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碩士後,才知道自己讀不了博,不然總以為是因為自己不想讀

在我國,博士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有了博士學位,代表這個人具備了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意味著他有能力從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

一般認為,高學歷意味著高收入,所以高學歷的人通常也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博士。要是讀了碩或者讀了博的,沒有比本科生的工資高,那就會被認為浪費了寶貴的青春。

然而,只有讀了研的人才知道,學歷是一道枷鎖,將人勒得喘不過氣來。

經歷碩士後,才知道自己讀不了博,不然總以為是因為自己不想讀

讀研期間,碩士研究生一般都要跟著導師進行相關的項目研究,並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而最最令人頭疼的,莫過於要在一些核心期刊上發表一定數目的論文,更要命的是這是畢業的必要條件。

杜甫有句著名的詩,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讀研的時候,即使研讀再多的中英文文獻,也很難做到思緒如泉湧。有時候嘔心瀝血完成的小論文,被導師批得一無是處。即使經過導師多次駁回進行多次修改後,也發表不了核心期刊,與真正的大牛比起來,真的是被碾壓得連渣都不剩。

而一次次的打擊,就會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形成惡性循環。一旦消極,就會影響判斷決策、研究效率,論文質量就會越差,就會越消極···

經歷碩士後,才知道自己讀不了博,不然總以為是因為自己不想讀

“經歷碩士後,才知道自己讀不了博,不然總以為是因為自己不想讀。”廣大研究生的這一語,真的是道破研究生涯的真諦。

大抵是因為這句話說出了心聲吧,我的身周好多人將之視為人生箴言,說出時儼然一種看破紅塵遺世獨立的滄桑感。

相信剛進入研究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積極主動的,還期待著研究生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然而,美好的夢終究要被現實打破。當導師開始讓你看論文,開始讓你每週進行研讀彙報,你才會真正感受到什麼才是煎熬。特別是英文文獻,如若詞彙量不夠,那真是分分鐘想掐死自己。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學到,這才是最令人難過的。

論文的先決階段尚且艱難至此,更遑論自主創作階段了。有句話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研究生階段亦是如此,能用勤奮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讀研之後,你會慢慢發現,勤奮,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

在尚未讀研時,我曾收藏過一段話,覺得說得特別在理:“這世界上大多數的工作,其實參與者是不需要動腦子的,你有明確的目標,有明確的方法論,你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和時間就一定能到達終點。你所需要對抗的,只有懶惰。讀研,所有對確定性的安全感被全部打碎,你想勤奮,都不知道該怎麼勤奮!沒有方法,你得去自己找;沒有目標,你得去自己制定;你所需要對抗的,其實是你侷限的智力!”

經歷碩士後,才知道自己讀不了博,不然總以為是因為自己不想讀

我讀博的朋友跟我說,要寫出一篇優秀的論文,你必須要在某一個領域,在智慧上超越人類過去幾百年所有的科學家的總和,這才叫創新,這才值得被髮表。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段話:“你能想到的,難道別人想不到?你以為你是這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可怕的是,一個合格的科研成果,就是在充分調查了所有的背景材料之後,想到一個沒有任何人想到的創新點。你必須要找到那個讓你成為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那個人的領域。

讀博這個過程,能讓你體會什麼叫真正的絞盡腦汁。

從本質上講,如若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連碩士研究生這關都過不去,更不要說博士了。很多人讀了碩士,就知道自己讀不了博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