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路上的最大敵人:慣性思維,教你2招掃除障礙,進步得更快

從前有個人,買了一個漂亮的鳥籠,但是空的,來過家裡人都要問上一句:“鳥呢?飛走了嗎?”而當他說:“我沒有養鳥。”大家不解地問:“不養鳥,那你掛著鳥籠做什麼?”

原本這個人只是覺得這鳥籠別緻,想當裝飾品掛著,不想竟因此招來這麼多的疑問,還必須向他們解釋,太麻煩了。

他本想扔掉鳥籠,但又覺得可惜,最後只好買了一隻鳥養著,從此再沒人提出那些問題。

這個故事,被心理學家稱之為鳥籠效應。大多數人都認為:有鳥籠就一定得有鳥。

成功路上的最大敵人:慣性思維,教你2招掃除障礙,進步得更快

1、真正限制你的,其實是你的慣性思維

上帝想改變一個乞丐的命運,就化作一個老翁前來指點他。

他問乞丐:“假如我給你1000元錢,你將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說:“這太好了,我可以買一部手機呀!”上帝不解:“為什麼要買一部手機?”“我可以用手機同城市的各個地區聯繫,哪裡人多,我就到哪裡去乞討”,乞丐回答道。

上帝很失望,又問:“假如我給你10萬元呢?”乞丐說:“那我就買輛車。這樣,以後我再出來乞討就方便多了,再遠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趕到。”

這個故事有點哭笑不得,由於乞丐的目光僅僅放在乞討上,被其受限,甩不開格局上的短見,無法利用任何援助去擺脫貧窮。

遇到相同的問題以固定的角度去思考,舊思路烙印在腦海中,就算給你應該機會,你也還是抓不住。

思考能力的停滯,往往會讓我們認為自己只能達到這個水平,被自己臆想的高度限制,無法拓寬更廣的前景,進而束縛了前進的步伐。

我看到曾經看到一個小女孩,和小夥伴在路上追逐,路前面有一大灘水,攔住了去路,小女孩怕水弄髒了自己新買的鞋,急的快要哭的時候。

旁邊的小男孩跟她說:“沒事的,朵朵,我們把鞋子脫了走過去吧,這樣就不怕弄髒了。還可以玩水呢!”最後這個小女孩和小夥伴玩水玩得特別開心。

跳出慣性思維,換一種角度想問題,換一種方式處理事情,很快便會豁然開朗。

成功路上的最大敵人:慣性思維,教你2招掃除障礙,進步得更快

2、怎樣打破慣性思維?

(1)逆向思考,打破思維上的舒適區

影帝李小龍曾經有一個美麗的私人花園,每到週末,總會有人到此聚會遊玩。

但這些人的行為太不文明,有些人在花園的草坪上搭起帳篷,搞起了野炊;有些人在花園裡採花,將很多名貴的花木折斷……弄得花園一片狼藉、烏煙瘴氣。

李小龍先是圍起了籬笆,又命人在花園門口豎起“私人花園禁止入內”的警示牌,但遊人都視而不見,我行我素。

後來他改變思路。他找人做了數個大牌子,分別豎立在進入花園的幾個必經的路口。上面寫著:“如果在花園中被毒蛇咬傷,離此最近的醫院在十五公里以外,駕車需要半個小時。”

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

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是因為他對事情進行了逆向思考。

在人人都想進入花園的時候,給人們一個人人都不想進去的理由。

逆向思考,有助於突破平常人的思維禁錮,讓人尋求新的解決方式,進而打破思維侷限。

成功路上的最大敵人:慣性思維,教你2招掃除障礙,進步得更快

(2)善用拐彎的力量

《三國演義》裡面,當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殺來。

但這時候諸葛亮的身邊並沒有一員大將,很多官兵聽到司馬懿來攻打的消息後,心灰意冷地說道:“既然都是死路一條,不如就衝出去與敵人拼了。”

諸葛亮沒有采納,後來他想:既然軍力不足,就不要在這方面一直耗著,倒不如從其他方法入手。於是他心生一計,傳令所有士兵都喬裝成老百姓,各自在自己的地方打掃。

當司馬懿率軍攻城時,看到城門裡只有低頭打掃的老百姓,和坐在城樓上的悠閒自樂的諸葛亮。

心想,這當中肯定有埋伏,便命令部隊撤軍後退。這才有了著名了“空城計”的故事。

諸葛亮臨危不亂,沒有盲目地與對方硬碰硬,而是及時放棄了出兵,走了另一條路,最終成功地化險為夷。

林語堂說過:“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處於慣性思維的人,經常採用相同的思路解決問題,難以湧現新思路。

很多時候,死衚衕和柳暗花明,就在一念之間。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學會拐彎,是一種智慧。

成功路上的最大敵人:慣性思維,教你2招掃除障礙,進步得更快

3、寫在最後

妨礙我們前進的最大敵人,往往是慣性思維,我們會把已有的東西,當成一種習慣,運用之前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人們創新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對已知的東西抱有批判的心,對未知的問題進行多方向思考,找到突破點,你將發現創造性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