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的由來


鬼門關的由來


人們對鬼門關一詞並不陌生。通常是指人間通往陰曹地府的必經關隘。如人在遇到病危或發生事故等,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失去知覺,意識模糊。當又甦醒後,都會說:"差點過了鬼門關!″這樣的話聽起來有點瘮的慌、不吉利,並帶有迷信色彩,但這純屬人們臆造出來的。那麼你是否知道在現實中,還真有鬼門關這樣的地名呢?甚至不止一處。

一是在今山西浮山縣北。《方輿紀要》卷41浮山縣:鬼門關"在縣北,出絳州之間道。"

鬼門關的由來


二是在今四川奉節縣東北。《方輿勝賢》卷57夔州:鬼門關"在奉節縣東北三十里″,也叫石門關。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1045年8月9日一一1105年5月24日),在《山谷集》卷5《竹枝詞》中寫道:"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九度明,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鬼門關的由來


三是在今廣西北流市與玉林市交界處之天門關。《舊唐書.地理志》北流縣南三十里有兩石相對,其間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

以上現實中存在的鬼門關,在歷史上廣西北流市的最為出名。

鬼門關的由來


據《辭海》記載鬼門關古關名。在今廣西北流縣西介於北流和玉林之間,這裡雙峰對峙,中成關門,其間不過三十步。由於地處熱帶、亞熱帶潮溼環境,古時候的中原人到這裡就是一條死路,因為這裡瘴氣滋生,蚊蟲鼠蟻繁多,在夜裡又被一團白霧籠罩,雅雀悲鳴,甚是可怕。古時侯這裡是通往欽、廉、雷、瓊諸州及交趾的交通要衝。因這裡很容易滋生"瘴癘"病,時常侵害過路人的生命安全,遂令人感到無比悽楚和絕望。諺曰:"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鬼門關的由來


在我國曆史上,由於從漢朝到宋朝的皇帝都喜歡把鬼門關作為謫配罪徒,流放遭貶斥大臣的重要地方,有很多歷史名人從這鬼門關經過,並死於瘟疫。

廣西北流鬼門關地處嶺南交通要隘,從原始兵器時代開始,就已經顯現出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

鬼門關的由來


東漢建武年間,伏波將軍馬援就在此屯兵。當時已經納入大漢版圖的交趾郡(今越南境內),因交趾太守蘇定被法辦,他的妻子是交趾雒將之女,名叫徵側,為報夫仇與其妹徵貳二人舉兵反漢。交趾當地官兵無法剿滅叛亂,於是快馬急奏朝廷。光武帝劉秀遂封名將馬援為伏波將軍統領五萬大軍南征。馬援率軍來到鬼門關時,已人困馬乏,前面關山重重,瘴氣縈繞,馬援立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休整。等到備足糧草後,揮師南下,與徵家姐妹交戰與浪泊。馬援大獲全勝,斬殺徵側徵貳,並傳首洛陽。在凱旋之時,漢軍浩浩蕩蕩返回"鬼門而立碑,五里而歇馬。″今天在鬼門關歇馬嶺,人們仍然依稀看到當時馬援軍隊的屯兵痕跡,立碑石龜尚在。

鬼門關的由來


到了唐朝,在著名的"牛李黨爭″中,宰相李德裕失勢,被貶到海南,曾寫詩一首:"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從李德裕的詩文中,我們就可以想象到過鬼門關時的環境荒僻及路途艱險。

鬼門關的由來


在宋朝,大文豪詩人蘇東坡,因寫詩諷刺宰相王安石,被貶到海南儋州。當時已經62歲的蘇東坡,在儋州生話了三年,直到公元1100年宋哲宗死,宗徽宗趙佶繼位,蘇東坡的人生才有了轉機。當他北還,再次過遐邇聞名的鬼門關時,激動的欣然吟詩多首。並在登筏北歸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景蘇樓",將乘筏北歸的形象鐫刻入石,鑲在山壁,以萬世景仰。該石像至今保存完好,成為北流的一道人文景觀。

鬼門關的由來


在南宋中期,由王象之編纂的一部地理總志,叫《輿地紀勝》中可以看到鬼門關的有關記載,當時叫做桂門關。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被改為天門關,有人在山的東側右壁上刻"天門關″三個大字,至今仍赫然入目。

鬼門關的由來


明朝時期,傑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崇禎十年(1637年),他從廣西陸川經塘岸至北流考察地理。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中記載:"鬼門關在北流十里,顛崖遂谷,兩峰相對,路經其中,諺所謂`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言多瘴也。″其實,從唐代起,鬼門關就已經出現頗多詩人吟詠之列和"天涯海角"並駕齊驅,名揚天下。明朝時的廣東人朱琳,他從瓊山縣卸任後北返,寫了一首《出鬼門關》:"北流仍在望,喜出鬼門關。自辛身無恙,從教鬢總斑。昔人多不返,今我獨生還。回首瓊山縣,昏昏瘴霧間。"該詩人盡情釋放著狂喜與激動,似乎他遠離的不是鬼門關,而是那扇生死榮辱之門。

無數事例證明,在古時很多的文官被貶至邊遠的地區都要經過這裡,多數人因為熬不過這裡的惡劣環境而喪命,所以把這裡稱為鬼門關一點也不過分。

鬼門關的由來


古代廣西北流的鬼門關經過了幾個朝代的開發,最後在明代改造完成。山峰依舊清秀高聳,但早已沒了以前的惡劣環境。之前的鬼門關也已更名為"天門關″。三個崖刻的大字十分醒目。天門山與龍狗嶺山脈相對而立,直指雲天,至天門山處緊收狹窄,成為古今交通要道。現在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從這裡穿過,再也見不到舊時鬼門關那惡劣醜陋的容顏,早已成為了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