於觀察和樂於發現。同時,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預期要合理,讓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

■幫助孩子提前熟悉新的撫養人

有些爸媽覺得“過段時間就要分開了,這些天要好好親暱一下”,所以利用難得的假期,充分與孩子互動,以期補足之前不能見面的遺憾,簡直親不夠;而孩子也習慣了那段日子每天和爸媽如影隨形。結果臨到要分開的時候,不止孩子情緒崩潰,爸媽也會有一定的情緒的。心理諮詢師建議:如果爸媽必須離開、孩子將由長輩或其他親戚撫養,那麼,爸媽或許要剋制一下自己的“親不夠”,而提前一段時間讓寶寶熟習新的撫養人,同時也可以讓長輩瞭解寶寶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讓孩子有機會培養新的依戀關係。另外,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有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會相應減少孩子的孤獨感。如果孩子已經在學校或家庭周圍建立起朋友圈,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強化這一層關係,對他們友誼給出鼓勵;如果孩子尚未建立起這樣的圈子,爸爸媽媽可以擔起主動搭線的角色,給自己的孩子找到玩伴。這樣孩子能從新環境中體驗到快樂或依戀更多些,也就會相應減少孤獨感。

■與孩子分離後,給予更多讚揚

在生活中,甚至各種媒體上,看過很多留守兒童對問及“對爸爸媽媽的印象是什麼?”,除了“很想他們!”,另一個比較多的回答是“他們總是在電話裡罵我,讓我好好學習,我不喜歡他們。”為了維持家人的生活和孩子的讀書而背井離鄉的爸爸媽媽們聽到這樣的回答一定很心碎。爸爸媽媽們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才這樣的嗎?當然不是,只是他們沒有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心理諮詢師建議:與孩子分離後,如果無法經常見面,爸爸媽媽要通過其他方式保持和孩子的聯繫。可以進行視頻對話最好,或者電話交流等其他的方式。在相隔兩地的對話上,爸爸媽媽要知道,有些情況下孩子心理是有委屈的,難免會在父母面前發洩出來。所以,父母在與孩子的對話中語氣要平和溫暖,接納孩子的情緒,並“愛在心、口要開”,讓孩子知道你的愛意,讓孩子知道,即使自己不在身邊,爸爸媽媽依然是愛他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以批評和挑刺來表達關注和教育,既然無法做到在生活中細心地照顧,那麼,當一個身處遠方、卻能給予讚揚和支持的父母,也是很好的選擇,尤其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一點,爸爸媽媽還是要儘量多地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啵啵噔噔


一,提前幾天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提前幾天開始告訴兒子“媽媽會去上班,但是媽媽下班後就會回來”,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二,離開時和孩子告別,言行堅定

走到孩子面前蹲下來,告訴他“媽媽去上班了”,

然後親親他,之後轉身堅定的走掉,

即使孩子哭也不要留下來安慰他,而由其他人安慰他。

三,下班回來後親親孩子,告訴他“媽媽下班回來了,你看,媽媽會回來的”。


噠噠球


上班。。孩子還小,還沒出去上班。不過,像平時要洗衣服還是炒菜上廁所之類需要寶寶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我都會跟她說我要去做什麼,什麼時候回來。叫她乖乖等著不要亂動。大部分她都會乖乖等著我回來,有時候會突然睡著。[大笑][大笑]因為沒人幫看孩子,只能讓寶寶學會獨立咯。這樣對她以後的人生應該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吧。其實我覺得小孩你跟她說多了她還是聽得懂的。早點給她有心理準備。


半晴半夏3


大家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32e69effaa24ab49890602fc9e79719\

小妞媚媚


大家好!我是老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9a88b2554124b7bb713a1a5ee4b7d5a\

愛玩的老方


上班前要告訴孩子,媽媽去上班了,晚上會早一點回來。即便是孩子不能接受,也要讓他懂得,媽媽是出去工作了,晚上會回來的。不能偷偷的走,孩子會覺得媽媽突然不見了,缺乏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